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80-9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創作了不少經典的佳片,現在回看都感覺非常的有味道。而在這麼多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由一個電影公司製作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嘉禾”。

“Golden Harvest”這個畫面想必許多人都比較的熟悉,這是電影公司嘉禾獨有的標識。巔峰時期的嘉禾,是唯一一位能夠和邵氏電影相抗衡的存在,兩家的恩恩怨怨長達幾十年。

奈何,最後嘉禾還是沒有逃過衰敗的結局,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下。

1958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影業”,當時在全國各地搜尋有實力的導演、演員等,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樑風等人就是這個時候進去的。

50-60年代,邵氏影業可以說把持著香港的影視行業,賺了不少的錢,堪稱是香港的唯一的一個大佬。不過,在60年代末期,邵氏兄弟感覺電影已經到了一個頂峰,電視劇的市場則更大了,與之他們將更多的資源向電視劇傾斜。

這樣一番操作也締造了不少的佳片、明星,但是,鄒文懷、何冠昌、蔡永昌、樑風一群元老卻不願意了,四人在1970年的時候脫離了邵氏,建立了嘉禾影業。

嘉禾影業的地址選在了國泰片場舊址,即是斧山道,誰都沒有想到它未來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嘉禾”的成功不是一個人帶起來的,而是由一群人帶起來的,第一個加盟嘉禾的便是李小龍。1970年,李小龍在美國的事業不順利,隨後便回到了香港發展,也不算是太紅吧。

當時,他首先去找的邵氏影業,但是邵逸夫卻不怎麼待見他,片酬2000美元與李小龍的10000相差很多,還需要簽訂合約(相當於綁死了)。

對於這種條件,李小龍自然是不會答應的。此時,嘉禾的鄒文懷立刻來遊說李小龍,他提出了7500美元的報酬,同時還外加電影票房的分紅。

對於鄒文懷的條件,李小龍很快就答應了下來,開始與嘉禾合作拍攝電影,果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雙方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叫做《唐山大兄》,該片一上映便狂買了350萬的票房,一舉重新整理了香港的票房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唐山大兄》的導演叫做羅維,因為在拍攝的過程中,與李小龍的性情不合,兩人鬧掰。

再加上鄒文懷與羅維的前期有染,一氣之下羅維走了,後期還挖掘了成龍。與羅維分開之後,李小龍自導自演了許多電影,《精武門》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在香港本地大賣票房,在國外也收益良多,也幫李小龍打開了日本、美國的市場。

李小龍的大火,也幫助嘉禾氣勢如虹,在香港正式佔據了一席之地,邵逸夫對當年的決定也非常後悔。

可惜的是,1973年,李小龍去女明星丁佩家中玩耍,結果一睡不起。對於李小龍的去世,很多人將它視為一個謎,其實如果不是正常去世,那就是動了別人的“乳酪”。

李小龍的去世給嘉禾的打擊非常大,畢竟是“扛把子”的演員。好在1974年“許氏兄弟”加盟嘉禾,這才讓嘉禾緩過來一口氣。“許氏兄弟”分別是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傑,除了許冠武是做幕後的之外,其餘三兄弟都是影壇的明星。

許冠文是搞笑片,許冠英是殭屍片,許冠傑走紅的則是“最佳拍檔”,更甚至還開創了“粵語音樂”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許氏兄弟加盟嘉禾與李小龍的情況很相似,都是邵氏電影不要、嘉禾撿漏。

許冠文是“許氏兄弟”的老大哥,原本他拿著《鬼馬雙星》的劇本去談合作,卻遭到了邵逸夫的抵制。隨後,許冠文便帶著劇本投靠了嘉禾,該片上映後大賣600萬票房,又再度重新整理了票房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時嘉禾推出了一套“獨立製片人制度”,為後來嘉禾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獨立製片人制度”簡單的說支援導演和演員成立衛星公司,然後嘉禾可以投資,一塊共同搞電影。

這與邵氏影業的“簽約制”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演員的積極性。畢竟別人投資,自己只需要出力就行了,賺了大家一起分錢,不賺自己也不會虧太多。這套體系制度和現在的“母公司—子公司”差不多,對於剛成立公司的發展、擴張非常有利。

由此,一批又一批的電影演員投向嘉禾,洪金寶、吳宇森等大牌導演都是這個時候來的,洪家班、成家班都是這樣來的。吳宇森在香港是非常有名的導演,大導演徐克都得稱呼他為一聲前輩,《英雄本色》就是他導演的作品之一。

在嘉禾的日子裡,他不僅打破了東南亞的票房記錄,而且還打入了日本的這個大市場。在他的那個時期,嘉禾成為了全球最大華語電影製作公司。

洪金寶也是在70年代末期加盟嘉禾的,比吳宇森晚幾年,他開創了“諧趣功夫片”的先河。甚至最早期的“殭屍片”《鬼打鬼》、《人嚇人》就是他搞得,驚恐中又不缺乏搞笑的元素。

