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阿詩瑪》(1964)劇照,楊麗坤和包斯爾

“浩劫”過後,劉瓊導演的《沙漠駝鈴》(1978)上映;接著他於1963年拍攝的《阿詩瑪》(1964)在小範圍公映後遭禁,1979年元旦《阿詩瑪》終於在全國公映;劉瓊又和鄧一民及沙潔聯手執導了戲劇片《李慧娘》(1981),埋在他心裡的願望又開始“萌生”——就是想推出一個新的“金嗓子周璇(1920-1957)”,能在銀幕上真正又演又唱的演員。

《海上生明月》(1983)是劉瓊(1913-2002)最後導演的一部歌舞片佳作,當時劉瓊請編劇艾明之(1925-2017)以關牧村經歷編寫的《海上生明月》,敘述漁家姑娘的成長。導演劉瓊讓原型關牧村任女主角。又聘請施光南(1940-1990)作曲,影片完成,關牧村的歌聲傳遍全國。

電影《海上生明月》(1983)中國內容版海報,由於和外界時代脫節,導致劉瓊心有餘力而不足

《海上生明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歌劇片,也不是故事片加唱,而是有機地把14首歌曲跟劇中人的命運交織起來,這一片種樣式可謂是獨闢蹊徑的探索。

並且,劉瓊大膽地啟用了女中音關牧村來擔當此片的主演,當有的領導擔心關牧村從沒演過電影可能會砸鍋,而建議是否由她唱,讓專業電影演員來演時,劉瓊則堅定地表示:“我堅信過去周璇能做到的事,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演員也能做到!”他鼓勵關牧村勇敢地去演,不要怕失敗。萬一失敗,該打“屁股”由他來捱打。

上映之時關牧村的歌聲受到全國觀眾的喜歡,由於時代的關係,服化道方面始終無力達到銀幕要求,關牧村又沒有“銀幕緣”,觀眾不接受其形象......這也讓劉瓊非常遺憾。

【吉光片羽引起眾人追尋】

《阿詩瑪》是流傳於雲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一部口頭傳說,它用詩的語言敘述了勤勞、美麗、堅強、勇敢的青年男女阿黑(包斯爾飾演)和阿詩瑪(楊麗坤飾演)愛情的不幸和命運的悲慘。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在撒尼族的傳統節日裡,阿黑在射箭和摔跤比賽中贏了富家子弟阿支(韓非飾演),奪得了綵綢與阿詩瑪互訂終身。但阿支早就看中阿詩瑪,趁阿黑不在把她搶走。

可是,阿支和哥哥比武都敵不過阿黑,只好將阿詩瑪放走。就在阿黑一行高興而歸時,阿支引進的洶湧洪水淹沒了他們。待阿黑掙扎起來後,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山石。

1950年9月,雲南的著名作曲家楊放教授在普梅夫先生主編的《詩歌與散文》上發表了他記錄、翻譯、整理的有關《阿詩瑪》的部分曲譜和歌詞。

這雖然僅只是片段,卻如同吉光片羽引起了雲南文藝工作者的濃厚興趣;1953年初,當時在雲南軍區京劇團工作的著名京劇改革家金素秋(1912-1990)、吳楓夫婦,根據這長詩的故事改編成了京劇上演,由於沒有解決好傳統的京劇表演與少數民族詩歌舞蹈的有機融合,這一演出並不成功,不過卻再次引起了眾多文藝工作者對這一美麗哀傷的撒尼長詩的關注。

當時來自延安的女作家黃鐵(1919-2014)正擔任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長,她以詩人的敏感,認為既然改編京劇有難度,還是以歌舞和長詩的形式來表現為好。

在她的具體策劃下,以雲南省文工團為主體,組織了一批年輕的專家、學者,編導,如楊放、楊知勇、劉綺、馬紹雲等十餘人去往圭山深入了解蒐集整理;由於是口頭文學,傳說不一,他們辛勤採訪蒐集到了20多種“版本”,經過黃鐵、楊知勇、劉綺的綜合、加工、整理,一部比較完整的長詩初稿出來了。

