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先是郭靖宇監製、柏杉執導的《大俠霍元甲》收視飄紅,接著是於榮光執導的新版《天龍八部》還未開播就引起熱議和爭論,結合近年郭靖宇、蔣家駿合作的新《射鵰英雄傳》給人們帶來的驚豔,以及雙方“裂穴”後各自另起爐灶成功推出的新《倚天屠龍記》、新《絕代雙驕》引起關注,感覺武俠劇有點兒回到“小陽春”的意思。

武俠,本來就是中文影視中成型最早,也最為經典的一個型別品種。落實到電視劇,人們迄今為止的印象中,在內地最早被大家廣泛關注和接受的劇種,除了言情,也只有武俠。

近些年風行起來的那些仙俠劇,或奇情、奇幻古裝劇,包括一些“穿越”劇,依然能看到過去武俠劇的影子,如,人物的結構、特技、武打,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糾葛等。現在大部分新型熱播古裝劇目,基本上身體裡脈動著的還都是早年金庸劇、古龍劇的基因。

即使是“大女主”劇(如《楚喬傳》)、“穿越”劇(如《慶餘年》),劇中也都有著吸睛的武打設計、飛來飛去的夢幻場面……這些,都可以看出早年武俠影視對於今天華語影視的深遠影響。

有武俠,必有大俠;有大俠,必須能躥房躍脊。這差不多已經成為公眾對武俠文藝作品的一大認知定律。李連杰的電影版《霍元甲》、新的劇版《大俠霍元甲》,之所以能在黃元申主演的經典版本之後取得成功,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滿足了大家的這種視覺上的期待(趙文卓當下的年齡和氣質,也與“霍師傅”這一身份高度契合)。歷史上,霍元甲的武學裡未必包括“躥房躍脊”,真實的霍氏家族也從未有人在武林恩怨中喪生,甚至從未有過“陳真”這個徒弟,這個虛構的形象最初是被李小龍硬塞給霍家的,後來又被樑小龍、李連杰、甄子丹一遍遍地在不同版本里“發揚光大”……這些,今天的觀眾又有誰會在乎呢?

歷史上的武林奇人並不少見,但符合當代福斯期望值的“大俠”並不多。從清初到現當代,除了霍元甲和大刀王五,也只有清初的甘鳳池、民國的杜心武,能算得上有口皆碑。而影視文藝作品中那些滿天“自駕”“飛翔”的大俠們,從故事到武功,幾乎都是虛構。大俠滿屏的日子,正是“江湖”絕跡於當代生活之時,人們對其只剩下了憧憬。

對於創作者和觀眾而言,不論真假,武俠在某種程度上已然成為一種堅定的情懷。這一情懷從早期徐小明鏡頭下的霍元甲、陳真,金庸小說中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點點滲入影視娛樂的精神深處。加上後期徐克、程小東等人的特技手法,影響了一代代觀眾和影視工作者。雖然這個在光影時尚裡忽隱忽現的武俠世界,一直存在著對主人公的精神境界過度拔高,對技擊格鬥效果不無意淫的浪漫習氣。

既然是浪漫,眾口難調也就在所難免。況且當今美學口味的多元化發展,經典武俠題材在早年的高度成功,都對後起的武俠影視製作提出了新的難度要求,觀眾和媒體也變得越發挑剔。最近的例子就是於榮光執導的新版《天龍八部》。

過去很少有一部劇集尚未播出就遭遇輿論“砸場子”的情形,即使是在張紀中、李亞鵬合拍金庸劇集的年代。但今天於榮光就遇上了。於榮光是誰?內地繼李連杰、趙長軍之後湧現的第二代武打明星,從1985年轟動內地的《木棉袈裟》算起,到90年代《東瀛遊俠》《風雲再起》《鐵馬騮》《中中國產凌凌漆》《給爸爸的信》,到後來的《西域威龍》《奪標》《三國》《見龍卸甲》等,應該說在武俠和功夫影視領域,於榮光是內地貢獻出的一位中流砥柱式、戲骨級別演員。這樣的演員,觀眾通常不會來“尋晦氣”。非要“提前質疑”,只能說兩種可能性大些:一是商業競爭對手的緣故;二是審美多元化在媒體上的體現,也可以說是影視新階段下,“大俠”們遭遇的新挑戰。

前一種不在我們討論的範疇。後一種情形,不妨看作在提醒人們,要考慮一下“大俠今後怎麼飛”的話題。這話題展開得會比較大,不只包括創作人員,也包括觀眾,還包括製造各色熱鬧的新舊媒體人。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檬終於取出“假體”,32歲美到不敢認,網友:楊真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