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當科幻迷們還在為《信條》裡的時間線、流媒體衝擊焦慮下諾蘭繼李安《雙子殺手》之後進行的電影工業新探索是否值得而爭論不休,9月3日上線、HBO MAX的科幻劇集《異星災變》悄然間已刷爆科幻愛好者朋友圈,以豆瓣9.1分的評分“封神”。
該劇的導演兼製片人在影迷心中也是一個神一般的名字:雷德利·斯科特,重要作品包括《火星救援》《銀翼殺手》《末路狂花》《異形》等等,年過八旬,創造力卻絲毫未減。
全劇共有5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了前兩集,這是他由大銀幕轉戰熒屏執導的第一部劇集,同時也堪稱“上陣父子兵”:雷德利之子盧克·斯科特是導演之一,合作的編劇是《囚徒》編劇亞倫·格茲考斯基。作為HBO MAX今年公佈片單中的重磅劇集,《異星災變》如何做到了“一集封神”?
雷德利·斯科特首戰劇集:《銀翼殺手》式末世美學《異星災變》的英文名《Raised by wolves》取自羅馬建城傳說:母狼餵養了希爾維亞和戰神馬爾斯所生的羅慕路斯和勒莫斯兩兄弟,羅慕路斯後來稱王建立了羅馬,被尊為始祖。從這個神話當中,能夠窺得《異星災變》的主要情節:在未來世界,地球由於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的戰爭已經被毀滅,無神論者和信仰密特拉教的有神論者勢如水火,兩個被稱呼為“Mother”和“Father”的人造人受命來到開普勒-b22這顆異星球,繁育撫養人類胚胎,試圖建立一個“無神論者的新世界”。與此同時,人類也乘坐方舟來到開普勒-b22尋找生機,衝突無可避免。
整部劇有著強烈的“雷德利·斯科特烙印”,延續《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中構建的末世美學和哲學體系:由於對應著人類文明的起源之初,整個星球設定混合了蠻荒時代與科幻的特點,天上掛著三個月亮,地面四處是巨蟒遺骸和天坑,黃塵瀰漫的荒漠中生長著幾何狀排列的植物,兩個人造人和他們的“孩子們”一起在極端簡陋的住處,過著原始人的生活。
在第一集緩慢平靜的推進和鋪墊後,血腥邪典名場面帶來的感官刺激空前強烈:在僅剩的唯一一個孩子被奪走,自己也即將被對方人造人“銷燬”之際,被視為沒有戰鬥力的“古早”機器人的mother被喚醒了隱藏起來的凶性,眼睛變成了沒有瞳孔的黑色,與她對視者均被視線輻射化為血漿,在飛船上,她一步步向前走,發出令人膽戰心驚的悲鳴嚎叫聲,所到之處一個個與她對視的活人變成橫飛的血肉,身上、綠色飛船上全是噴射狀的血液,後來的徒手挖眼剖心等或許都比不上這恐怖一幕帶來的震撼力。她的型別被稱為Necromancers, 即專用於毀滅一切的“死靈人造人”。這個詞來自Necromancy(招魂術), 象徵著她巨大的殺傷力。
從巨集大的世界觀架構中不難看出,《異星災變》有著以科幻敘述探討人類文明和生存處境的野心,正如雷德利本人所說的:“我一直在尋找科幻型別的新領域,並在《異星災變》中看到了這個可能,這是一個真正原創的作品——一個獨特且充滿想象力的世界,並融合各角色的心境掙扎和生存問題。究竟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什麼能夠構成一個家庭?如果我們能夠消除混亂並重新開始,會是如何?我們能夠倖存嗎?我們真的會更好嗎?”
故事中包含著極度豐富的、與《聖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傳說有關的宗教文化元素:“諾亞方舟”,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已經消亡的神祕主義宗教密特拉教,先知/天選之子,mother和father對應著伊甸園裡的亞當與夏娃,mother機器人的名字是希臘神話中能夠取下自己眼睛和殺害別人孩子蛇妖的拉彌亞。
其中包含的母題也十分多元,值得反覆二刷三刷:當mother化身金色殺戮機器張開雙臂凌空飛行,整個星球都活在被她支配的恐懼之下。傳統被當做生命的孕育者,母親這一形象究竟意味著救贖還是毀滅?
