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被疫情耽擱了大半年的《花木蘭》終於在中國內地上映了。未上映前,它就備受期待、頻頻熱搜,不僅因為這是迪士尼第二部非白人主演的公主電影,更因為它的核心是“中國元素”。為了拍好這部電影,迪士尼狠砸兩億多美元的經費,加上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等巨星助陣,野心不容小覷。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著天塹。衝著“中國IP”進入影院的大部分觀眾,看完《花木蘭》後只有一個想法:“原來迪士尼的真人版翻拍,還可以差到這個地步嗎?”

IMDb評分5.4,豆瓣評分4.7,作為天仙姐姐劉亦菲的路人粉,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那麼,號稱斥巨資翻拍的《花木蘭》,到底差在哪裡?是什麼阻止了我們給這部“中國IP”的好萊塢電影打高分呢?

花木蘭

Mulan

導演: 妮琪·卡羅編劇: 勞倫·希內克 / 裡克·傑法 / 伊麗莎白·馬丁主演: 劉亦菲 / 甄子丹 / 鞏俐 / 李連杰 型別: 劇情 / 動作 / 奇幻 / 冒險 / 古裝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中國大陸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20-09-11(中國大陸) 片長: 115分鐘

01

中國元素的拼湊

眾所周知,《花木蘭》的故事原型來自南北朝敘事詩《木蘭辭》,講述女兒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故事,花木蘭也由此成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巾幗英雄之一。

迪士尼早年的動畫電影《花木蘭》,無論是在故事改編、人物塑造,還是在配樂特效、場景美術等方面,都堪稱一絕。既有亮眼的中國元素,也有西方視角的創新解讀,先進的動畫製作技術讓這部“中國IP”的西方電影成了一代經典。然而到了迪士尼的這部真人電影裡,以往的閃光點似乎消失地無影無蹤。

號稱投資了2億美元的大製作,在銀幕上只能看到酷似風箏的鳳凰、精銳小隊的肉搏、一閃而過的自然風光……迪士尼你醒一醒,中國古代的戰爭真的不是西方几十人的騎士團互衝,而是上萬名士兵組成的軍隊啊!

群演少得可憐

其實這些還勉強可以忍受,畢竟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拋開後期製作,還有更重要的內涵值得我們深挖。可惜的是,拿來大做文章、成為核心賣點的中國元素也完全不夠格,在電影裡變得符號化,異常支離破碎。就像是我們穿著印著英文的T恤,只知道紋樣好看,而並不理解其深意。

影片中,“忠、勇、真”作為軍隊三德,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精神,也是花木蘭拋棄男兒身,敢於做自己的理由。這樣的精神確實極為珍貴,但實際上更貼近西方的領主制和騎士精神。

騎士是中世紀西方的貴族階級,直接聽命於領主,作戰時要對領主忠誠、誠實、英勇無畏,如果違背了這股信仰,將“社會性死亡”,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雙重譴責。

和西方的領主制不同,南北朝的中國早已推行中央集權制,在徭役繁重的中國古代,參軍大多是被迫的行為,如果說了謊可以被逐出軍營,恐怕每個士兵都滿口謊話了。

中世紀騎士

除了軍隊三德外,鳳凰元素也令人啼笑皆非。在中國文化語境裡,鳳凰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品性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鳳凰涅槃更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味。

在《花木蘭》裡,導演努力將鳳凰意象和花木蘭的個人成長結合起來。在參軍早期,“Phoenix” 引領迷路的花木蘭時候,在對抗柔然可汗時,“Phoenix”在她身後張開翅膀,寓意著花木蘭最後的蛻變。但是,這種符號的徵用太過刻意,以至於全然失去了“留白”的美感。

最奇怪的,當屬“氣”和“太極”。導演想要藉此呈現女性“以柔克剛”的特徵、展現女性有別於男性的獨特魅力,確實有一定巧思。但是,不要再被《功夫熊貓》矇蔽了!中國士兵真的不靠太極打仗,中國功夫也不完全靠“氣”支撐,玄乎的“氣”除了證明人類需要呼吸氧氣外,在影片內完全體現不出應該有的作用。

