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9年馬伊琍官宣離婚,她的情感狀態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最近馬伊琍在節目中自曝,去年確實是她人生的最低谷,糟糕,無力。
然而要強如馬伊琍,在孩子面前,她依然極力裝作雲淡風輕。
直到有一次她實在太累了,才和女兒坦白:
對不起,我現在沒有力氣照顧你們了。
沒想到,女兒的回答讓她瞬間淚目:
“媽媽,我早就看出來了,你一點都不好。”
“你以前在咖啡廳聊天,上竄下跳的,現在都不說話。”
馬伊琍這才意識到,雖然她已經儘量多說話、多笑,
但這些自以為毫無痕跡的掩飾,在女兒們眼中如此不堪一擊。
更讓她感動的是,女兒給予了無限的寬容和理解,甚至催她快點尋找新的愛情:
“你不用擔心,你開心了,外公外婆才會開心,我們也會開心。”
這一刻,她被孩子治癒了,孩子們也在母親釋然的微笑中,放下了懸著的心。
馬伊琍也終於明白:
或許對孩子誠實一些,承認自己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才是一家人更輕鬆、舒適的相處方式。
父母總是竭力將最堅不可摧的一面獻給孩子,活得越來越累,無形中也限制了孩子的諸多可能。
正如馬伊琍所言,
“父母有時候渴望掌控,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
有時候,勇敢地打破“全能媽媽”“超級爸爸”的人設,
向孩子暴露弱點和無助,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陶虹曾經有一件特別想不通的事:
她不明白,為什麼女兒就是不喜歡玩積木,無論怎麼“引誘”都不為所動。
更古怪的是,她發現只要自己不在場,女兒就會神奇地自己玩起積木來。
後來陶虹才明白,不是女兒不愛玩,而是家長搭得太完美,
以至於孩子覺得自己怎麼都玩不好,索性不和媽媽玩了。
於是陶虹就攛掇徐崢一塊兒,在女兒面前表演失敗:
一會兒把橋弄斷,一會兒把大樓弄塌,還故意大聲說“大人也會犯錯呀!”
女兒的眼睛“蹭”地亮了,立馬來了興致,特別有自信地搭起積木來。
這事讓陶虹特別感慨:
原來父母越能幹越厲害,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信心,甚至迫使她躲避失敗。
在我們的文化中,父母與孩子,天然地就有“上下高低”之分。
似乎父母就該是權威、有力、正確的,孩子只能無條件地服從和仰視。
但事實是,高高在上往往會帶來壓迫感,讓孩子難以建立“我可以,我能行”的自我掌控感。
而適當地向孩子暴露自己的短板和弱項,卻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驚喜。
澳洲有一位爸爸陪女兒練體操,動作總是笨拙又滑稽,要麼搖搖晃晃,要麼摔個四仰八叉。
相形之下,女兒總是完成得乾淨利落、準確到位,時不時地嘲笑一下老爸。
其實並不是爸爸太笨,而是他用心良苦。
女兒剛學體操時,很長一段時間跟不上班級節奏,心灰意冷。
爸爸為了燃起女兒的信心,他心甘情願當墊背,甚至穿著體操服陪她上課,彷彿在說:
“別笑我女兒,要笑就笑我吧!”
有了爸爸溫情又搞笑的陪伴,體操似乎也不那麼枯燥了。
就這樣過去了5年,女兒終於有所成就,獲獎無數,下定決心要進軍奧運會。
在每個孩子心目中,爸爸媽媽都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
想想看,當孩子發現自己有超越大人的優勢,得到父母由衷的崇拜和稱讚,
那麼自信心和掌控感,一定會被極大滿足。
父母與孩子有年齡長幼、輩分高低之分,但是人格和能力上卻是平等的。
在孩子面前承認失敗並不丟人,這是在告訴孩子:你有能力做得比任何人都好。
也是在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侷限,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失敗。
或許向孩子示弱會一時“輸了面子”,卻能贏回孩子一生的幸福和自信。
自打孩子出生,父母就在自我修煉,變勤奮、變努力,恨不得為孩子準備好一切。
我們活成了“直升機媽媽”、“鏟雪車爸爸”,卻也把孩子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廢。
其實優秀的父母不需要事無鉅細,
有時“懶一點,弱一點”,反而能給孩子更多鍛鍊和成長的機會。
猶太母親沙拉,就是一個絕佳的案例。
沙拉中年離異,一個人拖著三個孩子,卻個個都出人頭地,成了億萬富翁。
她有一條重要經驗:絕不做“蠟燭式”自我犧牲的母親,儘可能讓孩子幫助自己。
所以,她給三個孩子排了家務值日表,幫助自己做春捲賣錢。
剛開始孩子業務能力很差,常常添亂。
沙拉沒發火也沒心疼,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和信任,陪伴他們實踐、探索:
大兒子不會做春捲,沙拉就任他浪費三斤麵粉,終於做出三張麵皮;
二兒子拎著春捲站不敢叫賣,沙拉就帶著他一次次排練,鼓勵他勇敢邁出第一步。
沙拉在《特別心特別愛》中說:
孩子在社會上紮根難,不能全怪社會競爭殘酷。
想想自己這雙推動搖籃的手,有沒有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與素質?
