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出演的《花木蘭》終於上映了。
這部電影,可謂是大手筆、大製作。
迪士尼公司精心打造,投資將近3億美元,集結鞏俐、甄子丹、李連杰等一眾國際明星。
全球公開海選,試鏡了千位演員,從17年定角劉亦菲到19年各平臺宣傳,再到20年上映,這一路一出訊息必熱搜,凝結了廣大觀眾的期待,可以說是迪士尼動畫翻拍在國內最受矚目的一部。
可結果,真是嘩嘩打臉,口碑崩盤,豆瓣評分目前就跌到了4.8。
真人版的花木蘭到底輸在哪?接下來我們就好好地從審美的角度談一談。
1《花木蘭》剛定檔,其充滿濃濃鄉村風的海報就遭到了群嘲。
要知道這部電影斥資數億,國際一線班底打造,可這內地版海報,簡陋到不能簡陋。
主角人物羅列在一起,看不出任何心意。
劉亦菲左邊的臉鼓了一塊出來,天仙姐姐的容貌絲毫沒顯露出來。
一旁李連杰的鬍子好像從鼻子里長出來一樣,扮演皇帝的貴氣全無。
鞏俐這個妝容,也是一言難盡。
海報上方的字,沒有創意感,就像是隨便P上去的,這是忘記給設計師加錢了嗎?
把這張內地版的海報放在20年前的影視劇海報中,絲毫看不出差距。
20年前的海報如此,20年後的海報一點進步都沒有嗎?
如果說海報設計師整體水平都不行,內地觀眾也就認栽了。
可日本版的海報,劉亦菲側顏絕美,拿著寶劍十分帥氣。
南韓版的海報,劉亦菲一邊是戰士的打扮,一邊是女子的妝容,很有創意。
美版的海報,劉亦菲與駿馬並肩作戰,英氣逼人。
其他國家的海報都這麼漂亮,怎麼偏偏到了內地,卻如此一言難盡?
國外電影是從網上購票,國內是正式在院線上映的,中國市場明明是主力軍,為什麼如此敷衍?是對內地觀眾的審美有什麼誤解嗎?
一張海報,看似無足輕重,可實際,確是對電影宣傳起了大作用。
開啟各種軟體APP、走到各處影院,如果看到一張精美絕倫的海報,會勾起無數觀眾走進電影院的興趣。
如果看一張敷衍了事的海報,不僅對整部電影先入為主有了差評,還讓人沒有衝動去到電影院來欣賞這部作品。
電影海報差評的背後,是對於觀眾喜好的不清不楚,是對福斯審美的不了解。
2說完宣發的海報,我們再來聊一聊電影中的主要角色。
可以看說,真人版的《花木蘭》在極力地貼閤中國文化,但很遺憾,功課做得敷衍不到位,仍然是不及格。
花木蘭故事的廣為流傳,應該歸功於那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木蘭辭》。
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也就說花木蘭是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而且原文中明確地寫道木蘭“暮宿黃河邊”,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可電影中,花木蘭生活在福建的土樓中,這可是產生於宋朝時期,雖然建築很美,但觀眾看了是一頭霧水,這完全不符合常識認知啊!
還有花木蘭的妝容,也是遭受到了各種吐槽,大家紛紛喊冤:“能不能不這麼糟蹋劉亦菲這種美人?”
其實這個妝容在歷史上是存在的,叫做“額黃妝”, 源於魏晉南北朝。
女子會把剪成各種形狀的金紙貼在眉間,或者把額頭塗為黃色,《木蘭辭》中也說木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花木蘭》電影雖對中國歷史有研究,但確實是淺嘗輒止的臆想,根本不符合當下人的審美。
劉亦菲的這精心打扮後的妝容,沒有古代典雅的美感,好似滑稽的唱戲小丑。
還有鄭佩佩飾演的媒婆,像刷了一層厚厚的白漆,沒有美感,看起來突兀又奇怪。
這些細節,都讓觀眾產生懷疑:生活在福建土樓、化著濃妝的她,這不是中中國人眼中的花木蘭,而是西方人憑感覺杜撰的花木蘭。
其他的角色也是一言難盡,鞏俐在電影中飾演仙娘,更準確來說,是一個會魔法的女巫。
這一角色定位就讓觀眾很困惑了,再加上鞏俐眼睛外刷滿白色的妝容,讓人特別齣戲,這真的是中國才有的人物嗎?