上帝-人類-人造人之間的關係對映架構,以及隨之而來的倫理困境也是雷德利本人一直以來試圖探討的話題。當人類開始造人,實際上已經把自己放在了神的位置。感性的信仰與理性的科技,究竟哪一個才是救世主?其中的人造人是外形靠近人類的高階人工智慧android,而非“機器人”robot。在《異形:契約》開頭,人造人大衛問道:“你創造了我,那誰創造了你?”人造人能夠擁有感情嗎?這種感情是否能夠被人類所接受?唯一存活下來的凱皮恩在目睹mother殺戮場面後,內心逐漸動搖,開始呈現出對父權、母權權威的反抗。凱皮恩或是兩個人造人是否會成為這個星球上新的神,製造新的信仰輪迴,不禁令人期待。
奈飛拍《三體》,HBO MAX推《異星災變》“我感覺電影變得越來越蠢了,真的。過去是五五開,現在3%是好電影,97%都是垃圾。”雷德利·斯科特此前在採訪中的一席話,或許解釋了他為何首度執導美劇的原因。
流媒體能夠給到的、大型製片商所無法給予的創作自由度,和全方位的資金,技術,資源,人才支援,或許是它們不斷吸引電影名匯入局執導劇集的根本原因。例如大衛·芬奇的《紙牌屋》《愛,死亡與機器人》《心靈獵人》,均在獎項收割和市場方面引起了巨大方向,在國內這一趨勢同樣不斷強化:管虎監製《龍嶺迷窟》《怒晴湘西》,馮小剛監製《劍王朝》等。不同於國內大多數停留在“掛名監製”階段,海外名導許多時候還身兼劇集製片人、導演,以保證整體風格統一。
隨著《異星災變》熱度走高,一場“流媒體科幻大戰”在Netflix與HBO MAX之間展開。“觀眾燒腦”,“片方燒錢”的科幻型別對工業化水準有著極高要求,無論是劇作邏輯還是CG特效,哪一個環節掉鏈子都可能導致整部劇的崩盤。同時更易於立意深刻的科幻劇也是最容易產出9分神作的型別,從HBO的《西部世界》《矽谷》,到奈飛的《超感獵殺》《黑鏡》《愛,死亡與機器人》,個個都是國內美劇迷耳熟能詳的大IP,現在又加入了《異星災變》。
為了吸引使用者,今年5月上線,原本為“全球最貴流媒體”的HBO MAX拿起了低價武器:從9月4日(星期五)開始,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註冊HBO MAX的新客戶和老客戶都有資格以每月11.99美元的價格享受這項服務。在Disney+、Netflix的雙重夾擊下,想要抓住疫情紅利,在打折促銷之外HBO MAX還需要拿出更硬的內容武器。
有趣的是,9月初《三體》版權方三體宇宙、遊族集團宣佈將與奈飛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為這股全球科幻熱又添上了一把火。不過該劇將由《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惡評如潮的編劇二人組“2DB”打造,不免令國內科幻迷捏一把汗。好在相比未完結只能靠編劇發揮的《權遊》,已經完結的《三體》至少有原著作為依據。
輿論反響堪稱複雜:有網友糾結於中國從文化輸出變成了文化被輸出方,有網友認為國內工業水準、遊族自身水平不足以扛起“國內第一科幻IP”的擔子,且《三體》涉及歷史敏感部分交給海外能夠保留完整度。
在被問及《三體》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拍時,劉慈欣表示《三體》並不適合好萊塢模式,原因如下:1、好萊塢的科幻片,故事、背景可以複雜可以曲折,但主題不能複雜,必須黑白分明。《三體》的主題複雜,且並不是黑白分明,違反了這條最根本的原則;2、好萊塢大片的價值觀必須符合福斯主流的價值觀,《三體》系列也不是。《三體》主題巨集大,一句話很難說清楚,價值觀也並不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三體》體量實在過於龐大,卡梅隆稱之為“需要六部電影的體量”。以奈飛網劇形式呈現或許是比好萊塢電影形式呈現更靠譜的選擇。
在《三體》推出之前,科幻迷們只能選擇等待著,心懷期待與忐忑。科幻電影製作者對星空宇宙的幻想永無止息,而流媒體在科幻型別的戰爭也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