20世紀50年代初,黃鐵在雲南阿詩瑪家鄉與彝族撒尼少女合影

在傳閱和徵求意見當中,有人提出,結構和主題思想都不錯,只是從撒尼人語言譯成漢文後,詩意不足;黃鐵就去求助她當時的丈夫、擔任雲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的作家馮牧(1919-1995),馮牧指派軍旅詩人公劉(1927-2003)去幫忙潤飾。

《阿詩瑪》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書封

所以1954年初在《雲南日報》上發表時,署名是黃鐵、楊知勇、劉綺整理,公劉潤飾。但有人提出,這樣似乎有些不倫不類,後來再在《人民文學》發表以及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書時,就改成了黃鐵、楊知勇、劉綺、公劉整理。

【好事多磨 楊麗坤包斯爾進組】

1956年,詩人公劉將長詩《阿詩瑪》改編成電影劇本,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很快決定將其搬上銀幕。正當海燕電影製片廠著手投拍事宜時,“反右”鬥爭開始了,原先參與整理長詩《阿詩瑪》的黃鐵、楊知勇、劉綺、公劉等被打成“右派”,由公劉改編的電影劇本也遭被封之命運。

周恩來接見《五朵金花》(1959)中阿鵬的扮演者莫梓江(右)

儘管如此,海燕電影製片廠卻一直對《阿詩瑪》情有獨鍾。1960年,該廠又請老詩人、時任雲南大學校長的李廣田(1906-1968)對《阿詩瑪》進行重新修訂,準備再次上馬,但不久李廣田又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阿詩瑪》的拍攝又一次擱淺。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慶祝新片展覽月的招待會上為《五朵金花》(1959)拉開了序幕:“我們的電影已經開始創作一種能反映偉大時代的新風格……一種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新風格。”

1959年,《五朵金花》(1959)外景拍攝期間,導演王家乙給楊麗坤講戲

這部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王家乙(1919-1988)導演,楊麗坤(1942-2000)、莫梓江主演,雷振邦(1916-1997)作曲的影片,自1959年起先後輸往46個國家公映,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國外發行的紀錄——當然這是在《劉三姐》(1960)還沒上映前的數字。

1960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五朵金花》獲得巨大殊榮:導演王家乙獲最佳導演銀鷹獎,楊麗坤獲最佳女主角銀鷹獎。埃及總統納塞爾點名請楊麗坤親自前往埃及領獎。

拍完《五朵金花》後,長影廠當時認為楊麗坤是不可多得的銀幕好苗子,就親自派人找楊麗坤談話,希望她能成為長影的員工,結果被楊麗坤拒絕,如果當時楊麗坤同意調到長影的話,不至於在“文革”中被雲南那群人整的那麼慘,這是後話了。

在文藝和政治時刻緊密聯絡的時代,創作人員中流傳著一句話:“不求藝術有功,但求政治無過”。劉瓊在《海魂》(1958)演反動艦長受到批評,只希望導演與政治無關的作品。

電影《阿詩瑪》(1964)主創1963年拍攝於上海,從左至右:電影導演劉瓊、舞蹈導演茅迪芳、作曲羅宗賢、編劇葛炎

在《宋士傑》(1956)之後,又讓他導演古裝片《喬老爺上轎》(1959)和戲曲片《女駙馬》(1959),還與沈浮(1905-1994)合作導演《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1961年導演《51號兵站》。

1963年初,文藝政策開始寬鬆,北京謝鐵驪(1925-2015)拍攝《早春二月》(1963)。謝晉(1923-2008)在反右後一度停頓的《舞臺姐妹》(1964)搬上銀幕。有人鼓勵劉瓊導演一部人情味足或類似《國魂》(1948)題材的作品。劉瓊不敢拍攝與政治有關或宣揚人性的的影片。

1963年編舞茅迪芳在拍攝電影《阿詩瑪》(1964)的拍攝現場指導——洗麻舞的演員們排練

俗話說好事多磨。幾經波折之後,196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終於在《阿詩瑪》的拍攝上有了突破性進展,並很快組成了拍攝班子。

劉瓊出任導演,葛炎(1922-2003)、劉瓊負責改編劇本,羅宗賢(1925-1968)、葛炎負責音樂創作,李廣田任文學顧問,楊麗坤因在《五朵金花》(1959)中的出色表演而出演阿詩瑪。而阿黑哥的扮演者包斯爾,是一名專業舞蹈演員,因在北京參加文藝匯演的時候,被劉瓊選中。

