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
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 |湯姆·哈迪|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 安妮·海瑟薇 |瑪麗昂·歌迪亞| 加里·奧德曼|邁克爾·凱恩 |摩根·弗里曼
標籤:最簡單粗暴/最史詩
由於《黑暗騎士》一出世就被捧為“史上最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所以諾蘭在拍攝最後一部蝙蝠俠時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此時他也已經對這個題材產生了疲憊感。但為了給老東家華納兄弟一個交代,也為了還廣大影迷一套完整的三部曲,他終於還是親自執導筒,為這個系列畫上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句號。
沒錯,《黑暗騎士崛起》是一部諾蘭已經不想再拍的電影,或許是因為他希望表達的東西已經在前兩部中說的很清楚了,所以他不再花費心思打磨劇本,於是這部三部曲終章就成了他導演生涯中最簡單粗暴的一個故事。
為什麼說簡單粗暴?大家可以想一想,《黑暗騎士》中哥譚市最大的危機是什麼?無人能看透的、智商超高的、不斷挑唆所有人互相傷害的小丑。《黑暗騎士崛起》呢?核彈。
可憐湯老師(湯姆·哈迪)在小丑巨大的陰影下,接棒破壞哥譚市的大壞蛋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角色,最終淪為毫無個性只會盲目聽從命令的傀儡肌肉男。反倒是安妮·海瑟薇的飾演的貓女百媚恆生、風情萬種,宛如殘酷戰場上的一抹紅,俘獲了萬千直男的“鋼鐵之心”。
海瑟薇版貓女是諾蘭電影中難得的“福利”
《黑暗騎士崛起》的品質依然得到了狂熱粉絲們的認可。雖然影片並不存在上一部那麼強勢的優點,但憑藉雷霆萬鈞般的史詩氣質(這其中漢斯·季默的配樂功勞極大),以及《黑暗騎士》未散之餘威,使其格調和聲勢從伊始就遠遠高於其他漫改電影。在美國,他的上映幾乎成了一場與大銀幕上哥譚革命“交相輝映”的末日狂歡。
諾蘭其實從來沒有拍攝過一部如此純粹直白的動作片,影片中除了他堅決不肯使用電腦特效拍攝動作場景這一點外,只能在某些瞬間看到諾式風格的影子。但有此一片,已足以證明諾蘭即使收起那些他擅長的手段,仍可以拍出出類拔萃的商業電影。
《黑暗騎士崛起》就好像其故事中一天到晚考慮隱退的蝙蝠俠一樣,表面看來虎虎生風,其實內裡疲態盡顯。但即便如此,諾蘭還是憑藉超強的掌控能力牢牢守住了品質底線,甚至高出大部分同類題材一大截,從這一點來看,他“從不拍爛片”的美名絕不是空穴來風。急於離開漫改領域的他,擁有的的確將會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2014)
主演:馬修·麥康納 | 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 |麥肯吉·弗依|卡西·阿弗萊克 |邁克爾·凱恩|馬特·達蒙 |蒂莫西·柴勒梅德
標籤:擁躉最多/最溫情
作為一名鐵桿科幻迷,《星際穿越》曾經是我最期待的諾蘭作品,6年前每天嘴裡念念叨叨“星際穿越”的時光彷彿還在眼前。畢竟擁有原創故事的科幻片在21世紀的世界影壇近乎絕跡,能令片商甘冒奇險斥巨資投拍受眾極小的硬科幻題材,好萊塢除了諾蘭已經很難再找到第二人(那兩年的《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投資都不高)。
在國內,諾蘭之所以能被粉絲“封神”,主要靠的是《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三部作品。在人氣上,《星際穿越》甚至是最高的一部(雖然票房並不算很高),我曾無數次在無數網站上看到無數影迷對《星際穿越》不吝讚美之詞,他儼然已成為硬科幻電影的代名詞和領軍之作,被當做萬人膜拜的圖騰高高矗立在神壇上。
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私以為《星際穿越》只能算諾蘭的二流作品,因為他沒能做到像《記憶碎片》《黑暗騎士》《盜夢空間》那樣開創某個只屬於電影的新領域。更沒有《2001太空漫遊》(學院派公認的科幻電影NO.1)那般目空一切睥睨萬物的超然感。況且科幻只是他的外衣,情感才是真正的核心。
不過,我認為的缺點或許正是大部分諾粉眼中的優點,畢竟情感才是全人類的共同語言,如果諾蘭真如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導演)一般“冷血無情”,溫情脈脈的《星際穿越》可能反倒不會受到這麼多影迷的熱烈追捧了。
從《盜夢空間》開始,諾蘭總是有意無意的把“時間”擺在人類終極敵人的位置上,後來的《敦刻爾克》和《信條》亦然。《星際穿越》是將這個主題表現最為明顯的一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庫珀為了能在有生之年回家見到女兒,從離開地球的那一刻起就始終在與時間賽跑,由於遙遠星系中黑洞巨大引力產生的潮汐效應,他狂奔在“外星一小時、地球已七年”的滄海桑田間。這與《盜夢空間》中逃離深層夢境、《敦刻爾克》中擺脫德軍追擊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凸顯出諾蘭作品關注點的卓爾不群:“反派”不再是一個人,甚至不是一個實體。因此它無處不在,因此而防不勝防。