嘉禾迎來另一個巔峰則是成龍的到來,前面咱們提到過,羅維與李小龍決裂後,發掘出了成龍。奈何,羅維不太會用成龍,一直生搬硬套李小龍,結果將成龍搞的“啥也不是”。

後來,大導演吳思遠花了5萬元從羅維手中租借了成龍,先後拍攝了《醉拳》和《蛇形刁手》,兩部片子大賣,更是重新整理了香港的票房。

當時,嘉禾老闆之一的何冠昌,更是帶著錢直接去簽約成龍。或許是為了報答羅維,面對480萬的簽約金,成龍居然拒絕了。要知道當時羅維只給成龍3000的月薪,還有極少的片酬。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直接造成了羅維、成龍的決裂。當時,羅維為了“捆綁”成龍,直接將違約金“十萬”加了一撇變成了“千萬”。這件事情被陳自強知道了,他願意為成龍作證,結果擅該的合約作廢、成龍選擇了嘉禾。

在嘉禾中,成龍受到了極高的待遇,可以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直白的說就是“嘉禾出錢、你去玩吧”!據說,他還認了何冠昌做乾爹。

同時,成龍也沒有辜負何冠昌的重託,在嘉禾的贊助下,洪金寶、元彪等師兄弟的幫助下,拍攝了像《A計劃》系列、《快餐車》、《醉拳2》等,不斷地重新整理著香港的票房,被打上了“兩成一週”的標籤。

更厲害的是,《警察故事》系列、《尖峰時刻》系列,也讓成龍打進了好萊塢,成為第二個真正打進好萊塢的電影演員,甚至還拿到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80年代末期,是成龍高產、當紅的年代,那個時候邵氏影業的電影萎靡,反觀嘉禾形勢則一片大好。而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獨立製片人制度”,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創業平臺,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色彩。

隨著嘉禾的勢頭飆升,鄒文懷、何冠昌等人試圖打入過好萊塢。1990年,購買了《忍者神龜》的改編權,不僅在香港大賣,在美國票房也是亮眼,當年全球票房排第三。

1994年是嘉禾最輝煌的一年,他在香港上市了,鄒文懷一個人的身家就高達6億港元。可想而知,整個嘉禾影業的市值值多少錢。

奈何,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迎來衰退期,何冠昌也去世了,嘉禾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娛樂違規被停牌、電影停止鉅額虧損,與此同時,嘉禾原來的釜山道片場則被政府收回,競標新地點也被邵氏影業“狙擊”了。

當時,有不少人盯住嘉禾這塊肥肉,想要收購它。據說,鄒文懷找到了李嘉誠幫忙,才勉強保住了“嘉禾”這塊招牌。

此後,嘉禾為了迎合新的市場變革,減少了電影的製作數量,提高了電影的製作品質。 《千機變》、《無間道III》、《頭文字D》、《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及《門徒》等,一大批經典的電影問世。

然而,何冠昌畢竟去世了,其它的一群元老也老了,嘉禾相當於後繼無人,沒有一個人能挑得起這麼大的擔子。雖然一度有復甦的跡象,但也無法重複當年的輝煌了,慢慢地又消沉了下去。同時,成龍離開了嘉禾,開始闖蕩自己的事業。

終於,2007年已經老得不行的鄒文懷,將“嘉禾”賣給了“橙天娛樂”,一代影壇界的“大佬”就這樣謝幕了。據統計,當時的嘉禾亞洲影院網路包括33個影城,合共260個影院,這樣大的體量足以傲視任何一個電影公司。

回想當年的“新藝城”,巔峰時期的它有著黃百鳴、麥嘉尚、曾志偉、徐克等人坐鎮,也迎來了黃金十年的發展。在那個時候,除了邵氏電影、嘉禾影業之外,第三名就是它了,然而到最後還是被收購了。

現在的嘉禾影業又何嘗不是在重複“新藝城”的老路呢。巔峰時期的嘉禾足以和邵氏影業抗衡,然而今天卻連點渣都沒剩下,被橙天娛樂收購後,名字還被改了“橙天嘉禾”,讓人有點唏噓。

其實,無論是好萊塢的大型製片廠,還是香港的大型電影廠,如果沒有好的經營都會面臨著困局。嘉禾走到今天這一步,一方面是沒有好的繼承人,另一方面就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製作了那麼多的“爛片”,你不虧損誰虧損。

不管怎麼說“Golden Harvest”(嘉禾)差不多影響了兩代人的記憶,即使現在已經不在了,但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對於嘉禾的衰落,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邵氏電影(TVB)比嘉禾存在的時間更長,為何能夠持續至今呢?

#八卦手冊#

最新評論
  • 1 #

    嘉禾的好多電影都很經典,如果能恢復以前的那種制度,說不定也能東山再起。

  • 2 #

    以前看錄影片。一出現嘉禾的標誌。就知道是好看的電影片。真的有點認準這個商標的感覺

  • 3 #

    精武門也是羅維導演的

  • 4 #

    最了不起的仍是李小龍

  • 5 #

    嘉禾的衰落也是香港電影界的衰落。

  • 6 #

    就是那個,蹬、蹬、蹬蹬蹬

  • 7 #

    你真的覺得吳宇森是徐克的前輩,寫之前先看看資料吧你

  • 8 #

    兩成一週,應該為兩週一成。

  • 9 #

    沒有像何冠昌一樣能挑大樑的人,所以沒落了,挺可惜的。

  • 10 #

    兩成一週? 不是雙週一成嗎

  • 11 #

    一個國家也會衰落,何況一個電影公司

  • 12 #

    小偏?是雙週一成,不是二成一週

  • 13 #

    何謂“兩成一週”?只知悉“雙週一成”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本身就是豪門的她,19歲卻再嫁豪門,現在自食其力成為時尚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