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部電影好不好,福斯習慣從幾個維度去衡量。
情節飽滿、演技線上、剪輯流暢、特效震撼、配樂精妙、佈景用心……
佔得越多,電影越好。
但,對於某一類電影而言,以上規則似乎並不適用——
迪士尼動畫真人版。
回憶一下《美女與野獸》《灰姑娘》這類真人電影,似乎都遊離在常規標準之外。
畢竟,童話故事、動畫片才是它們的原型。
真人電影,也是衝著動畫還原去的。
尤其是,當下輿論的中心《花木蘭》。
你講情節,它說我們重在精神,不要在意邏輯。
你講演技,它說沒人能在我們這裡發揮演技。
你講場面,它說我們是給小朋友們看的,禁止血腥。
你講配樂……
什麼?一部電影竟然淪落到開始從配樂上找亮點了嗎?
必須承認的是,《花木蘭》遠沒有預想中“爆”。
但有一說一,飄看了這電影,覺得它不止4.9分。
這個區間的電影,我們對標一下:
《小時代》《一吻定情》《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
按頭《花木蘭》和它們同等品質,飄還是保留意見。
那,這片子究竟怎麼樣?
我們乾脆從最本源的性質出發——
迪士尼動畫真人版。
聊聊失與得。
不可否認的是。
真人版《花木蘭》有兩點,是下了功夫的。
一是場面夠恢弘,尤其是戰爭場面。
為了突出柔然軍隊的能騎善射。
不愧是成本最高的迪士尼真人電影。
另一點是打戲的“實”。
不管主角配角,都是真練真打。
主角劉亦菲開拍前,做足三個月的高強度訓練,自己獨立完成了將近90%的特技場面。
動作流暢,觀賞性也不弱。
視覺上,真人版《花木蘭》幾乎保留了動畫版的場面和規模。
但劇情上,跟動畫比起來,真人版卻變化不少。
最直觀的是——
笑點少了,故事基調變“沉”了。
動畫版《花木蘭》,有迪士尼一貫的活潑有趣。
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兩個生動的小配角:
木須,木蘭的祖先派來保護她的(自己自告奮勇的)一條孱弱瘦小,看起來更像壁虎的龍;
和吉祥物小蟋蟀(其實也是個充數的小廢柴,並不是吉祥物)。
木須雖說是龍,但笨手笨腳,也沒啥大本事。
會噴火,但也就點個柴禾。
然而,正是這弱弱的蜥蜴和呆萌的小蟋蟀。
製造了這片大部分的笑點與萌點。
而真人版改編,少了這兩個插科打諢的小東西。
整體氛圍正經了不少。
誇張喜感的小配角消失了。
也沒有了迪士尼公主的習慣性歌舞。
動畫裡,木蘭不僅替父從軍,還組了CP。
和李翔從並肩作戰,到兩情相悅。
而真人版中,這一感情線也弱化了。
以李翔為原型的巨集輝,更像是木蘭惺惺相惜的兄弟。
他賞識木蘭的才能和膽識,也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維護她。
可兩人告別時,只是君子之交,輕輕握手。
然而,真人版雖然笑點少了。
可淚點也“變”了,變得更女性化,也更好哭。
貢獻淚點的,是木蘭與父親的親情線。
相比動畫版,真人版在親情上的情感處理更細膩。
動畫裡的父親,也是慈父一名。
他愛護女兒。
會在祠堂為女兒祈禱。
相親失敗後,也寬慰她,一定能覓得如意郎君。
但當木蘭強出頭,阻攔自己被徵兵,也會呵斥女兒。
他代表了更傳統的父輩形象:
為兒女的婚姻大事操心,有苦也自己咬牙扛。
而真人版的父親,則比動畫多了一層現代意味——
父親對女兒性別和價值的肯定。
真人電影裡,花家有兩個女兒。
可木蘭的父親,非但沒有一絲重男輕女思想。
反而處處以女兒為榮。
自己拖著殘疾老邁的身子,不得不接過徵兵令,準備上戰場。
聽到木蘭自怨自艾:
我要是男孩
您就不必去了
還回過頭安慰木蘭:今生如此,已經知足了。
這話暖得人鼻頭一酸。
電影中的父親,不僅愛護木蘭。
更難得的,是能欣賞木蘭的價值。
木蘭生來體內的“氣”就比別人更強。
這對故事中的女性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當年幼的木蘭,毫不掩飾表現過人的天賦,父親第一時間露出的,卻是讚賞的笑容。
父親從不打壓木蘭。
木蘭身份遭受的否定與壓力,都來自於外界,而非父母的不認同。
在父親心目中,女兒就是他的一切。
