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中國導演趙婷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訊息,刷爆了國內電影圈。
回溯過去,我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有著輝煌的歷史。
侯孝賢(《悲情城市》)、張藝謀(《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蔡明亮(《愛情萬歲》)、李安(《斷背山》《色,戒》)、賈樟柯(《三峽好人》),加上趙婷,共有六位華人導演,斬獲了8次威尼斯最高榮譽。
人們就選角是否合適、影片能否還原張愛玲筆下的曖昧情調,吵得不可開交。
這也難怪,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再到這部《第一爐香》,許鞍華是改編張愛玲作品最多的導演,但卻不是詮釋得最好的那位。
巧的是,公認最好的“張愛玲作品改編電影”,正是上一部獲得金獅獎的中國電影——《色,戒》。
我自己也很驚訝,竟然從沒跟大家聊過《色,戒》。
可能是因為它一直都是一部榮譽與爭議並存的作品吧。
每每聊到《色,戒》,很多人比起電影本身,更想知道片中的大尺度是不是假戲真做、李安為什麼要在諜戰片中加入那麼多情色元素,還有人口誅筆伐影片有美化漢奸之嫌……
持此想法的人,除了好奇心作祟,未免把本片看得太過複雜。
其實《色,戒》沒那麼神祕,只是一個特殊時代的愛情悲劇。
01坦白說,《色,戒》的諜戰篇幅不多,就是一群排演愛國劇的學生突發奇想,要殺一個真正的漢奸過過癮。
驅使他們行動的,有愛國熱情,有盲目天真,但更多的,是鄺裕民個人的報仇執念。
後來行動受阻,內部的各種抱怨甩鍋,都證明了這是一次意氣用事的衝動之舉。
如果真想殺掉易先生,其實有不少機會。
初次見面,他們有槍,又是開自己的車,完全可以幹掉易先生再逃跑。
當然,這種“只要有機會碰面就能成功刺殺”的合理推測,對於還是學生的他們來說,難度大了點。
但是緊接著,他們又錯過了第二次絕佳的刺殺機會。
易先生獨自把王佳芝送到家門口,車子和司機隔得老遠,五個人拿槍持刀,躍躍欲試,可終究還是輸給了勇氣。
對於這樣並不光彩的失敗,鄺裕民後來總結為——多幼稚,真是荒唐!
是啊,幼稚、荒唐,他說的明明白白。
可三年後,加入組織,在老吳的帶領下,刺殺計劃的行動方案有任何改變嗎?
並沒有。
老吳也說的明明白白,他老婆孩子都被易先生殺了,卻仍可以跟易先生隔著一張桌子吃飯。
換句話說,老吳這種級別的人,早就摸到了易先生身邊,有無數次暗殺機會,可他沒有動手。
留著他,是因為他有比死亡更高的價值。
言下之意是,“我可以殺你,不殺而已”。
怎麼看,主動權和勝算,都掌握在我方手裡。
但事實卻是,在王佳芝之前,老吳派了不少精幹的女間諜,全都一敗塗地……
這就讓《色,戒》的諜戰戲矛盾重重,漏洞百出,讓人懷疑我方智商。
好在,影片的重點不是諜戰,而是愛情,更是戰亂背景下的情慾糾葛與人性異化。
這場愛情戲的主角,不是王佳芝和鄺裕民,而是被裹挾進場的女演員和臭名昭著的大漢奸。
02王佳芝,一個生長在上流階層,卻因父母離異而被拋棄的女大學生,自帶一股文藝青年的倔強和亂世孤鴻的敏感。
在那個國破家散的動亂年代,王佳芝的愛好,是觀看外國愛情影片。
及至動情處,影院一片安靜,只有王佳芝哭得不能自已。
可以說,王佳芝是一個天賦型演員。
她生來具備了演員的基本素養——本能的感官反應,強大的共情能力。
沒過多久,她成為話劇社的當家花旦,主演愛國劇,獲得滿堂彩。
這不僅讓她享受到表演的愉悅,還得到了一種崇高的成就感。
因此,響應鄺裕民的號召,假扮成麥太太,加入刺殺計劃,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第一次見易太太,王佳芝應對自如,堪稱演技實力派。
她的一秒入戲、大方得體,跟男生們的神色慌張、額頭冒汗相比,高下立判。
這次見面給易太太留下了深刻印象,讓“麥太太”的登堂入室成為可能,也讓王佳芝走向了犧牲肉體和靈魂的不歸路。
影片的第一場情慾戲,是王佳芝和樑潤生演練床事。
此時讓她最痛苦的,不是自己的身心創傷,而是沒能站出來的鄺裕民。
初夜的喪失與初戀的夭折,以一種不可逆轉的方式,改變了王佳芝和鄺裕民。
他們一個是身不由己,一個只能無奈嘆息。
後來,一切安排妥當,準備行動之前,鄺裕民激動地吻了王佳芝,卻被王佳芝推開了。
因為三年前,正是鄺裕民把她推向了樑潤生,推向了易先生……
這遲到的愛,再不可能了。
此時的王佳芝早已活成了“麥太太”,住進易先生家裡,成了漢奸的情婦。
麥太太與易先生,就像“色”、“戒”這兩個字的活體意象,二人在色誘與戒備的情慾攻防戰中,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極致虐戀。
03而這場“色戒”之戰的主動權,從一開始就牢牢地握在麥太太的手裡。
她在易先生、太太團和組織之間,縱橫周旋,如魚得水,把易先生家的桌和床,當成了自己施展表演的舞臺。
麻將桌上,她看懂了太太團比官階、拼鑽戒的女人政治,讀懂了牌局除了是大家熟絡關係、交換利益的地方,也是易先生心照不宣的納妾場所。
每多看一遍,就多一樁姦情
於是,麥太太故意一輸再輸,藉著牌局的潛規則,從麻將桌轉戰到床上,一步步俘獲了易先生。