1963年白楊(左三)、徐桑楚(左一)、康泰(右一)在《阿詩瑪》拍攝片場內與楊麗坤交談

在電影的前期準備階段,導演劉瓊就提出,“這部電影從頭至尾全部用歌聲推動故事,儘量不留一句對白,它和別的劇本不一樣,別的劇本只考慮文學因素,但這一部需要考慮音樂、戲劇、文學,還有舞蹈的種種因素”。

《阿詩瑪》不僅加入了國外歌舞片的元素,同時,少數民族文化和音樂藝術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艱苦環境下完成配唱錄製】

“這部片子雖然是1963年拍攝的,但思想超前。導演劉瓊和作曲家羅宗賢想打破說一句唱一句的形式,從頭到尾用音樂來表現,於是開始尋找為阿詩瑪配唱的人。”

杜麗華在雲南演出時留影

回想當年選角的事兒,86歲的杜麗華至今難以置信自己會被選中。“這是一種巧合,當時他們來到昆明,偶然聽了我演唱的歌劇《草原之歌》,就決定更換之前定好的配唱人選。”

但杜麗華採取的是西方唱法民族化的方式,為電影女主角配唱對她來說是一種挑戰。“之前我從沒試過電影配樂,也沒有經驗可借鑑,更要命的是,我不是土生土長的雲南人,我是在山西長大的。於是我去石林體驗生活了一星期,跟著當地兩個姑娘學唱撒尼人的哭調等。”杜麗華說。

電影《阿詩瑪》(1964)詞曲作者於1963年拍攝於上海,從左至右:黃瓊英、羅宗賢、杜麗華、葛炎

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杜麗華聽聞《阿詩瑪》這部片子要走向國際市場,為國家創收時,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就來了。

“我記得當時作曲家羅宗賢老師給我提的要求:每天早上5點起床,然後坐公車,8點準時到他那兒排練。一天排練十來個小時,肚子也吃不飽,回家時已是筋疲力盡。”杜麗華說。

“但這還不算難,最難的是錄音。”杜麗華說,當時是同期錄音,且錄音棚很簡陋,隔音效果也差,不像現在這麼先進,錯半個字都能補上。

1963年,兩位主要配唱胡鬆華(右一)杜麗華(右二)和電影《阿詩瑪》(1964)中男女主演楊麗坤(左二)包斯爾(左一)合影於上海外灘

為了錄立體聲效果,錄音師做了若干試驗,如在棚內到處懸掛木頭板子、麻包片、鐵板等,麥克風也是高高低低擺放著。

杜麗華在忙配音時,主角楊麗坤等也沒有閒著,跟在現場一起學習。

“當時我跟楊麗坤住一個宿舍,經常溝通配音問題。比如這一段要如何唱更合適,又如何換氣等。楊麗坤很用功,每天都會唱給我聽,常常問我她的唱法合不合我的想法,並要我對她嚴格要求。”

杜麗華說,用民族音樂來表現內容很不容易,但用西方技巧又沒有辦法表現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只有不斷揣摩、磨合。

電影拍完了,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映。直到多年後,在雲南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放映廳裡,杜麗華才第一次看到影片《阿詩瑪》,也是她第一次完整地聽到自己的配音,而這已是15年之後。

電影《阿詩瑪》放映後,獲得了成功。

楊麗坤為《阿詩瑪》(1964)拍攝的定妝照

報刊評論說:“杜麗華音色甜潤,沁人肺腑,是糅合了中西唱法的結晶。”“杜麗華用歌聲賦予了‘阿詩瑪’靈魂,楊麗坤用形象塑造了‘阿詩瑪’最經典的扮相。”……

【楊麗坤嘗試在片中念臺詞】

劇中女主角阿詩瑪的扮演者競爭還是蠻大的。但明眸皓齒的楊麗坤還是擊敗其他的競選者,成為了阿詩瑪的最佳人選。

作為影片的主演,由於此前楊麗坤參加過《五朵金花》的拍攝,此次在影片中飾演阿詩瑪顯得很是得心應手。

電影《阿詩瑪》(1964)的拍攝現場:茅迪芳(左)指導楊麗坤拍攝

她抓住阿詩瑪美麗、善良的本質作為角色創作的“核心”,併發揮自己善舞的特長,在表演中增加了許多別具特色的舞蹈,形成了清新、質樸的表演風格,將純情、秀麗、善良、甜美的阿詩瑪展現得淋漓盡致,受到了劇組的一致好評。