李連杰飾演的皇帝,穿的衣服像手握重權的公公。
穿上鎧甲對付敵人時,胸前竟然掛著十字架。
丞相的打扮是一副西域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來朝廷進貢的使節。
除此,還有很多細節,都不符合我們傳統的歷史和審美。
皇宮的議事殿面前有宮女、妃子撐著“洋傘”閒逛,皇帝開會,妃子站在旁邊洗耳恭聽。
媒婆門口的對聯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是出自於元代王實甫《西廂記》。
花木蘭去的軍營,兩邊是佛教四大天王的造型,這是唐朝才傳入中國的。門匾寫著“折衝府”,這也是唐代才有的名稱。
媒婆家裡兩側都擺著紙燈,椅子後面有一個大的屏風,土樓祠堂裡竟然掛著兩排紅燈籠。
這些電影中的小細節比比皆是,你不能否認裡面各個場景精美豪華,但看起來就是極為彆扭,像是把一堆中國元素胡亂堆砌,拼湊而成。
從福建土樓到嬪妃到處走的皇宮,還有蹩腳的皇帝、會黑魔法的女巫,很難讓人不懷疑,這真的是中國花木蘭的故事?
細節的美構成電影的美,沒有符合歷史傳統的畫面,雖精美,但卻讓人感覺到蒼白又空洞。
3說完了電影中外表呈現的美,再聊聊更深一層次,文化上的美。
這次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啟用的演員都是清一色的華人面孔,內容描繪的就是純粹的中國古代故事。
中國古代文化,有一個最迷人的點,就是獨有的語言、詩詞,來自文化上的魅力。
就比如,提到花木蘭,你第一映入腦中的,就是那首“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木蘭辭》,這可是樂府雙璧其一,古代詩歌文化的精粹。
在《木蘭辭》中,結尾有一句經典的話: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句話表達了花木蘭同樣可以像男人那樣英勇無敵,絲毫不比他們差,非常有氣勢。
在電影花木蘭中,似乎也想強行融合中國元素,把這句點睛之筆,直接拍成了兩個兔子在草地上跑。
花木蘭這樣說:“我騎著馬看到兩隻兔子並排奔跑,我想一個應該是公的,一個應該是母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不能真的分辨得出來,因為它跑得非常的快。”
這個臺詞,真的是認真的嗎?把經典的古代詩句,拍成了一個笑話,絲毫不知道想要表達的意義點在哪。
俗語“四兩撥千斤”,指的是以小力勝大力之意,然後翻譯成英文,就成了“四盎司可以移動一千磅”(4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
說實話,這樣“歪曲”原意的對白,還不如不加,強行融入中國文化,看起來實在是彆扭。
最令人吐槽的是電影中對“氣”的描述。
在中國武術中常常提到這個詞,講拳到氣到,氣到意到。
《花木蘭》中,將“氣”闡述成了一種在花木蘭身上的神祕力量,一旦“氣”被釋放後,正確運用就能夠所向無敵。
看到這個設定,不禁讓人想起了《星球大戰》中的“原力”概念,一種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祕力量,只有少數人能擁有控制,學習使用後便擁有超人的能力。
花木蘭,本來是一個替父從軍、感動天地的孝女,憑藉自己的努力馳騁戰場,這樣的勵志的女性角色一下子成了西方電影中常見的天賦異稟的女英雄,只需要簡單的“覺醒”,便贏了。
這樣的花木蘭,表面上是中國古典文化內容,核心卻是西方電影特色,具有濃濃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
但不得不說,在某一方面,這樣的花木蘭是成功的。
9月4日,電影通過迪士尼旗下流媒體Disney+付費在西方國家播放,獲得了一致好評,爛番茄媒體新鮮度74%。
國外還掀起了模仿花木蘭的仿妝熱潮。
換個角度來想,這次迪士尼打造亞裔公主,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傳中國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喜歡上中國。
中國的影響力逐漸強大,中國市場不容小覷,在國際電影上的地位越來越高。
這次迪士尼打造的花木蘭,雖有爭議,但也有誠意。
未來,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講述中國文化的電影登上國際舞臺,讓全世界能欣賞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這麼一想,電影《花木蘭》起了良好的開端,期待以後的電影,能夠更加精彩!
#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