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殺手的名字叫抑鬱症
9月16日是喬任樑離世的第1459天。
大家又在想他了。
喬媽媽在網上晒出舊照併發文:
“媽媽沒有一天不在想你,即使大雨大風,媽媽也會如約而至”。
好友陳喬恩凌晨晒出粉色天空照片,四年來,她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悼念自己的老朋友。
粉色也正是喬任樑生前最喜歡的顏色。
四年前的這天,這位28歲的帥氣大男孩在絕望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四年後的這天,曾經讓他一度絕望的“殺手”卻依舊囂張。
這名“殺手”有一個可怕的名字:抑鬱症。
這個再也不會更新的微博成了抑鬱症患者的樹洞,“吞噬”著他們的痛苦、無助和不知所措。
也成了唯一袒露心聲不會被視為脆弱的地方,就像一座抱團取暖的廣場。
“我犯了一個大錯,就是生而為人,卻對不起那麼多人。”
“我時常一個人走很長的路,在起風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一片落葉”
“有隻鸚鵡因為抑鬱症拔光了自己的毛,大家都覺得很好笑,只有我覺得不開心。”
“晚安,很煩那些指責自殺還把自己當救世主開導愚民一樣的人,不要強迫想走的人留下。”
……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根據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資料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情況調查中,有73.6%的受訪者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中國每25萬左右自殺人群中,一半以上是抑鬱症患者。幾乎每20秒,就有一人因抑鬱症自殺。
在某雲搜尋“抑鬱”的關鍵詞,往往能搜到一些播放量極高的歌單。
在很多人眼中,這些抑鬱症患者和普通人無異。
可實際上,“沒有什麼症狀”,恰恰是最嚴重的症狀。
表面是正常人,內心卻早已潰爛極致。
極力掩飾,只是為了保留最後的一絲尊嚴。
而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來,離開就是決然而然的事。
因為不被理解的痛苦無人能夠承受。
02每一個抑鬱患者都是一座孤島
幾天前,已故南韓女星崔雪莉紀錄片《哪裡讓你覺得不舒服》播出,引起一片爭議。
這段由南韓MBC製作的紀錄片,再次將已離開一年多的雪莉帶回了福斯的視野。
她生前就活在風口浪尖中,很多人都不喜歡她,肆意辱罵她。
去世後還要被親人消費。
曾經她說自己從小就有社交恐慌症。
很小的時候自己最親的人就不在身邊,為了生存,要常看人眼色行事。
心理很脆弱的她,時刻想要他人的關注去溫暖自己。
16年,雪莉與男友的戀情結束,在這人生的低谷,一度崩潰的她,無論她怎麼向身邊的人請求幫助,卻沒有一個人向她伸手,包括自己的家人。
每天在黑粉謾罵中生活,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對一個年輕的女孩而言如同噩夢。
從那之後,雪莉變了,大家都覺得她是一個不正常的女人。
其實孤單的雪莉更想要做自己,想要好好活著,但那些中傷她的話就像利刃,一點點抹去了她生活的勇氣。
每個人的心理能承受的壓力極限都不同,而她手上的傷疤就很好地說明了這點:她受夠了這樣的生活了,她想要獲得解脫。
在她死前的最後一場直播裡,她很委屈地說:還是討厭罵人,要是大家說得更溫柔一些就好了。
雪莉在生前做了很多離經叛道的事情,可這正是她的求救訊號。
就像每一句“我很好”的背後,都有可能藏著一句“救救我”。
在紀錄片中,雪莉多次呼籲:
“為什麼要因為我被罵呢,都是很善良又可愛的朋友,感覺有很多人唯獨對我戴著有色眼鏡,也更加了解我一些,觀眾朋友也請疼愛我一些吧,記者們請疼愛我一些吧。”
可惜,沒人聽得見她的聲音。
最終,抑鬱就像一個魔鬼,控制著她的身體,驅使她走向了極端。
曾經所有罵她的人,在她去世的一刻都閉了嘴。
人的寬容總是容易留給死者,當你開始死去,全世界突然愛你。
是不是很諷刺。
沒有抑鬱過的人,永遠不知道抑鬱症有多麼可怕。
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是一座孤島,他們將自己困束其中,雖不斷掙扎出逃,卻又不得不妥協。
抑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許多的人都在笑著自殺。
連死都不怕的人,最怕的其實是活著。
03真的,我是病了,不是矯情
抑鬱,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是一種病。
抑鬱最明顯的症狀是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
據研究,患病後,大腦海馬體發生顯著變化。
海馬體是我們大腦當中負責記憶和認知功能最核心的區域。
這個區域的萎縮通常對應著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的下降和抑鬱的情緒狀態。
正常大腦(左)與抑鬱症患者大腦(右)海馬體大小對比
所以去指責一個可能得了抑鬱症的人無病呻吟,這無異於是殺人誅心。
很多人前開朗微笑的人,內心可能正在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
只是不說而已。
因為說了,你可能也會以為他是矯情,得到的只能是嘲諷,而沒有一絲幫助。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抑鬱患者的婆婆說起自己的兒媳:
我一直知道她有“憂鬱症”,我告訴她你要想開一點,你有兒女有老公有房子,什麼都不缺,好好休養,會治好的。
可她就對我說了一句,我只想跳樓。
這個婆婆一臉的無法理解。
