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資訊:好萊塢的一部大片,演員的片酬基本控制在15%-20%,這樣才是最合理的,因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前來佈置道具、背景、特效等。

也看過這樣一個段子,有些網友評價國內導演:國內導演:除了演員,我要是多花一分錢算我輸!

看到這樣一句話,我也是想笑。不過,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在取景方面我們的確不如人家走心。想當年,為了拍攝《金剛》,彼得·傑克遜差點造了一座“紐約城”出來。

彼得.傑克遜是誰?《指環王》、《霍位元人》大家都看過吧,它們都是彼得.傑克遜(下面稱彼得)的作品。

1933年,曾經也有一部電影《金剛》,當大猩猩從帝國大廈落下的時候,從此小彼得就迷上了它。

在這期間也出現了一些“小變故”,因為環球覺得《金剛》大概率會跟《哥斯拉》或《人猿星球》撞檔,很有可能會遭遇滑鐵盧,所以該專案便停滯了。

直至《指環王》上映、票房大賣,彼得成為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環球再度將《金剛》提上了日程,正式重啟這個專案。

環球給出的預算不少,可彼得的野心更大,除了“骷髏島”之外,彼得還打算建一座“30年代的紐約城”。

為了節省資金,彼得選擇了“紐西蘭”,因為這個地方的成本比較便宜,為劇組省了不少錢。然而,“想象”和“現實”始終是存在差距的,而且大的讓人瞠目結舌。

首先,30年代的紐約城也是很大的,即使粗製濫造,工程量也不小。最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彼得選擇妥協,一些遠景選擇用電腦合成。

其次,城區內流動的汽車,那可都是30年底的“老爺車”,要麼報廢、要麼就是被珍藏。購買這些東西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到最後都沒買夠,又選擇了電腦合成。

最後,繁華的紐約城流動的人必然也多,如果請大量的群演, 花費肯定是不小的。在主要地方請群演的情況下,其它不重要的也用電腦合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用電腦合成的人,選用的是最先進的Massive人工智慧系統技術,會像活生生的人一樣,會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比如懂得規避、尖叫等。

經過好幾年的拍攝,2006年《金剛》上映了。從電影展現出來的效果來看,在《金剛》中完全可以感受到30年代紐約城的氛圍,幾乎沒有任何破綻與漏洞。就連金剛跌落的“帝國大廈”,也是按照各種資料、各種比例復原的。

雖然說前面的3個“虛擬場景”讓《金剛》中的“紐約城”出現了一點缺憾,略顯得有一些瑕疵,但是比國內“五毛錢”的特效要好很多。

看看當年的《泰坦尼克號》,導演卡梅隆直接造了半艘船出來,這就是魄力。近日熱播的《八佰》,光是其中的道具、建築、河流等,劇組就建造了好幾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從平面模特到一線明星,美貌是她唯一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