遁入五維空間前的“洶湧波濤”
人類自身的力量雖然如此渺小,父女間的情感羈絆卻能穿越時空創造奇蹟,我想這就是情節並無甚新意的《星際穿越》成功贏取無數觀眾熱淚的最重要原因吧。
《敦刻爾克》Dunkirk(2017)
主演:菲恩·懷特海德 |湯姆·格林-卡尼|哈里·斯泰爾斯 |阿奈林·巴納德|湯姆·哈迪 | 馬克·裡朗斯|基裡安·墨菲 |肯尼斯·布拉納
標籤:最被(觀眾)低估/最正統
諾蘭的前10部作品中,除了確實平庸的《失眠症》,這部《敦刻爾克》是唯一未能進入豆瓣TOP250的(目前又多了個《信條》)。甚至很多影迷認為,這是最無聊的一部諾蘭電影。
而我認為恰恰相反——這是最好的諾蘭作品之一。如果《記憶碎片》、《黑暗騎士》和《盜夢空間》可以排進他的第一梯隊,那麼《敦刻爾克》就是第二梯隊裡的領跑者。
究其受到廣泛“惡評”的原因,我想可能主要得歸結於題材和演員陣容。
毋庸置疑,諾蘭的影迷隊伍中很多人對超級英雄、科幻、大明星這些他以往電影中的元素有著無法割捨的迷戀。而《敦刻爾克》取材於二戰真實戰役事件(不酷),不存在幻想元素而且極盡真實(不酷),沒有一線大明星加盟(非常不酷)。所以我推斷,很多人在認真觀看正片前就已對影片品質蓋棺定論。
實際上,《敦刻爾克》反倒是諾蘭第一次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偏見存在的,學院的老頑固們當年完全無視了諾蘭的巔峰之作《黑暗騎士》和《盜夢空間》,只因為題材不夠嚴肅。而這次給《敦刻爾克》提名,既有肯定選材之心,又存補償當年之意。
如果拋開學院和觀眾的一切偏見,《敦刻爾克》絕對是部既紮實又富有新意的高品質佳作。儘管西方國家人人皆知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結果,儘管最主要的幾個角色全由新人飾演,儘管劇本將人物對白縮減到惜字如金的地步······在這麼多看似不利的基礎條件下,諾蘭依舊交出一份極為出色的答卷。
這次諾蘭不再“銳氣如虹”,而是大量借鑑早期默片和黑白片的視聽表現手法,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映像氣質,實驗性十足。
讓我們來看看諾蘭取經的片單:《黨同伐異》、《日出》、《貪婪》、《西線無戰事》、《海外特派員》、《扒手》、《死囚越獄》、《恐懼的代價》、《阿爾及爾之戰》、《雷恩的女兒》、《異形》、《烈火戰車》、《生死時速》、《危情時速》。
年代從1916到2010年,形式從文藝到商業,題材從愛情、戰爭、懸疑到恐怖、體育、動作,結論:凝聚眾家之長的《敦刻爾克》簡直就是資深影迷的饕餮盛宴。
寂寞(季默?)的大神
雖然題材沒有任何新鮮感,但諾蘭很成功的將自己的絕活兒“全程高潮”應用在這部戰爭題材影片中:從第一個鏡頭起,觀眾就被拉進戰場,之後跟隨海陸空三撥人馬橫貫整個大撤退所歷經的時間與空間,完全由細節堆砌成的戰場全景既真實可信又引入注目,充滿懸疑和恐怖色彩的逃生場景幾乎讓觀眾窒息。而作為“反派”的德軍居然全片從未露過一面!此時的諾蘭在影片氛圍營造方面可以說已臻化境。
影片中難得露面的湯老師
《敦刻爾克》最大薄弱點,也就是學院看不上他的最大原因,就是人物塑造方面(或稱人文底蘊方面)。在充斥著劇烈緊張感的107分鐘裡,基本上每個人物出場的作用都無異於符號,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時間展現自己的性格和心中的想法;影片也沒機會去剖析什麼戰爭的荒謬、人性的光輝。鑑於影片近乎“偽紀錄片”的性質,這似乎是可以被諒解的,只不過學院是絕不會把大獎頒給一部沒有人文氣息的炫技之作的。
《信條》中的大反派
所以,如果今後的諾蘭一直堅持自我,他在奧斯卡的角逐中倒是有可能與庫布裡克的成績平起平坐(庫布裡克一生獲得奧斯卡獎的數量為:0)。
結語:寫下這段結語的時候,諾蘭的新作《信條》已經大規模上映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不盡如人意。觀眾對《信條》的不滿主要集中在缺乏感情力量和過於突出概念這兩方面。在我看來,《信條》是在概念設定和視聽效果上再創新高的一部作品,不過除此之外的其他元素也確實顯得相當蒼白。
但是,作為一名認真看過所有諾蘭電影的影迷,我可以十分自信的表示:《信條》是諾蘭自己最想拍的電影。他無視很多商業片操作應該重點考慮的規則,不懼回本壓力,為的就是打磨出最“純粹”的諾氏電影。《信條》是獻給追求腦力風暴影迷的一份厚禮(已經有很多粉絲為了理清全部脈絡N刷過這部電影),他不屬於希望走進電影院圖一樂的觀眾。所以經此一役,諾蘭的封神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雖然他早已被封過神,但在福斯眼裡,畢竟能夠光耀一世的,才是真神。
沒關係,諾神只有50歲,我們在他身上有理由期待更多。
暫時再見啦!諾蘭大神
-
1 #
-
2 #
超級喜歡敦刻爾克,是我個人列表裡排第二的戰爭片!信條是我唯一一部一遍沒看懂又念念不忘切準備二刷的電影。而黑暗騎士,就是TMD神!!!
-
3 #
我……曹!搞了半天《黑暗騎士》是諾導的作品,怪不得那麼好看的!尤其是希斯萊傑!悼念!!!!!!
-
4 #
信條的卻不怎麼樣
-
5 #
個人覺得諾蘭最巔峰的作品是黑暗騎士 沒有為什麼
其實《信條》已足夠優秀,只是大家一直都在期盼諾蘭導演不斷超越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