但這時,她很清楚自己只是易先生眾多洩慾工具中的一個,雙方都還在試探警惕之中。
而讓他們關係更進一步的,是易先生一反常態地聊起工作。
他的瘋狂抱怨和無能狂怒,像是一種示弱,因為他把自己最深的恐懼暴露在了麥太太面前。
麥太太突然意識到,令人不寒而慄的易先生,也不過是汪精衛手下賣命的一條狗,只有在和自己做愛的時候,他才感覺到自己活著。
這種在死亡的恐懼下尋求片刻的歡愉,以及對生命的微弱掌控感,無論是被家人拋棄的王佳芝,還是被組織利用的麥太太,都能感同身受。
麥太太與易先生,實是處境相似的淪落人。
到了這一步,性愛便不再是雙方陰謀較量的手段,而更像是一種交流取悅的方式。
片中著重描繪了三個具體場面。
第一場,麥太太被易先生粗暴突襲,展現了這個特務頭子的的變態扭曲;
第二場,兩人緊密相擁的姿勢,是他們在痛苦與歡愉中尋求和解的勢均力敵;
第三場,他們在象徵著死亡的槍旁邊,達到了水乳交融。
而這次,麥太太完全反客為主,真正做到了可殺卻不殺。
這標誌著麥太太,或者說王佳芝,已經愛上了易先生。
鄺裕民和老吳永遠不明白的一點就是,王佳芝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她除了美色和表演外,還付出了真情。
只有真情,才能換得信任。
而易先生,當然,也深愛著王佳芝。
只不過他的愛,是霸道Quattroporte式的。
從第一次看王佳芝試穿旗袍,到最後一次看王佳芝試戴鑽戒,他都只說了兩個字,“穿著”、“戴著”。
這近乎命令的口吻,傳達出的不止是喜愛,還有安全感的承諾。
正是這個承諾,同鴿子蛋一起,擊潰了王佳芝的心理防線,讓她選擇放走了易先生。
事情敗露後,王佳芝掏出藥丸,準備自裁。
不過,她終究沒有吞下這枚藥丸,而是選擇被抓後與同伴們共同赴死。
此時的大家,心境已截然不同。
“自認”為國而死的人,充滿了恐懼、憤恨和惱怒;
甘願為愛而死的人,反而有種視死如歸的淡然與從容。
鄺裕民們是真的愛國,只不過沒能抵過死亡的恐懼;
王佳芝也是真的愛易先生,她的愛超越了死亡。
整個故事,對於愛國、愛鄺裕民、也愛表演的王佳芝而言,是個悲劇。
但對於只愛易先生的麥太太來說,卻是最好的結局。
04《色,戒》最大膽的,就是敢於把政治正確語境下強行劃分高低的兩種價值觀念,放到特定歷史背景下,重新解構和探索。
鄺裕民提出刺殺易先生時,說過一句豪言壯語:“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汪精衛的愛國詩《被逮口占》。
1910年,汪精衛和同盟會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清廷判他“大逆不道,立即問斬”,汪精衛在獄中寫下此詩,表明慷慨赴死的決心。
可見,汪精衛也曾是一腔熱血的愛國青年,後來走上“和平救國”的漢奸道路,站在歷史的節點上看,更多也是因為時代的迷霧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大家都在摸索前進,誰又敢斷定哪一條是正確的道路呢?
其實,對於本片的創作理念,李安自己早就說過:
“剝去政治立場、愛國主義這些人類社會後天建立的道德框架與觀念目的,人的價值,始終是在那些更為普遍、恆久而本能的東西上。”
當年,《色,戒》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張藝謀作為評審團主席,把金獅獎頒給了李安。
同年11月1日,影片順利在大陸上映,雖有刪減,但基本都是大尺度床戲,而無關價值取向。
可見,影片的藝術表達,從一開始就獲得了業界與審查的一致認可。
今天若有人還拿《色,戒》的尺度說事兒,就真的太不懂事兒了!
-
1 #
-
2 #
哎!這電影我看了不下五十遍,就是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太深奧了,
-
3 #
這電影我就看了那麼一點,其他的沒看
-
4 #
政治正確語境下強行劃分高低的兩種價值觀念,放到特定歷史背景下,重新解構和探索。最棒的一句話,畫龍點睛!
-
5 #
沒看懂,王真的喜歡易直接提早告訴易就行了。她這樣做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同伴
-
6 #
沒看過,意思可能是感性高於理性,再優秀的特工也得在人性面前低頭
-
7 #
看原著,這批抗日愛國青年更加不堪
-
8 #
因為她愛他,跟他身份無關,所以才能從容淡定
-
9 #
電影是後人用自己的想法拍的。歷史是前人用命闖過來的。不要為自己的想法而強行剝離前人的信念。
-
10 #
影片太優秀了,看過四五次,每次都是看精彩片段就快進。現在都不懂全片的內容。
-
11 #
這麼好的片子 到現在都沒看過完整劇情 只知道是個間諜片
-
12 #
到現在也沒有看過。不過這篇文章解說的很到位
-
13 #
我到現在都沒有看過,到哪看?
-
14 #
假裝有相片!過分了
-
15 #
有多難明白?這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視覺,人性高於一切。
-
16 #
看似高深,其實故弄玄虛。一個簡單的故事貌似要揭開深層的人性,其實表達的東西簡單而膚淺!
此片太高深了!看了幾十遍未刪減版根本沒看完整看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