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左宗棠雞,是一道在美國揚名的中國菜,在全美絕大多數中餐館都有這道菜,這道菜是老外對中國菜的啟蒙,並且認為左宗棠雞是地道的中國菜。可對於絕大多數中中國人來說,左宗棠雞很難下嚥。

《花木蘭》之前已經連續撤檔三次,之前甚至有訊息稱可能便成為線上播放,這次上映也實屬不易。剛開畫就創下爛番茄新鮮度81%,MTC評分69分與諾蘭新片《信條》開局同分,這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

可與在好萊塢的大受歡迎截然相反,《花木蘭》在國內豆瓣評分開局就是5.9,並且不到一天時間就直降到4.9分,現在已經又降到4.7分了,3星、2星均是34%,讓人咋舌。

豆瓣上的評分現在很複雜,你要排除掉一些惡意低分的因素之後才能看出些問題。《花木蘭》在國內口碑兩極分化眼中,一部分人是衝著天仙劉亦菲大的高分,認為你們給低分就是黑,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該片無比之爛,難以附加。

這兩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可在我看來,這兩方都沒錯,卻也都有錯。

《花木蘭》是迪士尼的一部動畫片,1998年上映。你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大部分外中國人對中國還毫無認知,甚至還停留在清朝,他們對中國有著狠極端的概念,一方面認為中國是“古老的神祕東方”,一方面卻又看不起中國,而《花木蘭》的上映讓更多人開始想去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這部作品時典型的以西式思維為主導的中式故事,也就時說是他們認為的中國故事,這裡面的古建築、人物服飾等都是他們想象中的中國的樣子,這是他們提起中國時的固有思維。

就好像影版《花木蘭》裡胡木蘭的父親拿出一個包裹,裡面有一把劍,和一塊鑲著鳳凰與孝字的玉牌,我們自然會認為這不合理,可對於這些外中國人來說,這卻是我們中國的習俗,因為“百善孝為先”。

《花木蘭》中處處都是這樣的設計,包括大殿、李連杰飾演的皇帝的裝束、人物的動機等,都是他們所認為的中中國人應該乾的事,所以很多中中國人看了之後會感覺很不舒服,哪哪都很彆扭。

“我們不這樣啊”和“他們就是這樣”兩種思維在對抗,你當然會覺得彆扭。

好萊塢對於含有中國元素的影片都有以下這樣的處理,比如宿命論、孝、俠義等,我們國內的片子現在已經可以很好的將其打散再整合,讓你很自然的接受,可好萊塢的片子裡依舊是這樣生硬的存在。

這是文化的撞擊,在我們看來不倫不類,很多情節的出發點就不對,導致後來的轉折也更不對,你無法理解和贊同主角所做出的選擇,就會產生牴觸情緒,自然觀影的時候就會覺得難受。

《花木蘭》在北美爛番茄達到81%,這證明老外們很吃這一口,那時因為所有的設定都符合他們心中的中國和中國式做法,我們認為彆扭,可他們認為合理,這也是為何國內外口碑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把《花木蘭》是否是爛片作為糾結點,首先,它是部商業片,爆米花片,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你也可以將其理解為好萊塢藉助中國元素想在他們自己的地方大賺一筆,而且,這部電影它根本就不是拍給中中國人看的。

它是拍給外中國人看的。

你用中式思維去思考一部西式思維的電影,你能看懂?這是文化差異,沒有對與錯,就好像你喜歡吃粥和饅頭,他們喜歡吃麵包和牛奶,你們倆都沒錯。

對於《花木蘭》,我只能說是不倫不類,因為我是個中中國人,這樣一個西式核心中式外表的故事打動不了我,甚至讓我全程疑問“難道我們在他們心裡就是這樣的?”。

另外,誇這部影片的一部分人,真的是兩副面孔,因為是迪士尼的影片,就百般追捧,如果從中式思維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這就是爛片,為什麼不能承認呢?這就是一個西式核心中式外表的四不像,難道套上個好萊塢外殼就高貴了?

《花木蘭》就是一盤左宗棠雞,是他們認為的中國,而不是真實的中國。

如果你是劉亦菲或者98年那部《花木蘭》動畫片的粉絲,那你可以看得很開心;如果你純是以中式思維去看這部電影,也彆著急說它是爛片,因為它本身就是西方靈魂。

還有,如果你只是因為它是外國片就一個勁追捧,那我無話可說。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徐克當年被稱為爛片的電影,票房慘淡!23年後卻被奉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