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備受矚目的《八佰》去年曾遭遇撤檔風波,讓人想不到的是,今年它得以重見天日,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它上映之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一些觀眾對影片持支援和表揚的態度,認為《八佰》拍出了國際大片風範,攝影、配樂、場景均是一流水準,最重要的是,他們被感動了,看哭了。

另一些觀眾卻對影片大肆批評,有人說影片洗白了跑路將軍孫元良,有人說影片美化了國民黨,還有人說導演管虎與秦漢合影併發到微博上,是屁股歪的表現。

對於這些批評的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

首先,影片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孫元良的人物形象,只不過出現了兩次他的名字,第一次是在開篇字幕裡:“師長孫元良只留下了五二四團團一部。”

第二次是在影片最後,黃曉明飾演的國民黨特派員來到四行倉庫,命令謝晉元帶兵撤退到英租界時說道,“是孫元良下令你們守的四行倉庫,可他自己卻先走了。”

從這兩句話來看,影片不但沒有洗白孫元良,反而對這個在戰場上習慣性臨陣脫逃的“飛將軍”隱含批評之意,說影片洗白他,這不屬實。

另外,說影片美化國民黨也是不屬實的,電影的一些片段和臺詞都給人一種感覺,它不但沒有美化,相反更多的像是在黑化。

比如說,槍殺日軍俘虜,讓逃兵練膽子,這種行為明顯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同時,影片很多臺詞也都展示了國民黨的無能,比如謝晉元說的這句話:

“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舉全國七十萬兵力,最後全面崩潰,人心渙散,軍人畏戰”,可見影片對國民黨抱著一種痛心疾首的態度,完全談不上美化。

而導演管虎與孫元良之子秦漢合影,並堂而皇之發在微博上,我覺得他雖有動機不純之嫌,但這與影片好壞並沒有直接關係!

綜上所述,我覺得這些批評有些根本站不住腳,有些已經脫離影片本身很遠,我個人都不是很認同。

但即使如此,我認為單論劇情而言,《八佰》也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它的情節存在諸多的問題,過於刻意,不合常理,虛構的成分過多。

影片以四行部隊收攏散兵逃兵為開篇,通過埋伏戰、下水道日軍偷襲、捆綁手榴彈炸鋼板、民眾搏命送電話線,升旗護旗,大撤退等情節組成。

先說說開頭的那場埋伏戰,這是一場完美的殲滅戰,實話實說,拍的是真不錯,那畫面、那配樂,完全將觀眾緊張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另外,幾個軍人捆綁手榴彈以身捐軀炸鋼板陣的情節也值得表揚,它拍出了軍人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英勇精神,看得人是悲憤欲絕、熱淚盈眶。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四行倉庫並沒有發生這場埋伏殲滅戰,相反同時期發生了一場國軍88師524團1營2連三排中了日本海軍陸戰隊埋伏壯烈犧牲的戰役。

導演移花接木,將攻守雙方完全易位來拍了這場戰役,這種做法很難說應不應該,但多少給了我一種自欺欺人的感覺。

不過,陳樹生等人捆綁手榴彈與日寇同歸於盡的事件卻是歷史真實存在的,雖然炸的不是鋼板陣而是人,但這個展示中華兒女無畏精神的情節我是感動的。

只是,這可能是這部影片讓我唯一感動的地方了,其它的一些情節在我看來都有不少的問題。

比如說端午和老算盤想從下水道逃跑遭遇日軍偷襲,這個讓人有些不解,難道偌大的下水道竟然沒有一個站崗守衛的士兵?

難道謝晉元部隊進駐四行倉庫之後,竟然不派人先弄清楚倉庫的結構?不派人佔據有利地形?不安排人站崗放哨?這也太缺乏軍事常識了吧!

另外,民眾以命相搏送電話線的情節也令我不滿,為什麼要送電話線?接通電話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影片完全沒有交待,缺少必要的鋪墊。

我理解導演想體現日寇的殘酷冷血和百姓的捨生取義,但前因後果沒有交行清楚,就會讓人產生困惑,為了一條電話線,犧牲了這麼多民眾的性命,值得嗎?

到了升旗護旗就更是如此,明明幾個麻包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用人扶,要用人命來填?只為了區區一杆旗子,日寇真的會出動戰鬥機來射它嗎?

而影片結尾的大撤退,則是最受人詬病的地方,我並不支援衝橋就是逃跑的戰狼式觀點,但我也不支援導演這種拍法,撤退就是撤退,怎麼搞得像衝鋒一樣。

除了這些我認為不太合理的地方之外,還有一點讓我非常齣戲,就是那天上飄著的飛艇,這算什麼東西?我看的又不是科幻片,有必要設定這玩意嗎?

最後必須要說的是,劇中我們所說的這些情節,除了捆綁手榴彈以身捐軀之外,其它所有情節都是虛構的,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希望影片不會誤導了你。

其實,電影是對歷史和現實的藝術加工,適當修改虛構一些情節很正常也無可厚非,但這些情節最好設定得巧妙合理,否則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所以,雖然《八佰》畫面震撼,場面巨集大,但其結構分散,漏洞太多,讓整個故事缺少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力量,個人覺得並不算一部好電影。

當然,好臺詞還是有的,比如這句,就讓我極有共鳴,並覺得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別人這麼欺負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夠爭氣嗎?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古天樂發古裝劇照,透露新電影製作進度,網友:期待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