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兩天的朋友圈和彈窗訊息都被一個叫做《信條》的電影霸佔了。

為何它能夠獨領風騷?

一是電影院沉默了大半年時間,大家迫切需要好片子來解決部分精神食糧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這部片子的導演太有名了!

僅公映第二天,豆瓣上就已經有10w的觀眾打出8.0的高分。

諾蘭,《盜夢空間》,《致命魔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的導演。

他的代表作大部分影迷都看過,並且可能二刷三刷無數遍的重新看過了。

大家非常急切的想要看到這部新作是如何的,同時也對新作充滿了期待。

太有名了!代表作也給足了影迷觀影的信心。

讓觀眾只要看到導演的名字,便不用多想,直接買票就是。

因為,怎麼都不會踩雷。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導演效應吧。

PS:當然看電影也不必總是迷信大導演光環。

諾蘭不僅僅是一位大師級別的導演,電影行業的造夢者。

他也更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商業導演,他的電影一直口碑好,又賣座。

這一點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體質了。

(當然這一點也不乏他的電影總需要好幾刷才能看懂,無形中增添了觀眾的觀影成本。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真的很有商業頭腦了!)

畢竟很多非常好的電影,藝術水準很高,或者說過於小眾但是很多人看不懂的電影,

上映之後,票房都是讓人看著冷颼颼的。

接下來說說諾蘭本次上映的電影《信條》。

9月4日週五上映,只是一個普通的週末,上映時期並不算很好。

目前上映2天,實時票房資料是1.42個億,週六一天的票房並沒有破億。

與《八佰》在票房上相比,還是有些乏力的。

“有關時間線的一場遊戲”

諾蘭對於時間線的掌控令非常多的影迷著迷,直呼“燒腦”,可又愛到不行。

在《盜夢空間》中,也展現了導演對於造夢能力的控制力。

夢境與夢境的巢狀,關於夢境的重疊問題是小,關鍵是最後選擇的是夢境還是現實呢?

諾蘭喜歡玩時間線的遊戲,並且非常擅長。

這一點也讓他的個人導演風格非常鮮明,開啟電影看幾分鐘,

不用多說,便能很輕鬆的識別出諾蘭的標記。

反觀他的很多電影,講述的故事都很簡單,真正的故事線也似乎只要簡短的一條。

一個人想要不滿現狀,想要通過夢境回到過去;或是一個只有10分鐘記憶力的人尋找凶手……

複雜的是,諾蘭把講故事的時間順序打亂,讓觀眾在其中玩一個迷宮遊戲。

對,看他的電影非常像是在玩遊戲。

本來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他把時間線打成三維的,四維的,甚至五維的……

他的懸疑在於電影故事並不懸疑,可觀眾想要看懂,本身就成了一個懸疑事件。

很多看完《信條》的觀眾一眾反應都是“燒腦”,“一刷根本看不懂”,“準備好三刷四刷”了這樣的心情。

咱們先姑且不論是不是諾蘭在玩一個賺票房的遊戲啊,讓一個愛他的觀眾多去電影院愛他幾次。

就談談觀眾想要把片子看懂都難,這還不夠懸疑嗎?

別的導演都是,啊,我在講述一個懸疑故事,你真的猜到凶手了嗎?

而諾蘭的畫風則是,我講的故事開頭五分鐘就講完了,關鍵你看懂我是怎麼講故事的了嗎?

所以很多觀眾從影院出來才會重複的說那一句——“不要試圖去理解,要去感受。”

只要感受自己在時間線中不同的被轉換,被扭轉到,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就圓滿了。

故事,一點都不難懂,就是一個主角穿梭時空,執行了一次時空特工的任務。

而導演是怎麼講述的這個故事,要怎麼像拼圖一樣把它拼完整,

就需要不斷地,有耐心地,反覆刷就好了。

把問題留給時間。

如果說《盜夢空間》的時間線是重疊巢狀的,《星際穿越》是多維的,

那麼這次《信條》的時間線就是時空扭轉的,就像這部電影的英文翻譯一樣—TENƎ⊥

還有提前預定某部電影被擠下來的。

可是走進影史這回事兒畢竟沒有那麼容易,何況諾蘭進top250的電影已經不少了,不差這一部。

既然是一部關於造夢,時間線的電影遊戲,那麼也就《信條》中的時間線做幾點延展設想。

在正向就是熵增,逆向就是熵減。

而“熵增是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而熵減是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熵的轉換可以使得時間逆轉,不會存在自由的意識和行為可以控制。

在這樣的定義下,時間倒轉的人和處於正常時間的人是不是就形成一種互補了?

在時間逆轉的時間內,角色是不是該處於用嘴巴拉飯,和用菊花進行吃翔的動作了。

畢竟,角色本身是對於行為不能控制和無意識的。

電影中介紹的時空穿越方式有點累人。

按照《信條》中的時空穿越方式,

回到過去的人都要守在原地不動一天天地等著回到當時穿越的那個時間點。

如果是這樣的話,幫薩託給90年代的自己送錢是需要通過旋轉門反向生活30年才能去到給90年代的自己收錢的時間點嗎?

畢竟金塊也不會自己原地移動啊。

這樣的方式真的有點累人,畢竟是時空穿越,總要有點代價的嘛?

最後說一下,能夠玩轉時間線對於導演來說是把雙刃劍。

用心創造時間觀,邏輯思維縝密,會讓觀眾反覆多次的觀看,並且沒看一次都對於導演的思維能力更為震驚。

可如果濫用,只是把時間線剪得七零八碎,製造一個好像誰也看不懂,在影院第一遍觀感是不明覺厲。

回到家剛開始是覺得自己智商欠稅,之後反覆思索,卻總覺得各方面邏輯細節都說不通。

留下的觀感則是更多的失望,對電影觀感則停留在炫技過多的大雜燴上。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楊冪口碑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