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看多了,總會隱約有一些心理慣性,比如,海報妖豔帶“之”字的中中國產網路電影詮釋爛片,比如,諾蘭拍的都是燒腦神片,比如,南韓犯罪動作電影都不會太差。
自從港產犯罪題材電影越來越睿智、冷峻,一些懂行的觀眾開始對比較系統的吸收和借鑑港產動作片衣缽的南韓動作電影情有獨鍾。
看完《從邪惡中拯救我》,無論是《新世界》兄弟黃政民與李政宰的絕望狠鬥,還是媲美《黃海》的泛題材化,確實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於是,順手看了據稱南韓動作新片的《囚犯》,本以為,大尺度、視覺刺激與人性之惡是南韓犯罪題材動作電影的標配,剛看了開頭就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囚徒》是一部非典型意義的監獄電影,如果你非要拿港產監獄電影的巔峰之作《監獄風雲》,或者彰顯希望與堅韌的《肖申克的救贖》,《力王》那類充滿重口味血腥畫面的B級片,亦或是施瓦辛格、史泰龍雙劍合璧的高智商越獄電影《金蟬脫殼》往裡套,就發現在其複雜、暴力的外表下,一片空白的影片核心。
其實,南韓版《囚犯》就是一部類似《終極鬥士》、《死亡飛車》的作品,講述了暗無天日的監獄中,為招攬大人物們押注賭博,監獄管理者威逼利誘囚犯參加地下格鬥比賽的故事。
監獄+格鬥的元素混搭,其實是一個比較討喜的組合。監獄意味著通過完全不同的場景、條件限制,在沒有法律和道德束縛之下的黑暗法則,這理所當然的激發起凶窮極惡的凡人們,最原始的戰鬥慾望,格鬥則體現在拳拳到肉的打擊感與血腥暴力的生死對決。
問題就出在動作的設計上,看起來體型彪悍、凶神惡煞般的對手,恨不得弄死男主,結果進行打鬥的時候,跟表演武術套路一般的花團秀腿,雙方的一招一式就跟鬧著玩似的,一點都沒有真實的打擊感和衝擊力,打了半天連大一點的皮外傷都沒有。
除了嚴重的不真實感之外,主創還煞有介事的通過偽紀錄片般的鏡頭反覆抖動,不規則的剪輯和時不時蹦出來的背景音樂,來營造打鬥過程中的緊張感與衝擊力。可惜,鏡頭、剪輯和配樂代替不了實實在在的拳腳,《囚徒》中僅有的幾段打戲實在令人難以下嚥。
或許是知道打戲偏架勢、不爽快,很有自知之明的主創,在只有82分鐘的片長中,加入了大段的懸疑戲份,將男主設計成為了報仇故意畏罪入獄,為的是查清指使殺他女友的大人物到底是誰,還煞有介事的安排了一個頭尾相接劇情設計。
結果不知道是主創編著編著就把這茬給忘了,還是負責剪輯的師傅著急趕工,這條作為全片暗線的復仇戲份,基本上直到最後也沒交代清楚。
《囚犯》的主創是希望突破以往的打戲壓過文戲的套路,通過文武兼備、並行發展,來把整個故事支撐起來。
結果這部片子最終呈現的樣子是:打戲羸弱,文戲斷片,主角的演技也不那麼回事,故事更是沒講出個所以然來,成了一部間接秀肌肉的爛片,把馬東錫、金玉彬、孔劉、黃政民、蘇志燮與李政宰這類拼了命演好戲、打好架的演員,努力拼出來的南韓動作電影牌子,砸得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