昨天,去刷了《八佰》,就是想親眼看看這部被很多人詬病的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看完以後,感觸很深。雖然情節有不盡人意之處,比如日軍指揮官以個人名義向謝晉元發起挑戰,這在以國家為背景的戰爭中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所以這個情節就有點過於戲劇化了。當然,除了這個,還有其他一些小瑕疵,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儘管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八佰》仍不失為一部上乘之作。影片生動、立體、360度無死角地刻畫了一個區域性戰場以及一群處於這個戰場中和戰場外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真實表現了人性,客觀定義了戰爭,從而使得這部電影具備了一定的現實意義。
《八佰》中最振聾發聵的一句臺詞是:“所有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這句臺詞是由黃曉明扮演的特派員在勸團長謝晉元撤退時說的,而影片也正是通過這句臺詞給了戰爭一個冷靜、客觀的定義,這個定義不能不引人深思。當然引人深思的不止這一句臺詞,還有特派員勸謝晉元撤軍時兩個人發生的激烈爭辯,這是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看完之後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一個情節。
特派員勸謝晉元帶領戰士們撤離四行倉庫,但剛接受了日軍指揮官以個人名義發出的挑戰的謝晉元卻執意死守。當時特派員說了一番話,我無法一字不差地複述原話,但記得大致是這麼說的:“對上峰來說,你只是一枚棋子,帶著這幫兄弟在這裡演戲給國際觀察團看。別再做無謂的犧牲了,不撤退,反而會讓這些壯士成為一個笑話,就跟河對岸那些戲班子的演員是一樣的,別再演戲了,你謝晉元一個人的名譽真的不重要!你知道嗎?所有的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謝晉元聽了這番話後精神是崩潰的,忍不住質問特派員,難道他就是這麼看待他們這些人的犧牲的?
特派員又接著說道(只大致記得是這麼說的,跟原話肯定有出入,順序也可能有差異):“堅守已經沒有意義,雙方實力相差太大,上海遲早是要淪陷的。七十萬國軍都沒做到的事,你四百個人能做到嗎?每個戰士的背後都有妻兒老小,他們的命很珍貴!為了他們能夠活命,必須撤退!”當然特派員並沒有徹底否定四百多名壯士堅守的意義,他最後對謝晉元說:“歷史會記住這裡,會記住你們,中國會記住這裡,記住你們。”說到這裡特派員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可見他的內心也是掙扎和崩潰的。勸一個抵死要做英雄的將領撤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片的這個情節深深地觸動了我。特派員沒說什麼民族大義、家國情懷,而是以關注戰爭中的個體,以尊重生命、不做無謂的犧牲為由勸謝晉元撤退。我實在不能不給這個情節點一個大大的贊!另外這裡必須強烈表揚一下黃教主,演技一直飽受詬病的黃教主在《八佰》裡的表演可以用炸裂來形容,真的超讚。
整部電影演得最好的三個人我認為一個是飾演老算盤的張譯,一個是演羊拐的王千源,而另一個就是飾演特派員的黃教主。
說完電影對戰爭的定義以及對戰爭的思考,我們再來看看電影對人物的刻畫。
《八佰》對人物的刻畫是通過兩個舞臺來完成的,一個舞臺是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一個舞臺是蘇州河南岸的英租界。兩個舞臺隔河相望,之間有一座在日軍火力監控下的生死橋相通。位於北岸的舞臺——四行倉庫是槍林彈雨的地獄,而位於南岸的另一個舞臺英租界則是歌舞昇平的天堂。
我們先來看看北岸的舞臺——四行倉庫裡都有哪些人物呢?
