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徐克導演25年前的一部老片子——《斷刀客》,引起了新一輪的武俠熱。

當年票房大敗的電影,被譽為徐克之恥,但現在,三萬人打出了8.1的高分,堪稱大型真香現場。

這部電影的逆襲之路,還要從趙文卓扮演的孤兒定安說起。

定安從小跟隨師傅鑄劍,他一直追問師傅,自己的生父究竟姓甚名誰,師傅始終閉口不言。

於是定安選擇去問他的仇人——飛龍,他帶著父親留下的斷刀走了,師傅的女兒小靈騎馬去追,路上卻遇到賊人;

定安回頭來救人,卻在爭鬥中丟失一臂,掉落懸崖……

典型的武俠路線,滿足傳統武俠裡身負血海深仇的主角掉落懸崖大難不死習得神功的路線。

電影無論是動作還是音樂,都是中中國產武俠影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當年為何反響平平?

每一位80,9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本被沒收了的武俠小說。

二十年前,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播出,主題曲《難唸的經》整整傳唱了二十年。

有人說,降龍十八掌都學會了,還是沒有學會《難唸的經》。

喬幫主扛著音響霸氣出場,一套接一套的掌法打得天昏地暗,是很多80、90後共同的記憶。

有人說,金庸、古龍把武俠寫到了盡頭。

但是金古之後,真的再無武俠嗎?

是的。

文化土壤的流失、日新月異的審美變化,讓武俠成為了一種過去時。

網路小說、手機電影興起以後,群眾口味逐漸加重,傳統武俠已經不再滿足人們獵奇、新鮮的胃口,武俠時代,徹底宣佈落幕。

或許有人會說,武俠只是換了一個戰場,換到了劍靈、天涯明月刀、笑傲江湖這些網友使用者的身上;

然而我要很獨斷的說一句:真正的武俠,早就不見了,現在留下的,僅僅是古風。

天刀、逆水寒、劍三這些聚集了百萬使用者的武俠遊戲,不過是打著武俠招牌的割韭菜機而已;

那些遊戲人物的模型,就像從同一家醫院出來的南韓小姐姐一樣,換個引擎重置一下,就成了一個新的ip。

鳳歌,小椴,時未寒,孫曉,方白羽,李亮,楊叛,步非煙,蕭如瑟,扶蘭,夏洛,楚惜刀,沈纓纓,夏生,慕容無言,三月初七……

你很難想象,這些看起來中二氣息十足的名字,曾經佔據了武俠時代的半壁江山;

然而,現在幾乎無人再提起這些名字,甚至於,連我自己都很難相信我們曾經經歷過那樣一個人人都幻想著提刀上馬仗劍天涯的時代。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曾經人人傳誦的句子,被高束在經典語錄貼吧上,每個細節似乎都在提醒著你:

武俠已死。

1971年,張徹導演的《新獨臂刀》上映,由姜大衛主演。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身懷絕技的白衣少俠雷力遭人陷害,自斷一臂,流落江湖的坎坷際遇。

電影獲得了第九屆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剪輯獎,放到現在來看,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演員的動作寫實而美觀,導演用快來表現武鬥的激烈,用慢來表現人物的心理,營造出一種酣暢而悲涼的氛圍。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開啟了武俠時代的黃金年代,自1971年之後;

《空山靈雨》《少林寺》《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臥虎藏龍》等一系列的經典武俠電影如百花齊放,層出不窮。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武打片也成為了當時國際影史上靚麗的一朵奇花,很多武俠電影走出國門,被外中國人所熟知。

然而,武俠電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上世紀20年代,中國電影最賣座的也是武俠片,其中有一部《火燒紅蓮寺》堪稱武俠的標杆之作。

到了70年代,武俠電影已經開始走向了國際市場,其中當然有著一代宗師李小龍的功勞,《唐山大師兄》《龍爭虎鬥》等電影,讓外中國人一下子記住了來自東方的神祕武術。

1978年,袁和平任用成龍作為《蛇形刁手》的主角,開創了喜劇武俠的先河,成龍一炮而紅。

經過十年的過渡期後,時間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徐克導演的《笑傲江湖》、《黃飛鴻》、程小東導演的《仙鶴神針》引爆收視熱場。

那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黃金時代,見證了一大批林青霞、李連杰等人的演技、顏值巔峰,那些年,不看武俠,都是一種落伍。

然而,煙花易冷,人事易分。

隨著外來文化的侵襲,綜藝、偶像劇、肥皂劇逐漸成為了觀眾的心頭好,武俠日漸式微。

時至今日,短短二十年,滄海桑田;

武俠,再無人肯提及。

我們去年送別了金庸,千禧年後送別了武俠;而在更遠處,我們早已送別了那個一人一蕭一馬一壺酒的江湖。

為什麼喜歡武俠?

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武俠裡的刀光劍影,恩愛情仇,而是那些在平凡裡發光的崢嶸歲月。

1985年《中國青年》卷首語上,有一句話,一句很簡單的話:

“這是一個壯懷激烈的時代”。

一個充滿著人文主義關懷,人人都可以談夢想的年代,才是武俠紮根的土壤。

那些年,江湖不止存在於溫瑞安,不止存在於金古,不止存在於書卷間;

它還存在於夜上眉梢時的路邊燒烤攤;

存在於北漂青年裝滿夢想的枕頭裡;

存在於寒門學子星夜裡的筆尖之下。

那些年;

17歲的黃光裕夜襲北京,理由無它,“北京很大”;

那些年;

27歲的王石,還在深圳建築工地上打零工的他,在吊塔的朦朧燈光下,演繹著別樣的《蕭蕭班馬鳴》;

那些年;

馬雲剛從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畢業,懷揣著對江湖的一顆嚮往之心,在課堂裡給學生們講他心中的江湖;

那些年;

我們都很忙,又都很閒,在那樣拮据而又充滿希望的歲月裡,像武俠小說裡的主人公,錦衣夜行,腰間一壺酒,膽氣兩邊生。

時光荏苒,韶華易逝。

現在的那些人,那些江湖中人,都已結婚生子,各奔前程;

有的出人頭地,名譽加身,有的碌碌無為,懷才不遇……

但是隻要一捧起曾經讀過的那些武俠小說,只要一聽見熟悉的背景音樂,似乎又回到了那些意氣風發的日子。

江湖,什麼才是江湖?

江湖是人情世故;

是歲月崢嶸;

是以夢為馬;

是經久不逝的記憶。

我們都曾經身處江湖,到現在退出武林。

直到後人問起;

才悠悠地說:

大人,時代變了啊!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異靈靈異2002年輕時的謝霆鋒到底多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