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票房統計,《花木蘭》上映3天,累計票房不足1.5億元。因為電影在北美取消了影院發行,改為線上流媒體播出,所以不管電影製作費用是1.5億還是3億美元(迪士尼對此三緘其口),《花木蘭》都賠到了姥姥家。
近些年電影市場上的迪士尼就像股市中的巴菲特,幾乎從無失手。尤其是2008年以來,隨著漫威的異軍突起,迪士尼迅速將其收入囊中,成為全球電影市場上的一塊香餑餑。從《鋼鐵俠》系列到《復仇者聯盟》系列,迪士尼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整理票房記錄,將其他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可是,《花木蘭》卻讓迪士尼罕見地嚐到了票房失利的滋味。由此看來,北美取消影院放映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與其再投入不菲的宣發費用,最終換來同樣票房失利的結果,還不如壯士斷腕,及時止損。
《花木蘭》的失利,迪士尼只能忍住不哭,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
因為《花木蘭》不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它同時還是漫威鉅作《尚氣》的“先導預告片”。
花木蘭的故事從我們開始背誦《木蘭辭》的時候便熟知了,講述的是中國北魏時期,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英雄故事。有關花木蘭的影視劇作品浩如煙海,迪士尼也曾上映過動畫電影《花木蘭》,讓世界觀眾都認識了這位英勇的東方女性。
也許是覺得不能照搬前作,也許是要另闢蹊徑,《花木蘭》的導演妮琪·卡羅在延續“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主線之外,還加入了更多自己的獨特理解。可是她的理解和真實的歷史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導致了電影口碑的崩塌。
對功夫的誤解(誤解為“氣”)
中國觀眾都知道功夫是怎麼來的,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武術家,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可能成為功夫大師。但是在妮琪·卡羅的理解中,功夫不是日積月累的訓練,而是以“氣”的形式存在。
比如花木蘭小的時候十分調皮,她的父親教育她學會掩藏自己的“氣”,因為女孩不需要它,只有戰士才需要。意思就是女孩子要去對鏡貼花黃,不要練功夫。
所以從很小時候花木蘭已經停止了訓練,但是十數年後她的功夫卻又大為精進,缺失了訓練還能進步,這是對基本事實的不清楚。
不過,“氣”這個概念的引入,卻是迪士尼拍攝《花木蘭》的深意之一。
別忘了,2021年漫威即將上映超級英雄電影《尚氣》,一位只靠拳腳的普通人如何對抗黑暗?
答案就是:氣。
對替父從軍的誤解(誤解為“女權的抗爭”)
首先宣告,我本人並不反對女性主張自己的權利,也會尊重我妻子在家庭當中的地位。
但是現在社會上對“女權主義”的宣揚已經近乎失控,很多人所追求的不是男女平等的權利,而是“比男人高一頭”的權利。女導演妮琪·卡羅為女性主張權利無可厚非,但是以破壞電影主題為前提,就顯得格局太小了。
鞏俐飾演的仙娘,成了女導演手中伸張正義的利器,將她的悲慘人生歸咎於“受到社會的歧視”。可是她竟然能變身成鷹,還能化為群鳥,甚至變成別人的樣子,這不就是巫術嗎?就算在男女平等的現在,這樣的人同樣會受到歧視。
將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高尚主題,替代為女性抗爭這樣的狹隘論調,豈不是捨本逐末?
《花木蘭》的票房失利不能僅僅歸咎於導演,同時也取決於國內觀眾的喜好。隨著現實主義電影的崛起,對古裝片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就連《繡春刀》這樣的動作佳片僅能勉強生存,更不要說靠劉亦菲撐起動作場面、題材老套的《花木蘭》了。
另外感到遺憾的是妮琪·卡羅找來了甄子丹和李連杰,竟然只讓他們演了兩下花拳繡腿,真的是浪費啊。難道是因為女性為主的電影中,男人絕不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