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每天都是一段小生命,每日醒來起身是一次小出生,每個新鮮的早晨是一次小青春,每晚休息睡去是一次小死亡。

電影《時時刻刻》就用一天的時間講述了三個女人一生的故事。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她們的一生,被濃縮在一天中,那短短的一天,隱射了她們的一生。

影片由三大影后妮可·基德曼、朱麗安·摩爾和梅麗爾·斯特里普共同演繹,這三位女神,任何一個單獨拿出來都能構成我們觀看一部電影的理由,更不用說是三人同時出現。

一、一本穿越時空的小說

電影《時時刻刻》圍繞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小說《達洛維夫人》展開,小說描述了主人公克拉麗薩·達洛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某一天的生活細節。

影片中,小說《達洛維夫人》打破了時空的壁壘,把三個不同時代女人的一天巧妙地聯絡在了一起。

1923年,英國倫敦郊區,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妮可·基德曼飾),正在創作她的小說《達洛維夫人》,她在家中寫作忘記了時間,出門散步也在想著小說中達洛維夫人的命運,“她會死去,應該是自殺,她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949年,美國洛杉磯,家庭主婦勞拉·布朗(朱利安·摩爾飾),是伍爾芙的忠實讀者,她有著優雅動人的外形條件,溫柔體貼的丈夫,乖巧可愛的兒子,第二個孩子還在她的腹中孕育著。可是她感受不到幸福,她唯一的快樂是閱讀《達洛維夫人》。

2001年,美國紐約,編輯克拉麗薩·沃甘(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準備為自己青春期的戀人、詩人理查德籌備一場晚宴,他的作品剛剛獲獎。她因為和小說中的達洛維夫人有著一樣的名字克拉麗薩,被理查德稱作達洛維夫人。

電影就講述了這三個女人一天的生活,在這看似普通的一天裡,她們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而我們窺見了她們的一生。

二、每個人都有一座十字架要背

影片中的三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痛苦,也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抗爭。

故事開始於一個清晨,三個女人分別醒來,卻無法起床,夢想和責任的力量不夠強大,無法讓她們馬上開始嶄新清爽的一天。

她們在起床時猶豫拖拉,洗漱時看著鏡中的自己有片刻的茫然,出門時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

我們應該都有著那樣的清晨,不想起床,不知道為什麼起床。

如果沒有鏗鏘清麗的背景音樂,這三個女人的清晨,將是無序、無力、沒有希望的,音樂讓她們的清晨逐漸鮮活起來,讓我們依次看到了她們一天中的希望與痛苦。

伍爾芙

伍爾芙是個有著精神分裂症的天才作家,從倫敦搬到了郊區後,她一直活在醫生的叮囑和女傭的監視之下,丈夫雷納德希望伍爾芙可以在此平靜快樂的寫作,伍爾芙卻覺得壓抑。

這一天,她寫下了小說《達洛維夫人》的開頭,這一天姐姐從倫敦看望她離開後,她受夠了這種無形的禁錮,走到火車站想回倫敦,她無法忍受連吃飯都成了責任的生活,她對丈夫說,如果在里奇蒙生活和死亡之間選擇,她寧願選擇死亡。

她不想逃避,她想回到倫敦熟悉的社交生活中。

她說,逃避生命是永遠得不到平靜的,想要看透人生,就必須要真實面對人生和了解它的本質。當你最後了解它時,應該珍愛它的本來面目,然後,才能真正放下。

她活得太深刻了,她想不停地挖掘自己最深的生命體驗,想潛入生活的深處,與生活短兵相接。

勞拉

這一天,勞拉醒來後,先翻開了手邊的《達洛維夫人》,因為懷孕她不用早起,就躺在床上閱讀,丈夫丹準備好了早餐,買好了花,這些別人眼中的安逸幸福,她感受不到。

或許在閱讀《達洛維夫人》之前,或者更久之前,勞拉是幸福的,因為她有著幸福的理由,丈夫很愛她,兒子理查德乖巧可愛,但是《達洛維夫人》激活了她心中苦苦壓抑著的孤獨和虛無,她無法像伍爾芙那樣探求人生的真諦,卻也想為自己的生活找一個支撐點。

這一天,她用悲傷的表情與兒子理查德一起為丈夫做生日蛋糕,然後把兒子送到鄰居家,自己跑去酒店自殺,隨身帶著《達洛維夫人》,最後她因為腹中的胎兒改變了主意,卻還是在孩子出生後逃到了加拿大。

勞拉在痛快地死去和不負責任的活著之間選擇了後者,她拋棄了家庭,拋棄了深愛的兒子和剛剛出生的女兒,去了加拿大一座圖書館工作。她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一樣,被夢想俘虜,成為夢想的階下囚。

克拉麗薩

被媽媽拋棄的小男孩理查德長大後,有一個叫做克拉麗薩的情人,他稱呼她達洛維夫人。

這一天,克拉麗薩起床後像達洛維夫人一樣,自己去花店買花,看望獨居的理查德,回家後她滿腹心事的準備晚宴,早到的客人路易斯打擾了她的準備活動,她掩飾了內心的不快和煩躁,誇張的說著非常歡迎、很開心之類的客套話。

她很慌亂,似乎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她有一個在一起十年的同性戀人,同時她又深愛著理查德。

