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楊紫微博翻車了。

看上去很正常,不過隨後就被網友發現,這條微博是經過重新編輯修改過的。

顯然,這是把工作人員寫好的文案直接釋出了,沒有注意到“文案”兩個字。幾分鐘後意識到錯誤,立刻進行了修改。

其實不止楊紫,這種微博“文案翻車”的情況,在很多明星身上都出現過——

其實,這也不奇怪——

明星的微博帳號不是由本人運營,早已是娛樂圈公開的祕密了吧。

畢竟在今天,明星的形象早已不只屬於他個人,而是揹負著無數的商業利益。因此,交給更為專業的工作室來幫忙打理,也無可厚非。

也因此,點開任意一個當紅明星的微博主頁,都是清一色的廣告宣傳——

而除此之外,反映他們真實生活的內容就寥寥無幾了。就算有,也最多是一些自拍、風景照、節日祝福等,多一句話都不說。

這樣的微博,有問題嗎?

沒問題。

有意思嗎?

沒意思。

畢竟,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分享出的真實的樣子,而不是一個個頂著明星名字的商業營銷號。

現在這樣,雖然好像也很熱鬧,可感覺不到一絲真實的生活氣息。

但,從前的微博,不是這樣的。

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這種每條資訊限制140個字的新型社交工具,順應了人們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給當時的人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很多明星也紛紛入駐,在這裡暢所欲言,就像是在週末的朋友聚會上一樣。

所以,在2010年代的頭幾年,我們可以在這裡0距離欣賞到:或許是史上最真實的明星群像——

有心直口快的那英:

“愛穿什麼穿什麼”的黃教主:

娛樂福斯的楊冪:

一口氣連發好幾條碎碎唸的王菲:

三天兩頭“向上帝求女友”的吳京:

喜歡光著膀子喝酒的雷佳音:

親自下場撮合“胡霍”的唐嫣:

胡歌也是大膽表示“腳踏兩條船”,引來一路“吃瓜明星”爭風吃醋······

當然,還有當時還在讀初中,集體在家寫作業的tfboy們:

剛剛入駐微博的他們在這裡嬉笑怒罵,像極了社長小時候剛開始玩QQ時的樣子。

從這些生活片段中看到的他們,完全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妝容精緻的明星,反倒像隔壁家的哥哥姐姐們。

畢竟,彼時的微博上,還沒有現在這樣滿屏的廣告和通稿,沒有成批的水軍和飯圈互撕,“三觀不正”這頂大帽子也不像今天這樣被肆意地亂扣。

哪怕很短暫,但它似乎真的曾經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那是微博的“田園時代”。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2010年之後,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迎來飛速發展。智慧手機從當年蘋果的一家獨大,到現在基本人手一部,也就是幾年之內的事。

而對微博來說,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巨量網民的快速湧入。原本簡單的社群,逐漸變成了今天這個擁有5.5億活躍使用者的移動網際網路怪獸。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資料,截止到2020年3月,中國網民總數約9.04億,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網民有一大半都是微博使用者)

人多,口雜。

網路的氛圍開始轉變。

網路溝通的匿名性,給了網路暴力滋生的空間。

2016年,男星喬任樑因抑鬱症意外身亡的事件,讓很多人第一次見識到了網暴的威力。

在最初訊息剛剛傳出來的時候,就有人開始惡意造謠他的死因。之後,他的好友井柏然發了一條悼念的微博,很多網友又開始借題發揮——“人都死了你在微博上裝什麼?”

結果是,井柏然退出微博,直到兩年後才回歸。

這還沒完。

擊退井柏然後,他們又開始搜尋:誰沒有發微博悼念。

結果,瞄準了陳喬恩——

看他們義正言辭的樣子,好像還真的自以為很有正義感。

但後來,陳喬恩出席活動,在被問到喬任樑時失控落淚,又有人不滿意了——

最後,陳喬恩無奈專門發微博解釋。

不論你說不說、說什麼、怎麼說,總有人能挑你的錯,然後群起而攻你。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敢發微博發日常的明星越來越少。

微博上的“公害”,除了網暴,還有遍地的“槓精”。畢竟,能夠入選2018年的“十大網路用語”,說明它已經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成為整個社會的公敵了。

你說一句“花真香”,槓精們就會說“也有不香的花”;

你說一句“好累啊”,他們又槓一句“就你累,別人不累?”

面對不同的觀點,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溝通,而是抬槓,甚至人身攻擊、舉報。總之,就是不能好好說話。

這些人的大腦似乎就像二極體一樣——要麼你和我站在一起,要麼我就滅了你,不存在“和而不同”的中間狀態。

結果就是,現在在網上發言時如履薄冰,連正常說句話都要先解釋一句:

“不是槓啊,純好奇”、“一個想法,不一定對”、“別來抬槓,槓就是你對”

這種在遭遇“槓精”面前先主動舉手投降的做法,無奈中透著一股疲憊。

其實仔細想想,那些網暴者和槓精們,對於他們所談論的事,他們真的了解嗎?

不,他們只是把現實生活中無處發洩的情緒,在網路上隨意發洩罷了。

真相?誰在乎。

知乎上有個很紅的問題,叫“你為什麼解除安裝微博”。

原因當然有很多,不過排在第一的答案是這樣的:

網暴者和槓精們一定滿意了。

網路上的戾氣越來越重,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不再願意真實地表達。

就像今天的明星主頁一樣,除了廣告,就是自拍。在關鍵的時間節點,找團隊寫一些絕對正確的場面話。

這總找不到什麼錯了吧?

並且,很多人不光學會了閉嘴,連以前的內容也要隱藏起來。就是為了防止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為了攻擊而故意發難,從過往釋出的微博裡挑錯攻擊。

微博官方也很“識趣”地推出了“半年可見”功能

看上去好像很和諧,但這隻讓社長想到一句話——

“如果我們只有一種聲音,那我們就非常團結。”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有一個短篇小說叫《鏡子》,裡面有個情節是這樣的:

一個科學家制造了一個計算機軟體,可以模擬出整個宇宙的發展歷程,包括人類的全部歷史與未來。

有人用它去看3萬年後的地球,發現那時人類已經幾乎滅絕了,原因是:這個軟體被應用於監管社會的方方面面,讓所有“偉光正”之外的東西都無所遁形,最終讓社會變成了“至清無魚”的一潭死水。

其實,看看今天的微博,已經有了幾分小說中的樣子——

曾經活躍的人們開始逐漸收斂起表情,彷彿要把自己活成一個符號。一切可能引起爭議的都消失了,只剩下了絕對的“正確”。

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懷念十年前的微博。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孟美岐為什麼叫孟四折、缸崽,她怎麼可以加入兩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