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因為疫情原因,好萊塢集體撤檔,國內幾部大片又都虎視眈眈盯著國慶檔,九月份的院線顯得格外乏善可陳。
月初的《信條》和《花木蘭》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這還不是最慘的,《信條》和《花木蘭》好歹賺了個吆喝。
前兩週還有一部片子,更是撲得悄無聲息,連個吆喝都沒賺到。
沒錯,我說的就是改編自東野圭吾小說的《假面飯店》。
東野圭吾+木村拓哉+長澤雅美。
哪個拿出來不是響噹噹的頂流?
可就是這樣一個頂流組合,攢出來個票房不到兩千萬,豆瓣評分6.4的電影。
估計頂流自己也覺得怪尷尬的。
但實際上,在日本本土,《假面飯店》的境遇和海外截然相反。
日本雅虎評分4.05(滿分5分)。
最終票房46億日元,大約是3億人民幣,在日本真人電影中這個成績已經算不俗。
如此兩極化的表現,讓我這個推理迷也忍不住一探究竟。
其實說起來《假面飯店》和最近的《摩天大樓》結構有點類似。
也是在密閉空間裡找殺人凶手。
一起連環謀殺案的凶手預告了下一起命案將發生在某高檔酒店,警方提前介入進行預防犯罪。
可疑人員漸次出現,警方逐一排除迷惑選項。
木村拓哉飾演臥底進入酒店進行調查的警察。
長澤雅美則是酒店的金牌前臺,負責跟木村打配合。
木村向來不羈,對酒店的規矩十分不習慣。
但為了更好地展開臥底工作,同時也不影響酒店日常經營,長澤督促他換了身行頭。
這是變裝前。
這是變裝後。
作為一個菜鳥前臺,木村帶觀眾見識了不少奇葩客人。
故意製造煙霧,蹭免費升級房間的雞賊男。
表面上像是偷了酒店浴袍的大哥,其實憋了大招想訛酒店一把。
浴袍實際上被他藏在床墊底下,只要前臺翻了他的行李,他就能以“誣陷好人”為由,訛酒店一筆精神損失費。
假裝眼盲的通靈老太太。
偶遇跟自己結了仇的高中老師,耿耿於懷的老師一個勁兒給木村找麻煩。
還有人千里捉姦。
總之,想看人間迷惑行為大賞,來看《假面飯店》就對了。
與各種客人打過交道,木村才意識到,酒店服務遠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
酒店也是社會的縮影,你能想象到的一切奇談怪狀,這裡都有。
而長澤自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職業素養,也打動了木村。
面對故意製造煙霧的客人,長澤揣測到他的意圖之後,直接給他升級了房間,而沒有再帶他看其他同等規格的房間。
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無賴繼續跟工作人員扯皮。
面對裝瞎的老太太,她也不拆穿,反而儘可能地滿足她的要求。
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細節:
不管在哪個房間,只要長澤看見印有酒店logo的鎮紙沒有擺正,她就會上前擺正。
足見她的對於酒店形象的維護程度。
長澤在片中有言:於客人們來說,住酒店就像是參加一場假面舞會。
影片不管從攝像還是美術,也頗有幾分假面舞會的味道。
而真正的案件,隱藏在諸多帶著假面的客人背後,舞會到達高潮,案件也隨之水落石出。
總體來看,說不上多驚豔四座,但也是工業化程度非常高的完整作品。
AKB48領軍成員前田敦子、《告白》裡的復仇老師松隆子、《行騙天下》裡的騙術大師小日向文世……
全熟臉配角陣容像彩蛋一樣,實在寵壞了日飯影迷。
但是,成也寵粉,敗也寵粉。
在中國市場失利,也正在於作品裡高高築起的文化壁壘。
先不說這個豪華陣容是否能吸引到中國觀眾。
影片用了大量筆墨展現日本文化裡非常極致的敬業精神,這就不符合觀眾的審美期待。
畢竟大多數觀眾還是衝著懸疑推理去的,結果坐進電影院,是個倆小時的職業精神宣講會。
這誰受得了!
