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魯豫,大家都已經把她當成了一個笑話。
“我不信”的梗早已刷屏了各個社交媒體平臺。
早些年我一直很喜歡看魯豫的採訪,只有在她的採訪中才能獲得一些不一樣的資訊。
即使今天,魯豫在被全網嘲的情況下,我看了她主持的《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依舊覺得很好。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魯豫的採訪尷尬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她並不順著嘉賓走。
早些年,那還是一個媒體掌握話語權的時代。
明星哪有現在的架子,他們在媒體面前儘可能的保持低調。
那個時候,採訪節目的主持人還可以掌控節目的流程。
如果你有看過歐美國家的訪談節目,你會發現這些主持人問的問題也很犀利。
美國有一檔叫《扎克咖哩飯的蕨間訪談》的訪談秀,主持人是《宿醉》的男主角之一紮克·加利凡納基斯。
他在採訪布拉德·皮特時這樣問:
“你跟安吉麗娜·朱莉是一見鍾情嗎?像《老友記》裡羅斯第一次見到瑞秋那樣?”
這就好比,主持人問周杰倫:“昆凌聽了你給侯佩岑寫的那首《我不配》有沒有吃醋?”
這種節目要是換個地方,估計觀眾都能罵死它!
可惜,今天的時代是粉絲的時代,粉絲代表的偶像自然就成了誰都不敢惹的“寶寶”。
或者說,明星背後的資本成了話語權的掌控者。
媒體和明星的角色互換了。
魯豫用昨天的態度去問今天的嘉賓,自然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不用說魯豫,如果你看過《圓桌派》,像竇文濤那樣知識淵博、幽默風趣的人,彈幕裡總有人罵他。
——只是因為他不小心搶了嘉賓的一句話。
實事求是地講,很多媒體挖出以前明星的料都是在魯豫的採訪中找到的。
比如前段時間仝卓引發的娛樂圈學歷大地震,人們從之前的採訪中挖到了賈乃亮的料。
對話內容就出自魯豫的採訪節目。
網友對魯豫的嘲諷始於梁家輝那一期節目。
梁家輝那個視訊我看了,有一說一,魯豫問的沒毛病。
梁家輝是一個極其隨性的父親,他對於自己子女的戀愛結婚完全放任自由。
可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父母,包括港臺,或多或少會對子女的婚姻提出自己的看法。
所以,魯豫的刨根問底不是沒有理由。
如果你多看幾期魯豫的採訪節目,你就會發現她是站在觀眾的立場上和明星對話的。
大多數人會對明星的一些言行提出質疑,粉絲除外。
所以,她在節目裡經常會有“我不信”,“我不能理解”這樣的話。
拋開對魯豫的偏見,明星的這些行為和想法你也無法理解。
今天的採訪者大多都是順著明星走的,不該問的不能問,問了很有可能翻臉;
問的問題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回答,千篇一律。
一個明星參加一個採訪節目和參加十個採訪節目基本沒多大區別。
長此以往,這種訪談節目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最近發生的徐崢事件就是典型的明星佔據話語權的一個例子。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這件事情,我簡單地說一下來龍去脈。
有很多網友包括我自己看到這篇文章之後的第一反應是“職場霸凌”,確實這件事情和徐崢沒有直接關係。但細思極恐。
許多網友會說:明星干涉採訪稿,這不是常態嗎?
就是這個“常態”,才讓人更擔憂。
明天很有可能稿件由他們撰寫;後天,這家報社就變成了明星的私有財產。
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所有媒體都在為明星唱讚歌呢?
到那時,我們還能義正言辭地說“這是常態嗎?”
媒體從出現的那天起,它最大的責任就是監督。
卓偉、趙五......假如沒有這些人,你們有多少人能知道“那些人”的真面貌呢?
媒體的存在從來不是取悅某一個集體或者某一個人,他們唯一需要負責任的是觀眾。
魯豫從2002年開始做採訪節目,她幾乎訪問遍了所有有名有姓的明星,一直到今天,沒有任何一個訪談節目能超過她。
你說她情商低,我卻說她敢於提問。
今時今日,“情商高”早就成了一個爛大街的詞。
周杰在《吐槽大會》上這樣說:
現在管虛偽不叫虛偽了,叫情商高。那我就是情商低。
希望這個世界情商低的人多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