與《五朵金花》一樣,楊麗坤主演的阿詩瑪的聲音都是配音師後來配上去的,但細心的人還是能發現電影中有兩處阿詩瑪的獨白與其他獨白有些不一樣。

其中有一處是當阿黑臨別阿詩瑪投下的那朵山茶花在急流中飄動時,隨著背景音樂有一句韻白:“水呀!你為什麼不往高處流呀!”那朵山茶花竟然順流而上。這句獨白實際上是楊麗坤唸的。

說來這還與周恩來總理的囑託分不開。那是1961年,楊麗坤和歌舞團的同志一道跟隨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出國訪問和演出。在繁忙的訪問期間,周恩來總理多次與楊麗坤交談。

電影《阿詩瑪》(1964)劇照,楊麗坤和包斯爾

當他了解到楊麗坤飾演的金花是由別人配音時,既親切又嚴厲地對楊麗坤講,當一名演員不僅要善於表演,也要學好普通話。

楊麗坤聽了之後,決心學好普通話。經過刻苦努力,她的普通話有了很大提高。雖然距離拍電影的要求還相差很大,但能在電影中念一兩句臺詞,也算是對周恩來總理的關心有了一個交代。

【主創人員的命運全改變】

1964年6月,製片廠完成了整部影片的製作,將成片送到文化部審查。陳荒煤(1913-1996)、夏衍(1900-1995)對該片持肯定態度,認為只要稍做一些改動。

電影《阿詩瑪》(1964)中的作曲羅宗賢和楊麗坤於1963年拍攝於上海外灘

然而,從7月2日開始,文化部開始整風,夏衍、陳荒煤遭到批判。江青公開宣稱包括《阿詩瑪》在內的大批影片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康生也稱該片是“大毒草”。影片遂被擱置。

1966年4月11日,中宣部發出《關於公開放映和批判一些壞影片的通知》,文中共列出7部電影,《阿詩瑪》為其中之一。此後,《阿詩瑪》被禁止公映,只作為批判物件在小範圍內進行過放映。在“文革”中,該片的主創人員均受到不程度的迫害。

電影《阿詩瑪》(1964)劇照,楊麗坤

當電影《阿詩瑪》成為“大毒草”後,迅速波及參與了《阿詩瑪》的長詩、京劇、舞劇的眾多文學藝術工作者,紛紛被批鬥被迫作檢查,作曲之一、45歲的羅宗賢在文革的批判聲中去世,李廣田自殺了,導演劉瓊、演阿黑哥的包斯爾、配唱的杜麗華等人,均被下放勞動改造;吳楓,金素秋夫婦關進了“牛棚”,那些早就打成了“右派”的黃鐵、楊知勇、公劉又被揪了出來……

電影《阿詩瑪》(1964)劇照,楊麗坤

傳說中的“阿詩瑪”是一部悲劇,當雲南的學者、作家、詩人、演員把它發掘、整理成長詩、改編成京劇、電影並拍攝演出,不僅是想給人們傳播一個美麗而不幸的撒尼姑娘的不幸遭遇,也想讓人們知道,今非昔比,人民再也不會有那被封建壓迫的悲劇了,他們哪裡會料到,歷史的長河常會有著巨大的迴流,他們的命運(被逼瘋的楊麗坤、被逼死的李廣田,慘當“右派”22年的黃鐵、楊知勇、公劉)也是命運悲慘!

1978年12月27日,在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為慶祝中美建交公報發表舉行的電影酒會上,《阿詩瑪》內部“亮相”。1979年元旦,《阿詩瑪》終於回到了觀眾面前。萬人空巷觀看《阿詩瑪》,一度成為當時報紙上的新聞。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我喜歡你改編自哪部小說 電視劇主要講了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