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備受期待的迪士尼真人大片《花木蘭》也不例外。投資高達14億元,匯聚了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等明星,這部電影卻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截至9月12日12時,上映2天的《花木蘭》票房7642萬元(對於大片不算好),口碑更是差評不斷。在豆瓣平臺上,最新的豆瓣評分4.8,10.3萬條評價中4星及以上僅11.5%。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12年前,迪士尼製作的同名動畫電影曾轟動全球,不僅獲得了3.04億美元票房,還收穫了潮水般的好評,最新豆瓣評分為7.8。
人民網在評論中寫道:“迪士尼對中國的花木蘭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運用了許多動畫片新技術,加入了大量迪士尼的詼諧幽默。影片既有恢巨集的氣勢,又有溫馨的場景、迷人的色彩和感人的情節。”
遺憾的是,迪士尼在拍攝同名真人版大片時放棄了動畫版所有的優勢。
幽默詼諧,不見了!池塘邊唱歌,不見了!斷髮明志,不見了!木須龍和蛐蛐,不見了!在軍營中怎麼學男人、怎麼和戰友打趣,不見了......
影片脫離了木蘭的原本故事架構,把木蘭一個人通過個人努力實現個人成長呈現女性堅毅向上的角色改成了花木蘭天生與眾不同,只不過是被父權社會壓抑了“氣”的這麼一個角色。
確切地說,就是一部美式個人英雄主義電影。
但是,“木蘭從軍”是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觀眾對於劇情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想象力的,這種加入個人英雄主義和女權意識覺醒的魔改讓劇情很難站得住腳。
本來,影片前半部分關於女性身份認同、女巫、謊言都可以延伸出無數的隱喻,鞏俐那條線也可以改的深刻一點,結果最後淪落到空洞地講忠勇真,還扯上了外中國人看重的family。
從劇情到臺詞,劉亦菲版《花木蘭》既不符合中國也不符合西方,就像是兩邊討好卻兩邊都崩。除了是迪士尼拍的,除了風景不錯,除了劉亦菲的顏,很難再找出更多的亮點。
如果當成全新的美式英雄電影,尚可理解;如果當成中國式木蘭和動畫版木蘭的翻拍,就差點意思了。
“你是迪士尼呀,主旨應該是造夢,而不是往電影裡什麼‘中國元素’。如果好好做自己風格的美式英雄電影,中國觀眾也會買賬,畢竟沒有多少觀眾會衝著‘中國元素’去買票的!”
對於劉亦菲版《花木蘭》來說,想在口碑、票房兩個方面超越12年前的同名動畫版電影幾無可能,更尷尬的是,與已上映23天的史詩級抗戰大片《八佰》相比,也毫無優勢可言。
與《八佰》7.7的豆瓣評分相比,《花木蘭》的4.8遜色不少。
從票房上看,9月11日上映的《花木蘭》首日票房5674萬元,當日《八佰》票房3821萬元,9月12日截至12時,《花木蘭》的單日票房1968萬元,略高於《八佰》的1827萬元。
乍一看,新上映的《花木蘭》勢頭不錯,超越了此前在內地電影院線一騎絕塵的《八佰》。但是,如果對比排片佔比、票房佔比、上座率等資料,就讓人不禁為《花木蘭》捏一把汗。
9月11日,《花木蘭》的排片佔比為38.8%、票房佔比為44.1%、上座率為8.9%,《八佰》的排片佔比為22.7%、票房佔比為30.6%、上座率為13.3%。(資料來源:貓眼專業版)
9月12日,《花木蘭》的排片佔比為37.1%、票房佔比為35.7%、上座率為3.1%,《八佰》的排片佔比為23.9%、票房佔比為33.1%、上座率為5.6%。(資料來源:貓眼專業版)
由此可見,《花木蘭》之所以能在票房上超過《八佰》,靠的是排片場次上的優勢,而在最能反映影片票房貢獻率的上座率方面,《花木蘭》遠遜於《八佰》。
如果排場場次不相上下,《八佰》的單日票房能輕鬆超越《花木蘭》。
沒有口碑支撐,《花木蘭》的高排片不僅無法持續,還存在下降的可能:據貓眼專業版統計,這部電影在9月11日~9月13日的排片場次分別為107462場、109279場、77251場。
從9月12日的109279場到9月13日的77251場,單日排片減少32028場,對於一部新上映的大片來說,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正常情況下,排片會維持甚至是增加,而不是大幅減少。
承擔“救市”重任的史詩級抗戰大片《八佰》,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憑藉良好的口碑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成績,甚至面對好萊塢燒腦大片《信條》的衝擊,也表現得非常堅挺。
劉亦菲版《花木蘭》,又靠什麼來撼動已上映23天的《八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