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發的馬伊琍,這段時間好像頻頻出現在熱搜上。
很奇怪的是,別的明星上熱搜多半是和作品捆綁,可到了馬伊琍這兒,她卻光憑發表的某些觀點和言論就能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比如說,她認為自己#不太贊同強調女性題材#,
以及#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等等。
這是兩個很有深度的話題,且不說一般女明星都不敢隨意開麥發表評論,就算你說的觀點很有深度很出彩,也會面臨如下反問:明星不好好演戲去,跑到微博來指點江山幹嘛?
畢竟現在娛樂圈裡的大多數明星,實力都還不足以撐起名氣,稍微攪和一下熱門話題,就會被網友和輿論打回原形。
而要是作品有一定積累的女演員呢,已經差不多知曉了“流量”的雙面性,不大願意開口講真心話,學會打圓場就萬事足矣。
學會使用“流量”的代價,當然就是要做好被質疑的準備。
一種是表示支援,認為現在很多作品中刻意強調女性地位;
另一種則是質疑馬伊琍“站著說話不腰疼”,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只有多關注女性才能達成“平權”。
且不爭論兩方對錯,其實看完整篇採訪而非斷章取義來看的話,馬伊琍這番發言,其實是要代入一定背景來看的。
她最近恰巧有一部新劇《旗袍美探》在播,豆瓣評分6.7,不高不低,既不足以幫她再打下一塊“金字招牌”,也沒有爛到被全網嘲的地步。
劇情定位是輕喜劇,愛情+破案雙線並進,只不過因為故事發生的舞臺定格在了上世紀初的十里洋場大上海,所以人物的服裝造型也承擔起了一部分看點。
打著破案的旗號,女主角一集換N套衣服就不用說了,更重要的是,劇裡所有的“爽點”都讓給了她一人,相當於就是開掛般的存在,地球缺了她就不轉了。
但是,到了本土化的改編劇本里,女主角馬伊琍的高光時刻不僅要對半分給男主,還要收起原著裡的一顆“渣女心”,變成普天之下只為一人傾倒的戲碼了。
唯一成功的“本土化”,可能也就是原著裡的“外殼”了——精緻的服化道具。
可以說,有原著做對比的經典劇最後呈現出這種效果,已經算得上是“魔改”了。
現在的6.7分可能還得歸功於主演們的演技,尤其是馬伊琍的。
她飾演的是一個留法歸來的千金嬌小姐,既能知書達理又能作天作地,搶風頭不在話下,又往往能一秒認慫。
而馬伊琍本人,恰好是妥妥的上海小女人。之前在《我的前半生》裡,她已經出演過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羅子君,不過都市劇往往放大了生活的“苦”,所以導致很多人看完後的第一反應是“上海女人愛無病呻吟、花錢敗家”。
而在這部《旗袍美探》裡,馬伊琍的表演稱得上是“如魚得水”,很多時候我都懷疑她的臺詞裡應該沒有這麼突如其來的一句地道上海話,完全是她本人臨時起意直接加上的。
果真,之後馬伊琍發微博,說這部劇從導演到服裝都給了她本人極大的發揮空間,難怪最後呈現的人物這麼生動妥帖。
總之很多人都是一邊對改編完後的劇情失望一邊對著馬伊琍的演技真香的。
反觀之,相較於女主角的如魚得水,男主角高偉光的表現就顯得有些“木”。
這大概也是馬伊琍首次搭檔流量派的小鮮肉,兩人之間的CP感是有的,但沒有那麼上頭。
高偉光一貫沒什麼表情的冷漠式演技總讓我懷疑他還停留在“東華帝君”,但好在顏值身材都在,和馬伊琍互動的時候,算得上養眼。
由此可以合理推測一下,明顯女強男弱的劇本被本土化為平分秋色後,男主的演技還不足以支援這樣的改編,作為挑大樑的馬伊琍總不能在採訪裡再踩上一腳說“改得不好”吧?
況且,放在大環境下,如果堅持不改編,那還能看到女主角這樣“挑戰司法和制度,輕輕鬆鬆就能把案子破了”的劇情嗎?
當然,更多的質疑是,馬伊琍本人也算是正統“大女主”的代名詞了,怎麼現在卻跑去接起這種小成本網劇了?
為此我還特意去看了下,馬伊琍這幾年接戲的頻率不算高,但也沒有斷過。
其實除了一部《還珠格格3》,她從出道以來一直走的方向都是都市奮鬥劇這一掛的,所以導致了觀眾不管什麼時候看見她的臉,都會自動代入“都市女精英”這樣的角色形象裡。
人人都知道“傻白甜”有侷限性,苦口婆心去勸幾個85花別再一門心思演傻白甜了,可轉過頭來想,諸如馬伊琍又何嘗不是呢?
