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是抗戰勝利75週年紀念日。
今天的我們,享受並珍視著用前輩們的鮮血澆鑄出的,無價的和平。
昔日的烽煙,在最近上映的《八佰》中歷歷如昨。
這部被定義為“被直播的戰爭”的影片,由管虎執導,耗資超過五億,每一處場景都按照當時的四行倉庫,蘇州河和上海租界1:1進行還原式建造,演員陣容更包含王千源、張譯等等演技精湛的演員。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以蘇州河為界,一邊是繁華喧囂的租界,而另一邊則是戰火不斷的四行倉庫。
一條河界,兩重天地。在地獄般殘酷的那一重天地裡,沒有誰是真正的主角,只有一個個平凡且不完美的小角色身上迸發出的令人震撼的人性光輝。
因為他們的不完美,所以觀眾可以更好地從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他們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從一出生就可以刀槍不入的鐵血戰士。催促著他們變強大的,是對於保家衛國的責任感。
比如說端午(歐豪飾)。
端午最初只是一個對於戰爭還感到很陌生很膽怯的年輕人。
從彷徨、畏怯到親眼目睹戰友的犧牲,再到端起槍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端午的身上並沒有被強加神性的影子。他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全然做到無私無畏的。他需要時間,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後來勇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小湖北(張俊一飾)。
很難想象小湖北是一個只有13歲的孩子。
13歲的他,烈酒入喉,身著軍裝,大喊著“老子不怕”,儼然褪去青澀,成長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只有稍顯稚嫩的聲線和臉龐能讓我們依稀回過味來——他終究是個孩子。
13歲的孩子放棄求生堅決留在敢死隊,眼睜睜看著鮮活稚嫩的生命就這樣被戰爭的巨大輪轂攪碎吞噬,熒幕裡的一切都真實得令人心痛。
還有,陳樹生(鄭愷飾)。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當他身上系滿手榴彈,義無反顧地向潛伏在鐵板下準備安裝爆破裝置以夷平倉庫的敵軍陣營跳下去,並拉動引線的時刻,他以全身的重量壓進一層層鐵板,手榴彈的威力使得他與敵軍同歸於盡。
那一刻滿屏的鮮紅,讓空氣瞬間靜止。
《八佰》中不乏形形色色的犧牲者。他們原本未必是戰士,卻都在這場戰爭中熱烈地燃燒著。
這是一幅寬容而逼真的戰爭巨集觀群像。角色們可以自私,可以弱小,可以怯懦,可以強大,可以壯烈。
(王千源飾羊拐,參與狙擊敢死隊放棄生存機會堅守最後的戰鬥)
(李晨飾齊家銘,參與狙擊敢死隊放棄生存機會堅守最後的戰鬥)
(張譯飾老算盤,最終或逃回租界)
(唐藝昕飾楊慧敏,成功送旗給八百壯士)
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在歷史的車輪下發出沉重的喟嘆。
《八佰》,值得一觀。這部影片帶來的將不只是短暫的熱度,而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思想核心。它承載著一種精神,一種永不會過期的,珍視和平的精神。
今天的影片推薦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