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功夫電影史上的宗師級大導演,張徹不僅執導了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百萬的電影《獨臂刀》,還開創了華語影壇獨有的“暴力美學”風格,而他培養和打造的一批又一批張家班弟子,也成為七十年代武打片領域的扛鼎級人物。不過到了八十年代,張徹電影因為種種原因很難再有從前的吸引力,不過彼時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仍拍出了一部眾星雲集的豪華功夫動作鉅作——《上海灘十三太保》。
故事講述了抗戰時期,愛中國人士高先生(江明)得黑帽子(王羽)之幫助,偷到了偽政府的賣國證據,欲經由上海帶回香港公佈。富商沈剛夫(陳觀泰)受託保護高先生離滬,這富商別號“一夫當道”,手下有“浪子富翁、教頭快刀、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菸嘴、長槍難逃”等多名高手,並稱“十三太保”,但其中部分高手已經被內務官洪述武(常楓)暗中收買。後來,在洪述武的手下一路追殺之下,高先生在菸嘴(江生)的保護下來到旅店,後又輾轉至眼鏡(王鍾)的裁縫店、富商陶大業(樑家仁)的別墅、浪子葉不凡(姜大衛)的賭場。影片最後,被收買的太保們為了民族大義倒戈相向,與洪述武及眾打手展開血腥較量,終助高先生順利登船。
早在1970年,張徹就曾執導過一部《十三太保》,以唐末黃巢起義作為故事背景。而這部《上海灘十三太保》,則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抗戰時期,並以“高陶事件”為故事原型進行改編。作為張徹導演晚期的代表作品,本片具有十足的誠意,在86分鐘的時長裡,用6輪打戲將影片撐起來,平均下來,14個主要動作演員每人出場6分鐘左右,也只有張徹導演敢這麼拍。
本片在影像風格方面,也延續了以往張徹導演電影裡的陽剛之美、男性的力量感以及對冗長打戲片段的處理,為了平衡本片的文戲與武戲,張徹導演在將近70分鐘的打戲裡設定了多個懸疑點,譬如到底誰是殺手,我們不知道,電影中的人物們也不知道,這種不安之感的營造,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非常契合的。
除此之外,本片在打戲的設計上也追求新意,每個人打得很漂亮,酣暢淋漓不說,他們各自出場使用的招式,以及最後的死法都是不一樣的。譬如從最開始的長槍小楊,到碼頭上的教頭,其戰鬥值的層級是逐漸遞增的,而前面所有的打戲,其實都是為影片最後快刀項方(程天賜)和教頭對戰這場重要打戲所做的鋪墊。
影片最後,本被派來殺死高先生的快刀反過殺死惡人魏嘯天時,魏嘯天問他:“你完全破壞了殺手的規矩,看你以後怎麼混”。快刀回答:“以後不混了,殺了你,對殺手的規矩,我自己會有交代”,因此,快刀最後才會假借與教頭比武為由,讓自己死在教頭手裡,這不僅維護了殺手的規矩,也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民族大義。這場打戲放在片尾至關重要,不僅起到了點題的作用,還讓片中的人物一下子立了起來,讓人肅然起敬。
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關偉(劉德華)為了保護高先生,最後死在了女朋友陶小妹(朱海玲)的懷裡。電影在處理這一片段時,閃回了一些兩人相識與相愛的畫面,產生出的催淚效果,甚至不亞於林覺民的《與妻書》,靠的是細膩、真摯的情感來打動觀眾。
本片雖集結了張家班眾多明星弟子,不過遺憾的是電影開拍之前,重要弟子之一的傅聲因車禍不幸離世,這也讓張徹備受打擊,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也一下子沒了著落。其後,張徹在別人的提議下,將片中本屬傅聲的角色交給了當時初出茅廬的劉德華來演,多年之後,華仔曾多次表示與自己同輩的演員中,只有自己一個能有機會和張徹導演合作,這讓他感到非常榮幸。
2009年,由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執導的《十月圍城》在內地公映,最終票房突破2億元人民幣。該片在剛釋出預告片時就曾被影迷拿來跟《上海灘十三太保》對比,可見張徹導演對後來的動作片導演影響有多大。現在重看這部電影,雖然其視聽語言風格已經有些過時,但片中的動作設計,動作演員們實打實硬碰硬的對決,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張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