當女兒戰後歸來,他激動地抱住了她。
比起光耀門楣,木蘭能平安回來,才是最重要的事。
父親不僅在意木蘭的安全,更呵護了她的心靈。
給予她充分的自信與尊嚴。
比起動畫版裡,希望女兒嫁個好人家,認同傳統規則的父親形象。
真人版的父親形象,更能打動現代女性,獲得共鳴。
長久以來,女性成長中最直接的壓力,往往來自於家庭。
尤其是以權威自處的父親。
他代表了傳統規訓、社會規則,也更信奉打壓式家庭教育。
而這樣一個敢於衝破傳統規則與偏見,以更平等包容的姿態,去愛女兒的理想型父親。
無疑是戳中了女性渴望得到家人認可,獲得更強安全感的內心需求。
動畫版和真人版,另一處改動較大的,是花木蘭本人的形象設定。
迪士尼公主系列裡,花木蘭是特別的一個。
除了公主們普遍具有的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質之外。
她身上最大的兩個關鍵詞:
首先是自強。
花木蘭的故事裡,女生不靠王子來拯救,反而多次救了愛人。
甚至,愛情不是主線,不是目的。
是命運對真誠勇敢的女孩的,其中一個美好的饋贈。
其次,是她身上異常鮮明的,中國的傳統美德,“忠”和“孝”。
花木蘭女扮男裝,抵禦外敵,立下戰功卻不願為官,回鄉與家人團聚。
而這一切故事的起因,是“替父從軍”,為家族帶來榮耀。
如果套用真人版裡,時常拿出來cue的主題,“忠勇真”。
飄會覺得,動畫版和真人版的花木蘭形象的一大區別,就在於此——
前者更突出花木蘭身上,忠與勇的部分。
對“自我”的叩問,只在些零星細節裡。
後者更強調了以“我”為主體出發的“真”。
新版有兩個改動很有意思:
“氣”的設定。
動畫裡的木蘭,就是一個普通女孩,雖然生性調皮,不循規蹈矩。
但到了軍營,也是菜鳥一名。
而真人版《花木蘭》,構建了一個人人都有“氣”的世界。
木蘭也不再普通。
她天資過人,身上的“氣”,生來就比普通人都強。
男性擁有強大的氣,是值得誇讚的。
女孩擁有氣,卻需要“藏”起來。
否則,就會被視為“女巫”,遭到打壓和排擠。
是不是很像封建年代,規訓女性要“藏拙”?
為此,木蘭不得不藏起氣,“偽裝”成普通人。
這“偽裝”,一直延續到她男扮女裝,進入軍營。
白天不敢洩露半點,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在湖邊,偷偷用氣練劍。
在劇中,氣的發揮,是與“真”緊密相連的。
當木蘭裝扮成男子,不敢以真實身份示人時。
她的氣,完全展示不出來,輕易就被敵人打倒。
直到她扔掉頭盔,放下長髮,亮出女性身份。
她體內強大的氣,才充分發揮。
這一設定,賦予了真人版木蘭更深層的意義:
比起是否擁有過人的天賦。
真實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才是女性需要克服的真正困境。
也是女性力量釋放的前提。
第二處改動,是真人版裡,女主花木蘭有了一位映象角色——
鞏俐飾演的,實力強悍,卻站在反派單于背後,助他侵略國土的女巫。
咳,非要對標動畫版,就是給幼小飄帶來過童年陰影的單于身邊的……那隻雕吧。
讓鞏俐去演一隻鳥,我彷彿已經聽到有人在大罵“迪士尼有刻板印象和浪費好演員”。
但其實,拋開第一印象的好笑,鞏皇這個角色,沒那麼簡單。
她是除了木蘭以外的,影片裡第二個有正兒八經故事敘事的女性。
甚至,在飄看來,她和木蘭明明是互為映象關係——
同樣天生擁有強大的“氣”。
卻因為性別,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起初都遭受過同樣巨大的偏見、冷遇和背棄。
最終因為選擇不同,路有所不同。
影片裡,單于和女巫有過一段對話。
明明獲勝要靠女巫的單于,依然可以肆意輕視、侮辱,將女巫當“奴隸”一樣的存在。
女巫對單于說,我有能力殺了你。
單于的回答是,殺了我,也沒有人會臣服於你。
無論實力多強悍,因為性別,女巫永遠做不了軍隊的首領。
她必須站在一個男人背後。
類似超級英雄人手分配的“個人技”。
飄其實覺得過於果決,我的理解裡:
氣是人人都具備的一種“能量”,只是那個時代,被預設為,只有男子擁有,才是榮耀。
木蘭和女巫,是天生具備更多“能量”的女性。
