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餘年後的翻拍,我並沒有看到這部新版《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在原版上有任何精進,電影雖然融入了一些本土化元素,但劇情上的乏善可陳,拙劣的特效,以及刻意的煽情,都使原本尚且還不錯的故事變成了一場突兀的鬧劇 ,照葫蘆畫瓢的臨摹,終究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
任何一部電影,如果剝離了它賴以生存的土壤,那麼這樣的作品本質上也就變得一無是處。《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日韓合拍電影,原版中除了導演郭在榮是南韓人外,整部電影的創作拍攝過程都是在日本完成,所以地震這樣一個在日本已經司空見慣的災變在電影中的體現是非常自然的,並且電影在情感鋪墊上也有著日韓風格的較好融合,所以《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即便沒有一個夯實的時空邏輯,但其所一展的純愛仍舊打動人心。
新版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將原故事的背景換成了重慶,電影中的角色也都說起了重慶方言,而主人公則由寂寞的大學生次郎變成了重慶的小導遊方元,這些改動其實在伊始讓我錯以電影會有一個全新的故事,然而隨著劇情的展開,電影的劇情走向與日版如出一轍,於此同時電影在情感鋪墊上則遠遜於前作,不知節制的情感濫用,浮誇造作的包袱,使前作原本尚能讓人動容的情感化作了虛無,劇情邏輯的詬病暴露無遺。
翻拍並不是一件壞事,好的藍本也為翻拍電影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先天優勢,但翻拍電影不等於複製電影炒冷飯,拿《小婦人》舉例,雖然電影同樣珠玉在前,但新版的《小婦人》賦予了原作以新的解讀,靈動鮮明的女性人物群像,使電影更為飽含現代意識。那麼《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呢?電影表象上看似植入了不少重慶的本土元素,但電影卻忽視了這些外在的改變並不能真正去使一個日韓科幻故事被嫁接到中國。
所以在本土化的外殼之下,新版《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無論是從時空科幻的立意,還是主線結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與時俱進的新穎,我看到的只是一箇中國導演對他國電影笨拙的臨摹,而這個故事本質其實有很多日式的情感表達,甚至於地震這場災變都並不太適用於中國,可笑於電影對原作這些劇情愚鈍的照抄,儼然將一部情感真摯的純愛電影變成了一部關於重慶的旅遊宣傳片,這樣的翻拍既沒有誠意,更沒有意義。
如果說多年前的郭在容,在《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中賦予了一段人與機器間,跨越一切的美好純愛,那麼多年後的這場糟糕愚蠢的翻拍,讓人感受到只有如機器般冰冷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