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9月11日,在經過一系列延期、撤檔,退檔甚至轉為線上點播之後,好萊塢大片《花木蘭》終於在各大影院上映。

作為迪士尼近年來最貴的一部動畫改編真人電影,《花木蘭》製作成本預算高達2億美元,從籌備開拍製作到上映耗時將近4年的時間,是萬眾矚目的好萊塢大片之一。但萬萬沒想到,最後卻落得個口碑、票房雙撲街的下場。

正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從定檔到上映,關於《花木蘭》的負面評論就席捲而來。有網友嘲諷道:“你當成童話看也就不彆扭了。”“不要傳播《花木蘭》的資源,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花木蘭》在內地上映三天票房超過1.57億元,首周成績便已躋身年度進口票房前三甲。但該片週日票房環比跌33%,僅收穫4000萬元。

回首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次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掀起眾多網友的一波熱議,有細心的網友統計到,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但是,吸引力終究沒能帶動票房。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樣一部“精心製作”的好萊塢大片落得如此境地?

“黑天鵝”下的正版與盜版同步上線是否正確?

今年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橫掃”眾多行業,對全球電影行業也造成了巨大沖擊,從電影院禁止營業到營業後的上座率限制,使得《花木蘭》的上映之路變得異常坎坷,一波三折。原本應該在今年3月底就和全球觀眾見面的《花木蘭》,經過一再延期之後,最終迪士尼不得不放棄了在全球大規模公映的計劃,轉而改為自家流媒體Disney+與部分尚未開通該服務地區影院同步發行。

9月4日,《花木蘭》在北美及全球其他一些市場上線流媒體Disney+,並以29.99美元(約合人民幣209元)的價格進行付費點播。而在點播之前,使用者還需先交6.99美元月費成為Disney+會員,才有資格付費點播。

一般來說,美國電影票價在10美元以內。《花木蘭》線上點播的高定價,這個看似無奈之舉,其實是迪士尼背後的精打細算。

線上點播起到了發行和宣傳的雙重作用,一石二鳥,願意付錢的觀眾就直接付費線上點播,覺得貴了,不願意付費的觀眾就去線下影院,給他們一種線下影院票價比線上點播要便宜的感覺。

而新片高價進入迪士尼+平臺,對平臺本身來說又是一種推廣。此前,環球影業出品的《魔發精靈2》作為第一部“網路首發”的好萊塢影片,三週賺了1億美元,令業界振奮。這次,迪士尼也下手了,嘗試“院網同步”。

但事實卻證明迪士尼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隨著影片在流媒體的熱映,《花木蘭》的高清資源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內流出,這不僅讓其票房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並隨著盜版資源在社交平臺的層層傳播,影片本身的低口碑也連續不斷,最終爆發。不少海網路友選擇支付29美元先睹為快。豆瓣在9月5日公佈了其評分,開分即5.9分,此後一路下跌。隨著9月11日其在內地首映,其評分已經跌至4.9分。

由此看來,《花木蘭》的最終票房引人擔憂。

被西化的花木蘭也想打動中中國人?

現在,北美等國際市場疫情還是比較嚴重,高投資的《花木蘭》單純靠北美市場或者是國外市場回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從9月25日開始,國內影院市場裡面的上座率已經提升到了75%,只有在中國電影市場才有回本續命的可能性,中國電影市場也是目前全球最佳電影市場。

可事實是,《花木蘭》不僅沒能俘獲我們中中國人的心,還傷透了我們的心。

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花木蘭的人物形象設定上。眾所周知,在中國,花木蘭原本是古代巾幗英雄,她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而電影卻將花木蘭大大西方化,打造成一個有種族天賦的少女,體內藏著一種叫“氣”的超能力,而這個所謂的“氣”的超能力也一直沒有說明是如何而來,只有主角花木蘭自己能將體內的“氣”激發出來,最終殺死強大的外族侵略勢力,隻身一人拯救皇帝,完成保家衛國的使命。這種沒有完整的人物成長路徑、簡單粗暴的人設,硬生生地把花木蘭說成了一個魔幻故事,飽受詬病。

除了人物形象,《花木蘭》從外到內被中國人吐槽的“體無完膚”,然而,這也是事實。

從90年代既視感的定檔海報,到錯誤的場景,到莫名其妙的神劇情,到奇怪的妝容,再到混亂的影片結構,都使國內的廣大觀眾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從劇本、美術、剪輯、配音、動作設計上,在許多網友眼裡,《花木蘭》可謂是達到了360度全方位的崩塌。

《花木蘭》迎來了全面差評,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這不禁惹人懷疑:迪士尼能拍好真人版電影嗎?

迪士尼難道拍不好真人版電影嗎?

將動畫電影改編成真人版,迪士尼早已不是第一次。

像《灰姑娘》《獅子王》曾被批評照搬動畫,《沉睡魔咒2》也曾被指挪用異國文化。這些真人版改編作品不受觀眾待見的原因,或許與兩者截然不同的創作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動畫作品可魔幻、可童話、可超現實,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然而真人作品卻更考驗導演講述故事的能力,並且要通過鏡頭、服道化、場景等多種手段來使觀眾沉浸到故事中去。

這就意味著,動畫作品不可能完全實現真人化。就拿真人版《花木蘭》來說,“木須龍”一角的缺失,部分則是出於技術手段的原因。

但迪士尼也有成功的改編作品,如去年上映的《阿拉丁》就好評如潮。有業內人士認為,《阿拉丁》之所以獲得國內觀眾認可,一方面是劇情架構基本還原了1992年經典動畫版本,同時新版還對內容進行了更多補充使作品更加飽滿。

此外,在2017年上映的真人版《美女與野獸》,曾以12.6億美元的成績成為了全球年度票房榜亞軍,還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在這部真人版作品中,不僅加強了敘述的流暢性,增加的大量歌舞表演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並通過各種細節調整塑造人物性格。

此外,該片中女主角的服裝造型也成為整部電影的一大看點。片中女主角Bella與野獸共舞時的那套黃色晚禮服,裙襬處的裝飾,由施華洛世奇的2160顆水晶鑲嵌而成,整件晚禮服耗時12000小時。

而在真人版《花木蘭》中,據官方透露,其40多人服裝團隊工作超過3個月,製作出2062件戲服配件道具、1104件頭飾配件、250頂帽子。

然而在全片中,真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只有花木蘭那套最鮮明的紅色戎裝。

迪士尼或許並不是拍不好真人版的改編電影,只是看如何拍而已。

END

圖片:萬姍紅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趙文卓新作殺青待映,但想要複製《戰狼》的成功可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