跟理查德在一起,她才能感受到自己活著的意義。所以她固執的照顧著得了艾滋病的理查德,一廂情願的為理查德準備著他根本不想參加的宴會。

她被稱為達洛維夫人,卻沒有像達洛維夫人那樣成功舉辦晚宴,這一天,等待她的是理查德的死亡和從加拿大回來處理理查德後事的勞拉。

理查德

身患艾滋病的理查德沒能度過這一天,在克拉麗薩過來接他參加晚宴的時候,他當著她的面,從視窗飄然落地。

理查德永遠記得小時候,媽媽將他寄託給鄰居時,他內心的惶恐,他絕望地喊著媽媽,跟在媽媽汽車後面追趕,希望媽媽留下來。可是媽媽最終還是離開了。

長大後,他成了一位作家,他寫了一本小說,小說中,媽媽勞拉是他人生中的陰影和怪物,早早死去了。

他一直想離開這個世界,可是他兒時的戀人克拉麗薩需要他,她需要他活著,需要從他身上獲取能量。

然而,理查德終於厭倦了為別人而活,他對克拉麗薩說,我愛你,我一直為了你而活著,但現在,你必須要放我走了,然後一躍而下。

臨死前,他似乎理解了當年媽媽的選擇。

三、忠於自己,忠於夢想

電影中,雷納德和弗吉妮婭聊她的小說,問她,你的小說為什麼一定有人要死?

弗吉妮婭說,為了對比,如果有人死去,才可以讓其他人更加珍惜生命。

雷納德又問,那麼誰會死?

弗吉妮婭說,詩人,那些心懷夢想的人。

所以電影中弗吉妮婭投河自盡,勞拉嘗試死亡未果後逃離生活,理查德跳樓自殺,三個人心懷夢想,卻不得不在庸俗窒息的生活中消耗心中的激情,他們無法與現實和解,只能通過死亡解脫。

作家帕梅拉說,“人生最大的痛,不是被其他人拒絕,而是對自己不真實。如果你能夠感受到你與自己的靈魂、與自己的核心本質有非常深的連線,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

伍爾芙說,只有我才最清楚我想要什麼,這是我的選擇,作為一個人的選擇。

老年勞拉對克拉麗薩說“但是當你別無選擇的時候,後悔有什麼意義呢?”勞拉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天性,也勇敢的面對了餘生她必須承受的良心上的譴責。

克拉麗薩則是和雷納德、小理查德一樣試圖挽留她們的人,可惜她和他們一樣失敗了。

克拉麗薩最終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有些人,你是那麼的愛ta,願意為ta付出所有的一切,卻還是註定無法讓ta永遠留駐在你的世界中。

而克拉麗莎又是個幸運的人,她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她身上有伍爾芙和勞拉的影子,她又超越了她們兩人。她愛理查德,愛自己的同性戀人,也愛自己的女兒,她能夠在當下找到幸福。

這些是弗吉妮婭、勞拉和理查德做不到的。

克拉麗莎還能夠與這個世界融合,她想要成為母親的時候就通過捐精生育了一個女兒,她和同性愛人有長達十年的穩定的親密關係,她是理查德小說中的女主角,她雖然孤獨,卻也在這場為夢想奮鬥的戰役中活了下來。

就像克拉麗薩對女兒說的那樣,我還記得那樣的時刻,天一亮就起床,世界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你心裡想著,原來這就是幸福的開始,以後一定會更加的幸福,可是後來你才知道,那一刻不是幸福的開始,那一刻就是幸福。

能夠感受當下幸福的克拉麗薩,也許是三個女人中最幸運的一個。

四、影片的藝術特色

這部電影2002年上映的時候,引起轟動,在多個電影節斬獲大獎。

最值得稱道的,毫無疑問是三大主演無可挑剔的演技。

妮可·基德曼憑藉此片中對女作家弗吉妮婭·伍爾芙的傳神演繹,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的榮譽。她為了扮演伍爾芙,造型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果不是演員表中有妮可·基德曼,觀眾完全認不出飾演伍爾芙的人是她。

她看似散漫隨意的表演,高度還原了伍爾夫的形象,低垂的冷冷的目光、寫作時手不由自主的痙攣,漠然平靜的在花園中觀察一隻死亡的小鳥,孤獨的倚窗抽菸,她將伍爾芙的敏感、神經質、脆弱和孤傲表現得惟妙惟肖。

朱利安·摩爾則把一個四十年代家庭主婦對平庸生活的厭倦演繹得真實又令人同情,隱藏在她甜蜜溫柔聲線後的抑鬱與悲傷,渴望與絕望,逃離與掙扎,都被摩爾的表演完美呈現,是她的表演讓勞拉這個人物有了被理解的可能。

梅姨在面對理查德前男友路易斯時的那場戲更是精彩,煩躁、隱忍、情緒失控時的高亢和平靜後的無助,讓整齣戲充滿張力和魅力。理查德、路易斯和她三個人之間複雜的糾葛,經過她的臺詞和動作,被觀眾很好的捕捉到了。

電影的另一個大特色是完美的配樂和剪輯。

我特別喜歡電影中的音樂,每一個重要的時刻,總有宿命般的音樂想起,配合著影片中人物的選擇和內心活動。翻滾的、煎熬的又讓人感同身受的音樂,帶著我們一起感受女主們內心的洶湧思緒和激烈掙扎。

音樂把三個女人出現時,不斷切割轉換的鏡頭,很順暢地連線在一起。其中一位女主角的經歷會跟著音樂的流淌,很自然的銜接到另外兩位女主角的生活中,三個人的思緒激烈碰撞,讓觀眾產生強烈的穿越時空的眩暈感。

比如前一刻伍爾芙俯身躺在花園地面,平視死亡鳥兒的眼睛,下一刻躺在床上的勞拉睜開眼睛,彷彿感受到了伍爾芙心中對死亡的看法。

影片以精妙的剪輯,恰如其分的音樂和充滿藝術感的鏡頭,展示了三位不同時代女性的一天以及她們的內心世界。我從她們的一天中感受到了自己內心幽微的波動,這波動將指引我,發現真實的自己。

---完---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龍媽深V出席艾美獎,網友:就怕龍媽眉一挑整個人就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