如果上述的這幾點,電影《花木蘭》只深挖一條,倒也不至於這麼災難,起碼能有《功夫熊貓》的水準,拍出一部閤家歡的及格電影。偏偏它野心勃勃,要將中國元素一網打盡,東攝一點,西取一些,最終只能呈現出一部“四不像”的影片了。

02

請不要讓“女權”成為噱頭

近些年,好萊塢電影圈的“政治正確”地到了有些誇張的地步,《小美人魚》的選角風波、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標準等等,無一不顯示好萊塢的“求生欲”。固然“政治正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真正的好電影,不應被所謂的“政治正確”標準所束縛。

無論是詩歌《木蘭辭》還是影片《花木蘭》,都塑造了一個敢於走出舒適圈、反抗刻板印象和偏見、努力把握自己人生的花木蘭,展現了獨立、自主、聰慧、勇敢的女性形象。在這一點上,電影努力為女性發聲,有著不可忽視的閃光點。

但是,影片中花木蘭的形象太單薄了,她的成長太缺乏邏輯合理性了,以至於在我看來,“女權”成了一個賣點和噱頭,而不能成為影片打動人心的精神核心。

首先,花木蘭的覺醒源於和女巫的對話。女巫說,謊言掩蓋了她體內“氣”的發揮,於是花木蘭在僥倖逃過一死後,決心恢復女兒身,勇敢地向董將軍及戰友們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

拋卻了身份的後顧之憂,花木蘭確實更加英勇善戰了。然而,為什麼一定要散下頭髮、卸下盔甲來證明自己的女性身份呢?劉亦菲一襲紅衣、縱馬馳騁的模樣確實帥氣逼人,但是,在馬革裹屍、刀劍無情的戰場,能不能不要搞身份特殊?

其次,男性的承認並不是女性獨立的必要條件。花木蘭與洪輝不打不相識,在訓練中暗生情愫,在交談中花木蘭甚至說出了“she will (love you)”的表白。但是,要塑造一個經受戰爭磨礪蛻變的女性,並不是一定要靠男女的感情戲來昇華,生死相依的戰友情,對花木蘭的成長來說更為重要。

03

跨語際實踐的致命缺陷

語言和一個文化密不可分。正如中文的端正中庸與中華文化的內斂含蓄內在同構,英語的邏輯嚴密也和西方文化的張揚直白十分接近。

在《木蘭辭》裡,花木蘭的戰場生活是這樣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結合《詩經》,或許又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展現出了歷史洪流中群體的悲壯。

在《花木蘭》裡,她的戰場生活則是這樣的:“listen to me, all of you. We will all alive, because I will protect you.”直譯過來便是“大家聽我說,我們都會活下去,因為我會保護你們。”好萊塢刻入DNA的個人英雄主義顯露無疑。

用英語訴說中國故事,實在是缺乏韻味。

總的說來,如果抱著4.7分的期待來看《花木蘭》,倒也沒有那麼差,中規中矩的劇情、令人潸然淚下的親情、女權意識的覺醒等等,足夠讓這部影片有個及格分。

但是,花了大力氣宣發的《花木蘭》,讓中國觀眾對這部“中國IP”的電影寄予了厚望。抱著8分的期待進入影院,自然也只能被四處拼湊的中國元素、摸不著頭腦的主角成長、令人齣戲的英語臺詞勸退了。

.END.

今日話題

觀影 福利

(福利將於近日陸續送出!數量有限!趕快行動起來吧!)

電影《蕎麥瘋長》已全國上映,由馬思純、鍾楚曦、黃景瑜主演,陳正道監製,管虎擔任藝術總監/總策劃,徐展雄自編自導。

《蕎麥瘋長》由上海井樹文化、北京光線影業出品,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峽西岸文化、中視央影文化、大玩家影視傳媒、華瑞影業、上海井樹影業、上海堃娛文化、北京藍媒手工藝創作文化聯合出品,上海井樹影業承製拍攝。

| 搜狐號 | 企鵝號 | 什麼值得買 | 大魚 |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花木蘭》口碑遭遇滑鐵盧,劉亦菲演技或成最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