但她們的最初處境是,展現的力量越大,遭受的壓迫越重。
女巫欲打破偏見而未果。
而一開始的木蘭,選擇女扮男裝,“藏”起了身份。
卻在一系列戰場經歷和女巫的互動中明白,只有恢復女兒身,不再“撒謊”,才可能完整施展“氣”。
所以她做出了選擇。
發現沒,較原版比,新版《花木蘭》,故事的主要矛盾早就被一分為二:
除了原線的隱藏性別、代父從軍、最後依靠戰功征服了所有人,證明女子也能為家族帶來榮耀。
還有一條暗線。
擁有強大“氣”的花木蘭,終於打破內心深處,自己對女子身份也存在的“桎梏與成見”,真正接受了自己的性別,完成了自我的價值追尋。
她不是被迫作戰的女孩,而成了解放自己的女人。
只有忠於真我,主動接受自己的性別身份,女性才能真正展現出自己的強大力量。
說句實話,在女性主題上,真人版《花木蘭》的故事設定所想表達的。
已經不能算“隱喻”,稱得上是明喻了。
而,這似乎也成了它被爭議的一部分理由:
“女性主題和價值觀表達強烈”
“東方味比動畫版又淡了”
……
但,這是否足夠成為“被罵”的理由?
飄飄記得,我之前談過很多次“翻拍”。
翻拍的意義,除了完全還原,也可以是彌補。
帶著新的時代屬性和視角,挖掘舊日沒覆蓋到的解讀。
新版《花木蘭》,毛病並不少,也算不上多麼優質的好片。
不能否認的一點是。
花木蘭的確是一個適合注入獨立、覺醒、女性精神的文學人物。
儘管真人版的處理,讓花木蘭不太像中國傳統故事裡,那個代父從軍的普通少女了。
我卻不同意,把這種改動形容為“西方精神”。
如果一定要說,這版的木蘭設定,更具新時代感,更像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受新時代女性欣賞的女性形象。
她身上折射的,是這個時代的女性更會有所共鳴的訴求——
不是非得在男性注視和主導更多的環境與規則下,力爭強悍英勇、成就貢獻不輸男兒,以此證明女性於自己和社會的存在價值。
而是,認清自己的價值,內心建立起完善的自我認知,時刻為自己的信念與選擇而活。
這才是女性“忠於真我”的意義,無論是作為女兒、妻子,還是母親。
很慶幸,從她們身上,我能看到這個時代的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和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關注。
即便是走進家庭,成為媽媽,她們也依然保持著獨立、理性、專業、真實的特質,沒有丟掉自己的思考。
新時代的媽媽,比起傳統母親,愛孩子的同時,也會更尊重自我的感受。因為她們相信,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和保護孩子。
這,便是《花木蘭》在當下最想表達的精神核心。
-
1 #
-
2 #
對,非常贊同,確實好多人不分青紅皁白就直接亂打分。我覺得還挺好看的
-
3 #
至少木蘭兩次立功都是智取這一點很棒,說實話體力上女的確實很難拼得過男的。
-
4 #
故事核心有很大昇華,是部女性電影
-
5 #
對的,應該更低,邏輯什麼的還不如長城
-
6 #
你在分析,我們就是不喜歡。
-
7 #
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的花木蘭
-
8 #
其實我覺得此片至少比國內的一些瑪麗蘇古偶影視題材強,至少不再是表面自立自強大女主,核心還是需要被男人拯救被渣男傷害過和男主男配談戀愛發展感情才能證明自己魅力和價值的瑪麗蘇!而且此片雖然是女性題材,有女權色彩,但是卻沒有刻意製造性別對立;這電影裡的華人男性角色也以說是好萊塢影史華男形象巔峰了,一個個男性角色人品都那麼好,起碼沒有對女主渣的,兄弟們在董將軍面前挨個表示相信木蘭的時候還是很令人感動的不是嗎?!![666][666][666]不像現在某些中中國產的影視作品,都是靠把男人往渣男的方向去塑造刻畫來襯托證明自己價值且刻意強調性別對立的女拳!!
昨天去影城觀看了《花木蘭》挺不錯的啊至少和我記憶中的《木蘭辭》基本吻合,當然作為電影,為了可觀賞性,肯定得有導演自己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