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院復工以來,幾部大片的表現真的可以用幾家歡樂幾家愁來形容,前面剛剛有《信條》把諾蘭拉下神壇,本週迪斯尼大片《花木蘭》就以更低迷的表現再次驗證,對電影這個東西永遠不要期待太高,家喻戶曉的傳奇CP,萬眾矚目的頂流陣容,迪士尼的大手筆,全都無力拯救導演對東方的誤讀,影片以空前的華麗,講述了一個空前孩子氣的童話故事。

大概這是迪士尼有史以來最慘痛的教訓了,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市場,兩天票房才一億出頭,比這個更可怕的是口碑的一邊倒的垮掉。

造型醜,故事爛,場面小,形同兒戲,所有的批評都是誠懇的,片方和導演必須照單全收,歪果仁來講這樣有底蘊的故事,難度太大了,和《功夫熊貓》完全是兩回事。

單純從市場的角度,再怎麼評價它,都不能改變已經垮掉的現實,或許,它就像是一場拙劣的馬戲,若干年之後依然是好事者的笑柄。那麼問題來了,從這部電影,我們真的不能看到一些積極的因素嗎?

是的,如果能從群嘲的狂歡中,冷靜下來的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花木蘭。

一,最高預算下的基本水準

花木蘭這個形象並不是用來湊數的,並不是灰姑娘和愛麗絲們的陪襯,而是寄予厚望投入了足夠大的資源,《花木蘭》預算達到3億美元,是迪士尼史上第一敗家專案,你可以說它沒有實現與預算相匹配的效果,但預算是真金白銀的。

從一開場到片尾字幕結束,服化道置景美術攝影配音的精良程度說明一切,如果這些可以忽略,你可以想象李連杰甄子丹鞏俐這樣的陣容得花多少錢,迪斯尼為了讓觀眾來看電影,下的是血本。

二,文化輸出的意義利大於弊

影片在花木蘭的老家是真的失敗了,可是,這並不能說明它就沒有意義,相反,從文化輸出的角度看,它是務實而且成功的。

因為中國觀眾看《花木蘭》,無法接受一些不符合考證的細節,比如說妝容比較怪異,建築和服飾的違和,然而就全球範圍內,觀眾看這部電影,就和西方人看阿拉丁,阿拉丁的老鄉看沉睡魔咒一樣,無非就是個囫圇吞棗,不能指望用一部電影就把文化普及了,讓他們學會寫漢字,理解忠孝勇的意義。

文化輸出談何容易,自己往外走比有人傳遞要難得多,中中國產片無數次走出國門都難以摧城拔寨,不得不說外中國人還是比較接受西方人拍的《末代皇帝》,沒辦法,他們更了解西方人的口味,會用西方的習慣把東方的文化翻譯一遍,雖然有點粗糙,畢竟能做到全球化,所以,這部《花木蘭》爛番茄新鮮指數百分之七十三,真的不低了。

如果是單純拍給中中國人看,《花木蘭》垮得不可救藥,如果是拍給全世界看,還算及格吧。

所以說迪士尼功大於過,《花木蘭》利大於弊,至少憑著強大的娛樂生產和推廣能力,已經通過動畫版和這部真人版,把花木蘭的形象推廣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三,劉亦菲的表現值一張電影票

估計大家都不喜歡大鬍子的李連杰,明明很強大卻莫名自卑的鞏俐女巫戰,可是對於劉亦菲這次的表現,應該是挑不出太多毛病。

無論是替父從軍的孝,軍營中的忠,戰場上的勇,還是作為個體就的個性與情感,劉亦菲拿捏得比較準確了,真實自然,不裝不尬,不硬演,隱隱的有點演技派的意思了,在劇本允許的範圍內,做到了遊刃有餘。

不拿選影后的標準,就當個商業娛樂片看,這水平穩穩的,加上有點英武的顏值和氣質,真的可以了,換章子怡湯唯來演也不見得更好。

而且劉亦菲這次表現很淡定,面對票房口碑雙失利寵辱不驚,沒有辯解和自我陶醉,發文感謝配音工作者,大氣。

看完三條理由之後,大家還會接著罵《花木蘭》很爛,還會說不如看逐夢娛樂圈嗎?

希望面對這個剛剛復工正在復甦的行業,對努力幫我們做文化輸出的好萊塢電影人,對一直努力而且表現不錯的劉亦菲,大家能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少一點苛責和人云亦云。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劉德華的第100部電影,他演藝生涯的巔峰之作,也是轉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