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陶淵明《雜詩其三》
每個人對於過去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從很多詩人愛寫故鄉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曾經成長過的地方有著無比的眷戀,正是因為有了兒時的記憶,所以在以後的人生經歷中總想復刻。
但是很多東西只能經歷一次,生活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當每一天太陽重新升起的時候,也意味著要展開新的故事,可是有時候電視劇能幫人們圓了回憶的夢,讓所有懷舊的情感得到滿足。
當一部電視劇火了之後,各方就會開始籌備拍第二部,《慶餘年》的大火讓所有主演和投資方都吃到了紅利,觀眾呼喊的第二部也終於提上日程,《慶餘年2》能否原班人馬出演?劇方在這件事上給了肯定的答案。
其實任何觀眾都不排斥好電視劇出第二部,因為當人們追劇追到開心的時候,往往電視劇就會出現完結,不少人感慨為什麼這麼好看的劇不能拍一萬集。雖然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但是也足以體現出觀眾對這部電視劇的熱愛,大家期望能夠在銀幕上更多看到他們的身影,然後書寫更多美好的劇情。
《慶餘年2》在觀眾一波又一波的催促中,第二部的選角終於拉開了帷幕,雖然被大家吐槽雷聲大雨點小,但即使是擠牙膏式的進展,只要有進度條的行走,就不怕有走不完的那一天。
其實無論是拍第幾部,大家的要求只有四個字:原班人馬。這不僅僅體現在對演員的要求上,更重要的還有導演和服化道。因為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經驗,如果演員突然換了一張臉,大家就很難把這個人帶入到角色中,非常影響電視劇的觀感。
導演更是電視劇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每一個導演對劇情的走向和演員的情感思路不同,如果突然更換導演,那麼很可能會遭遇魔改的情況。當時這個劇組為了穩定觀眾的情緒,召開了關於開拍第二部的發佈會,作為大男主的張若昀在萬眾矚目中終於登場,這算是給觀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角色也出現在了現場,比如宋軼、郭麒麟、田雨,這幾個人雖然不是主角,但是在劇情的發展中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於其它人物的選定,劇方卻賣了一個關子。他們聲稱是由於其他演員時間有衝突,無法親自來到現場。
在觀眾無比的期待中,電視劇的開拍居然又拖了兩年,可能是在協調檔期的問題,也可能是不斷地尋找投資方,不過這些都不屬於觀眾操心的範圍。這樣的傾力迴歸讓劇還沒播,就已經引來了巨大的關注度,第一部已經完美結局,為什麼粉絲一定要求拍《慶餘年2》?
這不得不提到一個詞:意猶未盡。其實,電視劇在拍攝的過程中演員很容易共情,非常典型的就是劉詩詩演《步步驚心》,她把若曦這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
但是在之後的很多次採訪中,只要提到若曦的名字劉詩詩就會淚如雨下,並且還告訴她的朋友不要喊他在劇中的名字,她成功把若曦帶入了他自己。演員很難走出來,同樣觀眾也很難走出來,甚至,很多觀眾以為他們就是角色本人,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演員的演技突出。
《慶餘年》雖然已經收官,在整個播出期間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在古裝劇很難有市場的時候,這個電視劇直接殺出重圍,即使在播完三年之後,一就能排到觀眾最喜愛的古裝電視劇前十名。可見它的熱度並沒有隨著電視劇的停播而衰退,能夠這樣的一直保持,也讓劇看到了一部優質電視劇帶來的紅利。
在它最火的時候,日播放量竟然直接突破了3億,這是任何一個網絡電視劇都很難超越的數字,豆瓣的評分更是從開播以來蹭蹭往上漲,對比於那些開高走低的電視劇,《慶餘年》的優勢可想而知。但是電視劇中卻出現了很多有爭議的角色,第二部的時候劇方是否還會選擇原來的演員?
它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人氣上漲,一直把一些有爭議角色的演員公佈名單留到了最後。並且在開機方面也一直模糊焦點,比如在之前的時候就有傳言聲稱要開拍,結果大家等來的是張若昀的另一部電視劇。
其實,在多次的發佈會中,眼尖的觀眾發現一直缺少兩個人:言冰雲和林婉兒。如果說最先公佈張若昀是為了讓大家安心。那麼,這兩個人物就屬於吊著觀眾的胃口。
李沁劇中作為張若昀的官配CP,如果沒有她大概很多觀眾會直接棄劇,還有肖戰飾演的言冰雲,雖然第一部的時候演技頗具爭議,被觀眾吐槽沒有演出這個人物真實的特色,但是很多粉絲還是希望他能夠再次出現。更有網友直接評論:還我雞腿姑娘!
由此可見,觀眾雖然有懷舊的心理,但更重要的是一部電視劇做出來的質量值得關注懷舊,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粗製濫造的劇中,也沒有人願意期待應付的結果。
電視劇想要成功,其實並不困難,需要的是導演和演員各方面同時用心,不用流量而是用真正的演技去征服人,開拍第二部不是為了圈錢而是為了回饋觀眾,如果一部劇真的能夠做到這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