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06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小說出版。

這部由著名作家九把刀寫的青春校園小說,在2011年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在內地上映。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上映後,雖然總共只收獲了4億的票房,但是作為一部青春文學色彩的電影,已經算是非常成功的了。

那麼,我們今天要拋磚引玉的點其實跟電影內容本身無關。我們要關注的是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多網友看到這部時隔多年的電影名字的時候,腦袋裡第一個閃出的印象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確實,幾乎百分之99的人會選擇這個名字,然而真相卻讓我們大跌眼鏡。經過小帥本人親自核實,查閱多個權威電影平臺關於這部電影的資料後,確認無疑,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為什麼,我們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記憶偏差呢?

很多人將這種現象歸結為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最早來源於一部電影。在曼德拉的國家南非,很多互不相識的人聲稱自己看過講述曼德拉一生經歷的紀錄片,並且他們能把電影中的細節講的都想同,但是這部電影從未拍攝過,更沒有上映過。

後來,曼德拉有關的事件還在發展。很多人關於曼德拉的記憶是在20世紀80年代死亡了一次,但是後來直到2013年曼德拉才真正死亡。曼德拉的兩次死亡,導致曼德拉效應形成,幾乎在全球各地人民都有對曼德拉曾經死過一次的記憶錯誤現象(當然,這裡提到一點,其實曼德拉曾經被入獄威脅對外界宣佈假死,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

曼德拉的死讓人們意識到了全球的集體意識錯誤,在科幻片中,這種現象用“母體障礙錯誤”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假設我們現在是一個虛擬世界,我們現在都是“腦缸”的形式存活,假如我們的底層系統檔案被篡改,全球人類的集體潛意識極有可能會產生記憶偏差。

話又說回來,其實,曼德拉效應不止表現在電影中。

在現實生活中,全球各地的人民逐漸發現了很多曼德拉效應。最著名的比如,法國著名雕塑思考者,原本記憶中應該是用手握拳,而現在的思考者卻是把手張平。還有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前的版本嘴角是沒有弧度的,所以才會有似笑非笑的感覺。而現在的蒙娜麗莎,嘴角卻有微微上揚的弧度。

生活中的曼德拉效應自從2012年以後開始就越來越多了,很多人認為是2012年是新的輪迴,原本世界的人類消亡了,我們又到了另外一個沒到世界末日的宇宙,繼續從2012年開始生活,因為多元宇宙之間總是有各種不同的差異,所以我們的記憶便出現了重疊和偏差。當然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假設,目前科學界並沒有對“曼德拉效應”準確的解釋和實驗。

好了,今天小帥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曼德拉效應”這種現象呢?大家對“曼德拉效應”有怎樣的理解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和小帥一起討論吧!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陳偉霆《斛珠夫人》造型曝光,角色形象令人驚豔,比《醉玲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