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小弟
前言前面看到這個電影預告就特別期待,主要是演員陣容真的很吸引人,都是非常有實力和演技的演員。所以上映沒多久我就和朋友去看了。感觸還是頗深的,最近這個電影也是非常火爆,談談我覺得這個電影的出色地方。
追求真實中國很多抗日劇之所以被人詬病,雖然看得大快人心,但是太假了,主角光環在,躲子彈,手撕鬼子都是小兒科。情節完全脫離現實,很多都是滿足我們的意淫,而不是還原歷史真相。真實,激起民憤,感同身受,這才能到達不忘歷史的效果。
所以你們的情節大部分都挺真實,沒有誰能躲子彈,而且大部分人都沒能躲過子彈,無論是過橋的那段,還是圍觀的群眾。個人認為戰爭片就得有一種生命不確定的感覺,不知道死亡和明天那個先來臨。
除了情節真實以外,場景也非常真實,無論是佈景還是道具,特別是演員的方言臺詞,都能讓觀眾進入那個歷史環境的感覺,看得出導演在場景佈置是下了狠功夫。
但是那個熱氣球,說實話讓我有點出戲的感覺,個人認為那個熱氣球沒有必要,可以去掉,當然這隻代表個人觀點。
正義的戰爭往戰爭的邪惡昇華實際上我個人的價值觀就是戰爭沒有正義可言,一旦戰爭爆發,一切邪惡都會迸發出來,所有的人倫道德都將喪失。因為道理很簡單,勝利並非簡單屬於所謂正義的一方。所以反對戰爭才是要做的,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用戰爭。
所以我覺得《八佰》有這個味道了,射殺日軍俘虜、逃兵(張譯飾),等。沒有人願意打仗,打過仗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當然心理變態是個例外。電影也沒有去過分譴責逃兵的行為,並沒有給他安排“應有”的結局。
個人認為的不足之處飽含深意的細節鏡頭用到好處,是點睛之筆,如果用的頻繁或者為了深意而深意就感覺變味了,裡面的一個紅衣服和藍衣服的小女孩特別顯眼,我記得《辛德勒的名單》裡面就出現過一個紅色衣服的小女孩,這樣類似的鏡頭很多,有些確實太突兀了。
護旗的那個情節說實話,作為觀眾有點虛無感,我知道導演可能是達到硫磺島戰役的那個情節,不過感覺這個情節沒能達到那個預期的效果。
結尾看了還是感觸比較深的,肯定比大多數抗日劇拍得好多了,實際上我挺好奇這些人後來怎麼樣了,所以我去搜了一下,挺悲慘的。
這些人進了租借就被收了武器拘禁了,謝晉元被汪精衛買通人殺害,後來上海租界被日軍佔領,這些人又被運往各國各地做苦工,最後活下來的只有一百多人。
我是小弟,一個分享個人愚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