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傍晚,生完二胎久未露面的章子怡晒出了一組抱著兒子的照片,並驚喜宣佈兒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了。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她生下二胎已經將近9個月了。照片中弟弟雖然只有背影,但還是能看得出很健康,頭髮濃密,身高優越,不胖不瘦剛剛好。
為了紀念8個月23天的兒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章子怡還配文:兒砸,不整那些么蛾子,喊媽就對了。
有好事的粉絲問她:“峰哥吃醋沒?”
子怡回覆道:“他在場,表面沒有!”
看到子怡面對兒子第一次喊媽媽的驚喜,我完全能理解。雖然說爸爸媽媽也好,爺爺奶奶也好,這些稱謂隨著寶寶的長大,都會喊出來,但是凡事都講究一個第一。寶寶先叫誰,在不少媽媽心中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關乎對十月懷胎及辛苦哺育的慰藉。也難怪8個多月的兒子第一次喊媽媽,子怡能如此驚喜並幸福。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寶寶最先叫的是爸爸,都說孩子先叫誰,就會跟誰親,於是很多媽媽都受不了了。
據某母嬰論壇發起的問卷調查顯示:爸爸是寶寶最先說出的詞彙,大約佔52%,排名第二的是媽媽,大約佔35%,還有13%的寶寶第一句話說的是其它的詞。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寶寶最先叫的是爸爸呢?為了了解寶寶們最早的說話方式,美國科學家芭芭拉·戴維斯周遊了許多個國家,對世界各地牙牙學語的嬰兒進行了分析。
他發現寶寶們咿呀學語時非常相似,像“ba”“da”“ma”等音,難易程度是差不多,都是寶寶最早發出的聲音,世界語言中,【媽媽】的發音比較一致,基本都是mama的發音,而【爸爸】的發音相對就非常豐富了,比如papa,dada,baba等等,所以我們在聽到寶寶發出ba、da、pa的發音時,都認為寶寶是在喊【爸爸】,因為爸爸稱謂豐富,自然被喊道的概率就多啦!
但實際上寶寶,寶寶發出了baba的聲音,也不一定是在叫爸爸。因為寶寶在咿呀學語階段,說的話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只是自然而然地練習聲帶、練習口腔和舌頭的配合。
但是作為爸爸媽媽,只要寶寶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欣喜若狂,就會自行腦補為對自己的呼喚,於是馬上抱抱、親親,逗寶寶喊【爸爸】或者【媽媽】,慢慢地寶寶就知道,原來這兩個人這麼喜歡我喊爸爸媽媽啊,慢慢地就會先學會喊爸爸媽媽啦!
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寶寶學說話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多數會遵循一定的時間規律。
◑.1-2月齡寶寶會咿呀學語。這個階段寶寶能通過媽媽說話的語調、口型、眼神上感受你的情緒,通常寶寶迴應的方式是吸吮、哭鬧。
◑.2-6月齡寶寶會出聲笑和子音。
◑.8-9月齡寶寶可囫圇發出類似爸爸、媽媽的音調。可以將語言和動作聯絡起來,比如說“再見”是教孩子擺擺手,慢慢地寶寶也就了解到這個動作是“再見”的意思了。
◑.10-12月齡寶寶會喊爸爸、媽媽。這個階段寶寶可以主動喊媽媽,還會試探你對他行為的反應。
◑.從18個月開始,寶寶能理解20-30個簡單字,開始將單字詞串起來形成“句子”,我們稱之為電報語言,比如:“媽媽抱”“喝奶奶”等等。24個月後,寶寶會明白50個以上的單字,可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語言,看書聽故事的興趣越來越大,會鸚鵡學舌式地模仿。
◑.從3歲起,句子的長度、複雜性和語法的正確性就有了快速的增長,基本上能理解陌生人的意思。
如何教寶寶說話?我們發現,那些早早就會說話並且表達流利的孩子,往往都有豐富的語言環境的薰陶,比如家裡有個經常跟寶寶對話的家長,或者經常讓寶寶聽兒歌或教寶寶唱兒歌的人,又或者家裡有親子共讀的習慣。
這是因為孩子學說話的過程是個明顯的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孩子語言吸收就如同海綿吸水,環境越豐富,吸收也越好。
3歲前,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不管孩子能聽懂多少,都需要讓孩子接觸大量的語言。
0—1歲階段
要多說給寶寶聽。比如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看到的物體,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
當寶寶想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溼了時候,可以讓寶寶用“咿、呀、哈、嗚”等聲音把這些願望說出來,多製造寶寶發音的機會。
1—2歲階段
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把身邊的物品指給寶寶看,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顏色、形狀等,隨後問寶寶這是什麼,用簡單的單字、易發音詞語輔助寶寶邊認邊仿說。當寶寶想要某種東西時,不要立即滿足他,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名稱。
當寶寶說出簡單的詞語時,媽媽可以將其擴充套件成句子。比如寶寶說“兔子”,媽媽就可以說:“你說得很對,這是一隻白色的毛絨玩具兔子,寶寶很喜歡。”
通過刺激、擴充套件寶寶的語言,能夠不斷豐富寶寶的詞彙量,慢慢地,寶寶自己也能描述了。
2—3歲階段
給寶寶讀書,講故事。讓寶寶說說故事裡的人講了什麼話。給寶寶讀書、講故事是一項非常好的教育活動。寶寶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很是陌生,講故事不僅能增加寶寶的認知,還能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啟發想象力,更能促進語言表達的發展。
同時,2歲後,就要帶寶寶與同齡或大齡小朋友互動,促進社交語言的發展。
教寶寶說話常犯的幾種錯1.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現在的父母普遍都重視孩子的教育,可有少部分爸爸媽媽因過度滿足寶寶的要求,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寶寶不用說話,只要用手指一指,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並達到他的要求了,久而久之,寶寶更願意用手勢,從而缺乏了說話的鍛鍊機會。
2.喜歡用疊音字教寶寶說話
小寶寶是很喜歡家長用兒語跟自己說話的,這樣的話會讓寶寶容易學,不過要注意,這樣的兒語,尤其是疊音字只在一個時間段內,會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有積極作用。
一般到了2歲半左右,寶寶大約已經掌握了約700個常用字詞的發音,能相對連貫完整地說出句子了,這時候類似“喝奶奶(nāi)”的說法雖充滿了童趣,但直接說“喝奶”會更好,這樣有利於孩子更準確地表達自己,也能讓寶寶更好地說完整話。
3.長期用早教產品教孩子學說話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父母都比較忙,有些家長喜歡用一些早教產品讓寶寶學習語言,這些產品的確有一些教育意義,但能起到積極作用主要是針對3歲以上寶寶,3歲前父母要多陪伴寶寶,多與寶寶互動,才是最好學習說話的方式。
總之,其實,不管寶寶第一次是先叫爸爸還是媽媽,都不代表寶寶更喜歡誰。
寶寶學說話是一個系統且複雜的工程,需要家長給予寶寶丰富的語言環境。語言既是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發揮其潛力,就必須及早進行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