在《奮鬥》、《北上廣》、《前半生》之中,她演出的相同型別的劇並不少,有時候連造型都不用變就可以無縫銜接下個劇組了,可也並沒到拍一部火一部的地步。
所以,面臨轉型的困境,在她這裡也是必須面對的難題。
藉著流量順勢而上,只要演技依舊維持在基本水平,就不會遭遇口碑反噬的難題。
畢竟,就算粉絲贊同發展路線,也不代表他們就願意天天看你演一些苦大仇深的劇,不是面臨“中年難題”就是出演“丈夫出軌”。
無腦小甜劇為什麼自帶流量?就是因為不用動腦就能get到演員的魅力和演技啊。
馬伊琍這種在電視劇圈打磨了十幾年的視後水平,一出手可不是遊刃有餘,演技足夠用了。
這種悄無聲息地偷偷“轉型”,在有著相同規劃的孫儷身上也得以體現。
與馬伊琍恰好相反的是,孫儷最早是靠著佔領“古裝正劇”的市場打下一片江山的。
《甄嬛傳》已經被列入宮鬥經典劇,雖然孫儷緊接著想要轉型都市劇,但是並沒有多大水花。直到重新走上差不多題材的《羋月傳》老路,才勉強賺回一些熱度。
可以看出孫儷早有了轉型的打算,但她有過一次失敗的經歷,並沒有再次貿然出擊,反而又接了一部大女主題材的《那年花開》,靠著不錯的反響,爭取到了劇本的選擇權,最後挑下了《安家》這部現代劇。
其實無論是孫儷還是馬伊琍,觀眾大多數都會衝著女主角的演技來看的,男主多半隻是為了增加條感情線作為調劑,只要不拉後腿,就沒什麼大問題。
再碰上羅晉這種當紅女小花的老公,自帶熱度,那麼雙方更是一拍即合。
籌謀多年終於摸著石頭過河的孫儷,下一部戲緊接著就簽下了洞悉行業現狀的《理想之城》,看架勢是要穩住自己“現代劇一姐”的地位。
演員陣容依舊是“實力派+流量”,核心主角負責保證演技和品質,流量則繼續負責熱度。
而到了馬伊琍這邊,她的規劃裡用來過渡的《旗袍美探》還沒播完,網上早已爆出了她和胡歌即將搭檔出演電視劇《繁花》的訊息。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部劇是妥妥的大男主劇,而馬伊琍也將再次挑戰非大女主劇本,並表示“很期待”。
此劇未拍先火,就在於流量花唐嫣也加入了演員名單,網上都在傳她和馬伊琍將“爭奪女一”。
後來確定了番位,通稿的口徑又統一改成了“唐嫣自降咖位,甘願給馬伊琍做女配”云云。
聽上去就是很吸流量的“引戰話題”。
不過仔細一想,唐嫣和馬伊琍的正面相遇,總不至於是馬伊琍給唐嫣作配吧?
畢竟,比起自帶高光、爽卻無趣的大女主劇本,85花們的演技普遍還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有這個機會接觸到頂導演和演員團隊,感受下“製作精良”的氛圍薰陶,能想到的只有大把好處。
我常常在想馬伊琍和孫儷這樣的大花,和諸如章子怡這樣的“四旦雙冰”之間的差距是什麼,後來發覺她們其實是沒有一級電影資源的。
在這背後,更多地還是與“圈子”的衝突相關,馬伊琍和孫儷,更多地其實根植於“滬圈”,與盛產導演的“西北圈”和資源傾斜的“京圈”之間,並沒有天然橋樑。
割捨掉了電影這一塊的市場,就需要用更好的作品去佔領國劇的主戰場。
同等臺階上能打的大女主好像也只有她們倆作為代表,但比起競爭對手,關係更微妙,並沒有撕得水深火熱,反而都巧妙地繞開資源重合區,專注於自己。孫儷拍古裝劇大火,馬伊琍就繞開去拍都市劇;
馬伊琍要轉型更廣闊的的戲路了,孫儷就恰逢時機地頂上都市劇裡女精英的位子。
比起流量咖們為了番位和資源動不動就撕到世人皆知的地步,這或許才更像是一種市場的“良性競爭”?
更值得注意的是,好像現在的中花乃至大花們,都更加接受“流量運作”的這一事實,甚至能主動幫忙提攜一下流量咖們,既方便了自己,也留下了人情。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順應市場發展的規律,好演員才能有更大概率挑到好劇本,不被埋沒。
“CP”、“人設”……過分熟悉的套路未必是壞事,只要有演技作為基礎,那麼靠著這些手段迎合市場,未必不是一個好演員的自我修養。
就像作為社畜的我們這些普通人,明明沒人喜歡上班,卻也要靠上班攢錢,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理想,不是嗎?
詩和遠方的前提,都是你首先要有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