父母再強大,也不可能永遠為孩子保駕護航。
親子關係就像彈簧,父母越強,孩子越弱;父母弱了,孩子才會變強。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是任勞任怨地鋪路,而是在正確的時間放開手,漸漸將生活的擔子交給孩子。
就像特斯拉CEO馬斯克的硬核母親,也是一個人帶出了三個傑出的孩子。
梅耶和沙拉一樣,從不掩飾自己的艱辛和不易,而是把孩子帶到辦公室,一起分擔工作。
正如李玫瑾老師說的那樣:
父母可以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短處,
比如“我身體也不好了,體力也不支了,工作的壓力也很大,
我自己都撓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管你了,我覺得你應該能管好你自己”。
坦誠地尋求幫助和安慰,孩子心中會升騰起力量感和使命感,也會對父母多一份體諒和關懷。
向孩子示弱,不是低三下四,忍氣吞聲,而是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智慧:
父母退一步,孩子才能前進得更遠。
看了《一路成年》中徐錦江和兒子徐菲的互動,我才發現一個殘酷的真相:
會裝可憐、撒嬌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有“心機”的父母。
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輕鬆得到孩子所有的偏愛和照顧。
節目中,徐錦江一改粗獷硬漢的形象,變身嬌弱小公主,不停地碎碎念:
“做吃的我不懂,連生個火我也不懂。”
“我覺得我太可憐了、太可悲了、太無能了也太無助了。”
“我也不合群,不夠堅強,我什麼都不會,太沒用了。”
相反,00後的徐菲倒是一邊擇菜掃地、忙前忙後,一邊溫柔地撫慰父親:
“ 沒關係,有我呢,多大事啊!”
這不是節目效果,而是父子倆的日常。
記得那次徐菲和媽媽兩人出去吃飯,獨自在家的徐錦江竟然給兒子打了30個電話!
電腦出問題,打電話;中午不知道吃什麼,打電話;就連出門戴什麼帽子,也要打電話。
難怪徐菲說,每次和爸爸在一起時,就像在帶孩子。
其實徐錦江的低能,何嘗不是一種撒嬌呢?
兒子還小的時候,他忙著拍戲賺錢,錯過了太多與孩子相伴的時光。
而現在,他用示弱方式和兒子粘在一起,創造父子倆更多深情的回憶和連結。
記得竇文濤說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母親中風失語前最後一句話,是在電話裡說的。
當時母親已經快說不出話了,她用盡最後的聲音,顫巍巍地說:
“我沒事,你不用回來看我。”
因為這句話,母子倆再也沒有機會把手言歡,只能相對無語凝噎。
這世界上有太多懂事堅強的父母,懂事得讓人心疼,堅強到讓人無奈,
像一堵堅硬的圍牆,阻隔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溫情。
趁我們還在一起,說說心理話,給彼此一個擁抱吧,敢於展露脆弱和需求,才是親情最可貴之處。
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懦弱的孩子身後,往往站著過分強悍,唯我獨尊的父母;
低能的孩子身後,往往站著包打天下,無所不能的父母;
冷漠的孩子身後,往往站著犧牲一切,自我感動的父母。
學著懶一點,笨一點,弱一點,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或許父母會活得更輕鬆,孩子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作者:桃汁 教育簽約作者。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本文由智慧主創團原創,轉載請聯絡微訊號(ID:judushu)授權。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