抑鬱症在最初就很容易被人貼上“矯情”、“對自己不負責的”、“不夠堅強太脆弱”這些標籤。
微博上曾列出了患上抑鬱症的十個跡象:
孤立自己;生活雜亂無章;不注意衛生;睡眠不好;容易被小事影響;飲食紊亂;缺乏動力;逃避問題;自我憎恨;生活在恐懼之中。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釋出了一份《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其中明確了抑鬱症防治四類重點人群是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以及高壓職業人群。
這其中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前幾天發生過一起令人心痛的新聞。
8月22日,在四川瀘縣,一名15歲女生從25樓一躍而下,與樓下接住她的父親雙雙身亡。
經調查中發現,女孩患有抑鬱症;與親戚朋友交談的過程中,曾多次流露出悲觀情緒和輕生的念頭,可是沒人在意。
她牴觸鋼琴課,曾努力過主動去學,也嘗試過堅持。
可終究敗了下來,讓自己的花季提前枯萎。
除了兒童抑鬱,產後抑鬱在很多時候也是一個盲區。
4月底,長沙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自己5個月的二胎寶寶跳下了樓,母女倆當場身亡。
得知妻女的死訊後,丈夫悲痛欲絕:“知道她有產後抑鬱,之前有一點症狀,但沒想到這麼嚴重。”
家人明知她病了,卻沒有重視。
即便接受過再高文化的薰陶,也沒能逃過產後抑鬱的魔爪。
調查顯示,60%~80%的女性在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其中20%會發展成產後抑鬱症。
有人疑惑:她自己想去死可以,為什麼要拖上孩子!
她們帶孩子一起,並不是狠心,而是太愛孩子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語,叫“擴大性自殺”,又稱“憐憫性殺親”。它是抑鬱症患者殺人的原因之一。
當患者決定以自殺來擺脫痛苦時,想到自己的親人活著也會遭受“痛苦”,於是會將自己的配偶或兒女殺死後自殺,一起“解脫”。
心理學博士Richard O'Connor在《走出抑鬱》一書中說:
“抑鬱本身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情感的喪失,是將你與世界隔離開來的厚重簾幔,並同時傷害著你;它不是悲傷或者痛苦,它是一種疾病。”
由於對抑鬱症缺乏正確的認識,以至於,公眾對於抑鬱症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心理承受力差的人才會得抑鬱症,出去走走,放鬆一下,睡一覺就好了。
以至於造成了太多太多無法挽回的遺憾。
而只有把抑鬱當成肉眼可見的疾病,他們才會被看見,被接納,被治癒。
所以請善待我們身邊這些病得很重的“正常人”吧!
04走出抑鬱,需他渡更需自渡
丘吉爾曾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他說過一句話: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黑狗”後來被引申為抑鬱症,一個人難以擺脫的陰暗情緒。
而要打敗這條黑狗,除了需要醫生、家人的幫助,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內心的堅定。
有一顆願意療愈的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走出來。
《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經過一系列掙扎後,最終鼓起勇氣坐在了醫生面前。
醫生告訴她:當你坐到這裡時,就已經治癒了一大半。
對於抑鬱患者,最難走出的,恰好是求助的這一步。
除了求助醫生以外,家人的理解和陪伴也很重要。
家人才是病人治病的“良藥”。
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給患者足夠的關注,才能安撫他們孤寂的靈魂。
溫州的愛跳舞的小英夫婦前段時間火爆全網。
夫妻倆跳著自創的曳步舞還走上了央視的舞臺。
看著舞步輕快、活力十足的兩口子,卻不知丈夫在不久前還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因為一起嚴重的車禍,丈夫患上抑鬱,整夜的失眠,不敢一個人獨處,妻子每時每刻都陪伴在身邊。
妻子一直愛跳舞,沒有時間出去,就在家裡跳。也順便拉著丈夫一起。
沒想到,丈夫學會了跳舞,音樂一放所有煩惱都沒有了。
漸漸地,在妻子的陪伴下,他痊癒了。
其實當意識到自己有不良情緒時,多找朋友聊天,或者通過自己的特長把負面情緒發洩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曾經一位患產後抑鬱的90後媽媽給整條街的欄杆織了毛衣。
憑著自己的愛好,最終走出了抑鬱的陰霾。
生活實苦,更需自渡。
相信每個人都是愛自己的,但每個人都有不可與人言說的苦楚。
如果有一天,你身邊那個活潑愛笑的朋友告訴你,他壓力很大生活很難。
請你不要以為他在矯情,無病呻吟,他可能正剛剛哭過一場,吃了很多的藥。
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你在他身邊。
願悲劇不再發生,
願天堂沒有抑鬱,
願溫暖一直陪伴人間,
願世間一切值得善待。
文:紫蘇
-
1 #
-
2 #
窮人,被生活壓到喘不過氣的人得不了抑鬱症
-
3 #
連死都不怕的人,其實最怕的是活著
-
4 #
抑鬱,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可怕
不是想不開,是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