不管是木村為破案几乎瘋魔的狀態,還是長澤精準如電腦的言行,案情越是推進,他們的職業精神就越是被強化,推理本身反而被弱化。
而這種極端日式的精神核心,本來就跟中國觀眾的生活經驗格格不入,看完之後不怒打一星才怪。
於我本人而言,這部電影的一部分原罪則來自小說文字。
雖然東野圭吾目前在中國仍然是風頭正盛的國外小說家之一,但我在閱讀東野圭吾的過程中有過幾次非常不好的體驗。
其一是《惡意》融梗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羅傑疑案》。
其中的“日記梗”前段時間也出現在了《隱祕的角落》裡,其實這都是阿婆一百年前玩剩下的。
其二就是這次的《假面飯店》。
凶手提出一個理念,“把自己的罪案隱藏進幾起毫不相關的殺人案,就能擺脫自己的嫌疑”。
而這個概念早在阿婆的《ABC謀殺案》裡就出現過了。
所以我看完就非常失望,難道東野圭吾出道前是上了個阿加莎作品培訓班嗎!
拋開原著的問題不談,畢竟電影版在中國失利也不怪東野圭吾。
像《假面飯店》這樣的冷遇,在中國其實並非個例,也是日本電影的普遍遭遇。
2010年,因為領土爭端,中日文化交流停擺,日本電影幾乎在中國大銀幕上絕跡。
直到2014年11月,中日達成共識後,文化交流才逐漸回到正軌。
儘管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2016年的《你的名字。》,分別以5.3億和5.75億的票房先後重新整理了日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紀錄。
但實際上,除了“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等少數知名IP,其他真人電影在中國都不怎麼能賣得動。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日本電影引進時間普遍偏晚。
就比如《假面酒店》,早在去年一月份就在日本上映了。
上週上映的另一部真人電影《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天才們的戀愛頭腦戰》,也是一年前的電影。
不過看這個畫風,我估計這片兒票房不好也不全怨引進太晚
一些好奇心強烈的觀眾,已經通過其他渠道提前觀看了影片。
我其實有點納悶兒,現在都講究全球同步上映,中國觀眾甚至比北美觀眾還早兩天就看上《復聯4》了。
想在大銀幕上看我老婆。(不是,我是有家庭的人)
不就是想在大銀幕上看長澤雅美,怎麼還得等一年!
此外,根植於本土文化成長起來的日本電影,很大程度上是在自嗨。
說白了,日本就是個亞文化國家。
不管是在全球範圍內多火的東西,到了日本都不靈。
二次元、推理小說IP、重金屬音樂啥的,這些文化在全球範圍內都不算主流,但在日本的流量卻是國民級別的。
對比中日兩國去年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中票房前十中有兩部好萊塢大片,前二十里,臺灣電影、香港電影不一而足,型別相對豐富。
再看日本,則是一水的本土作品,而且還是以動畫電影為主。
哪怕強勁的《復聯4》,上映首周橫掃全球票房,也沒能攻下日本這塊自嗨地。
票房冠軍仍然是已經上映四周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
就這自嗨程度,日本電影不僅是來中國大陸撐不起票房,去地球上其他任意一個角落也玩不轉。
除了日本本土封閉程度高,另一方面也是咱中國引進的日劇、日本電影數量少。
家裡長輩至今對改革開放之後引進的《血疑》《排球女將》《追捕》啥的念念不忘。
中國人熟知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高倉健、荒木由美子,也都是那個時候隨著這些進口電視劇電影火起來的。
但那之後,我實在是想不起來國內還引進了啥日本電視劇。
引進少,觀眾自然沒法兒通過電視劇認識木村拓哉、長澤雅美這些劇圈頂流。
因此對於國內觀眾來說,他們也不具備太強的大銀幕票房號召力。
再加上中國的藝術院線偏弱,讓溫情脈脈的《小偷家族》對打好萊塢大片,確實有點欺負人。
說了這麼多,我想起25號還有一部日本電影要上映。
其實是一部二十年前的老片了——《菊次郎的夏天》。
之前早就有訊息說要在內地上映,總算是踩著夏天的尾巴來了。
哪怕是沒看過電影的小夥伴,肯定也聽過那首中外馳名的《Summer》。
所以,又到了熟悉的還電影票環節!
BTW,之前說該還的我真的都有還啦~
今天就到這兒,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
1 #
-
2 #
是枝裕和日本近代唯一的大師
-
3 #
找了半天沒看到封面圖
-
4 #
但那之後,我實在是想不起來國內還引進了啥日本電視劇。《東京愛情故事》不香麼?《回首又見他》不香麼?《白色巨塔》不香麼?
-
5 #
日本的娛樂圈比較成熟市場也比較大,一般人家也不出口,都是自己自娛自樂。
-
6 #
日本的動漫大電影還行
-
7 #
行不行,80後說了算!
-
8 #
我去,腿呢!又著套路了
-
9 #
咱們中國 還是先做好自己的電影再噴別國吧
我寵著封面進來的你跟我講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