四行倉庫中的人物大致分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正規軍,各個有名有姓,另外一個陣營是逃兵,大都以外號代指。然而無論是正規軍還是逃兵,身處四行倉庫的他們處境都是一樣的——在生死線上掙扎,時時刻刻承受著死亡的威脅。這些人裡有有團長謝晉元(杜淳飾)這樣大義凜然的儒將;有楊瑞符(陸思宇飾)這樣的硬核營長;有齊家銘(李晨飾)這樣會唱皮影戲,最終慷慨赴死的英勇無畏的山東兵;有端午(歐豪飾)這樣從一個不敢向敵人開槍的慫包最終成長為一名鐵血戰士的壯丁,有小湖北(張俊一飾)這樣稚氣未脫、懵懂愛幻想的娃娃兵;有老葫蘆(黃志忠飾)這樣順利逃出四行倉庫卻被日本人抓住凌遲的逃兵;有羊拐(王千源飾)這樣目不識丁、從開始厭倦打仗到後來捨生取義的老兵痞;有老鐵(姜武飾)這樣從開始的膽小、愛吹牛、自私、又貪財的逃兵最終化身英雄的烈士;有老算盤(張譯飾)這樣精於算計、貪生怕死、一心想逃離四行倉庫的部隊文官;
而蘇州河南岸英租界的舞臺上的人物就更加豐富多彩了,有忙著買賣情報、拍照、寫報道的中外記者、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妓女,有市井小民,有開賭場的大佬蓉姐(劉曉慶)飾,有黑社會老大,有地痞流氓,有戲班裡唱戲的戲子,有開包子鋪的商販,也有一時熱血上湧偷渡到對岸四行倉庫參軍的青年學生,更有國民黨高層的代表何香凝女士(姚晨飾)以及大批湧入租界的難民……
一江之隔,一邊是槍炮連連,狼煙籠罩,生死一線,而另一邊則是聲色犬馬、觥籌交錯、笑聲不斷。這是影片一開始呈現出的場景——身處租界中的人們隔岸觀火,對發生在對岸四行倉庫裡殘酷絕殺表現得麻木不仁。然而隨著戰況的白熱化,租界麻木的人們漸漸被喚醒,於是他們開始以各種方式支援對岸浴血奮戰的戰士們。
關於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刻畫逃兵讓很多人感到不適,認為這是影片的敗筆。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這恰恰是這部電影的亮點。事實上,這部電影就是在講述真實的戰爭和在戰爭中真實的人性——沒有人不怕死!貪生怕死不是什麼貶義詞,而是一箇中性詞,是一個正常人在面對死亡威脅時的再正常不過的反應。比如電影裡對三個熱血上湧衝動地偷渡到對岸參軍的青年學生的刻畫也極其人性化。這三個熱血青年過橋後親眼目睹了真正的戰場,一腔熱血頓時化作滿腹恐懼,只有抱頭逃竄的份兒了,哪裡還能拿槍戰鬥?其中一個未射一槍便被流彈擊中。
非常感謝導演沒把三個學生刻畫成視死如歸、勇敢衝向敵人的熱血青年,因為那樣的劇情是不符合人性的!
而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怕死的,而且怕死又是合情合理的,才更加凸顯了那些誓死如歸的英雄是多麼值得我們敬佩、讚美和Acura,他們的名字是多麼值得被紀念和珍藏,他們的故事又是多麼值得被流傳。
不得不說《八佰》在刻畫人物上戰功卓著,將小人物群像刻畫得非常真實、生動且鮮活。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個純粹的壞人,就連一開始出賣情報給日本人的漢奸記者最後也因為在四行倉庫做現場採訪後被觸動,後來撤退過橋時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回去尋找犧牲戰士的遺物。
沒有純粹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好人也有不堪的一面,壞人未必沒有向善的意念。在戰爭中人性裡矛盾的東西會更加凸顯出來,人人的心裡都有掙扎,這就是戰爭中體現出的真實人性!
另外影片還有一個大亮點,那就是作為超現實主義隱喻的載體而出現的白馬。白馬不僅象徵了自由和希望,還通過娃娃兵小湖北的幻想隱喻為趙子龍的坐騎。所以後來當謝晉元騎上白馬與日軍指揮官於橋頭對峙那一刻,謝晉元便化身成了和趙子龍一樣的護國神將。影片中關於趙子龍的一句臺詞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記得是李晨扮演的山東兵說的:關二爺護的是兄弟情義,趙子龍護的是國!
最後,想說說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那就是山東兵給大家演《長阪坡》的皮影戲時,當那一句“半生飄零半戎生,風打燈籠照殘燈”一出口,悲涼的曲調再加上一位士兵在旁邊念一位犧牲將軍的家書:“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我就在那一刻落淚了。
當羊拐隔著電梯柵欄對老鐵說“來生再見!”時,觀者碎心。我忍不住想起了前幾天看一個烏克蘭姑娘拍的視訊時聽到的一句話:“沒有好的戰爭,沒有壞的和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