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電影發展了一百多年,花哨的敘事技巧已經成為了影響觀賞性的關鍵。

尤其是黑色、懸疑電影,好像不用點非線性,閃回,平行交叉手法什麼的,作品就會黯然失色。

那以前的老電影按部就班地講故事,是不是就徹底與時代脫節,淪為淘汰品了呢?

1973年上映,在第46屆奧斯卡奪下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的《騙中騙》明確說明,就算是講求懸念和反轉的片子,答案也是否定的。

這部在豆瓣獲得8.7分的《騙中騙》對犯罪型別片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騙術、賭術從此成為了一種藝術,在犯罪電影中屢見不鮮;

喬治·克魯尼和布拉德·皮特搭檔的《十一羅漢》系列,十足就是《騙中騙》的豪華升級版;

1976年香港賭片始祖《賭王大騙局》,當中的復仇、小人物斗大人物的情節,也有著“真賭片始祖”《騙中騙》的影子。以至於後面的《賭神》等片,都多少有些橋段不謀而合。

乃至《蜘蛛俠:英雄遠征》,都有疑似致敬的部分。

伴隨著被後世用爛的鋼琴曲“The Entertainer”,大衛·S·瓦德的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在一開場就貢獻了一次教科書式反轉。

視角先一直跟隨著一個自以為是的倒黴蛋,等到他發現了真相,觀眾才一起和他恍然大悟,方才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仗義”的金髮路人小夥才是故事的主角。

他叫Johnny Hooker,是一個職業街頭騙子。

這並不是一個正能量的人物,騙子本身就是招人痛恨的,而且Hooker在騙取錢財後,便肆意揮霍。

可怕的賭癮,迅速將他的風光全部腐蝕。

飾演他的演員叫羅伯特·雷德福。

憑藉在本片的表現,他拿到了生涯首個奧斯卡影帝提名。

之後他再也沒有得到提名,並不是他演技不夠出色,而是因為轉型當了導演。到了80年代,他憑藉《普通人》斬獲小金人,榮膺最佳導演。

多年以後,在《美國隊長2》,他成為了九頭蛇的幕後主腦,臉上多了數不清的皺紋,金髮卻依然迷人。

上帝要讓你滅亡,首先會讓你瘋狂。

Hooker沒有想到,那個倒黴蛋其實是幫黑幫做事的人。

他動了倒黴蛋,相當於在太歲頭上動了刀。

悲劇的是,他惹到的黑幫老大不是大人有大量的教父Vito Corleone,而是自尊心極強的Doyle Lonnegan。

Lonnegan決定要殺雞儆猴,證明任何人都不能在他的地盤搗亂。

Hooker因此大難臨頭。

被逼到絕路的Hooker不得不面臨選擇,要麼一輩子當縮頭烏龜,躲著Lonnegan的追殺,要麼放手一搏,挑戰Lonnegan的權威。

當他選擇了後者,懸念便應運而生。

一個又沒錢又沒勢的小人物,要怎麼和一個威風八面的黑幫老大斗爭呢?

在2008年逝世,現在已成傳奇,集奧斯卡、戛納、柏林三大影帝頭銜於一身的保羅·紐曼,他飾演的Henry Gondorff成為了扭轉戰局的中樞角色。

就像《指環王》中,人類得到了甘道夫的幫助那樣。

Gondorff用他的資源,找來了一群同行,參與到了對付Lonnegan的行動之中。

他們發現,Lonnegan喜歡賭博,要保證自己能贏那種。

只要能利用好賭博這個支點,就可以翹起Lonnegan這座大山。

接近Lonnegan的關鍵一戰,Gondorff親自出馬,上演了一出“列車賭神”的好戲。

保羅·紐曼在賭桌上的表現,完全可以媲美周潤發的賭神。

和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賭片不同,導演喬治·羅伊·希爾沒有用什麼特別的表現手法,來營造賭局的緊張氣氛。

這場戲好不好看,重擔就落到了保羅·紐曼身上。他成功hold住全場,光用氣場和演技,就足以讓觀眾凝神窒息。

其精彩程度,絕不亞於賭神高進變出一張3。

所以呢,《騙中騙》堪稱是一部“奧斯卡最佳賭片”。

從賭牌到賭馬,Gondorff和Hooker設下層層圈套,然而就在即將要把大老虎騙進陷阱的關鍵時刻,FBI加入戰局,令到這場鬥爭陷入到混亂之中。

129分鐘,7個段落,劇情牢牢地抓住觀眾的神經,不需要激動人心的動作場面,高超複雜的敘事,也能夠引人入勝。

《騙中騙》契合了讓電影,本質上說是故事,讓故事變得好看的原理。

重要原理之一,是將角色逼入絕境。

Hooker在開場得到一筆鉅款,這一催化事件,具有著多個作用。

引出故事主線(危機);

初步塑造角色;

以及加重角色的悲慘處境。

掉進地獄很悲慘,一夜之間從天堂掉落到地獄更悲慘。

Hooker本有機會藉著這筆“第一桶金”實現小人物逆襲,只要離開Lonnegan的地盤,一切皆有可能。

但散漫的性格最終把他打回原形,而惹了Lonnegan,更是令到已經沒有了本錢的他雪上加霜。

Lonnegan這邊派了殺手追殺,編劇還覺得不夠,還加入了警察Snyder這條支線。

Snyder知道Hooker這小子賺了一筆鉅款,又得罪了Lonnegan,乘機勒索。

無可奈何的Hooker只能採取緩兵之計,卻也惹毛了Snyder,埋下了禍根。

Gondorff設局對付Lonnegan需要時間,戲裡戲外都是。

如果整部電影只有這一條線,主角就可以輕鬆得到喘息的機會。

主角得到喘息的機會,意味著觀眾就有了去上廁所的時間。

不過當殺手和警察這兩條支線,一直威脅著Hooker的安危,劇情就變得飽滿而精彩了。

重要原理之二,一個強而有力的目標訴求。

這是絕大多數電影都需要用到的原理,只是強弱程度不同而已。

具有復仇情節的電影一般表現得就比較強,角色往往具有著強烈的行動慾望,務必要完成復仇目標為止。

同時觀眾也很容易共情於角色,希望角色能夠得償所願,併為此一直追隨到高潮結局。

Hooker對抗Lonnegan的核心動機,不是他身處的絕境,而是他重視的人受到了傷害,他需要展開復仇行動。

雖然他這個人是並不值得學習,但基於福斯總是同情弱者的普世心理,他還是能夠贏得共情。

看著他一步一步把Lonnegan誘進大坑,就好比看著中國足球隊從不被看好,到領先世界豪強巴西隊。

那最終的結果自然吸引力十足。

重要原理之三,運用審美情感。

故事之所以是人類的必需品,是因為故事是思想、情感的載體,而不僅僅是打發時間的娛樂工具。

現實生活中,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往往不能影響你,改變你,有時候電影、小說卻可以。

藝術加工融合了理性與感性,思想與情感,各種驚奇的事件總是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甚至做出一些個人反思和改變。

俠盜故事從古至今都有著迷人魅力,就是因為刺激的同時,還能實現正義。

Hooker和Gondorff無法用常規渠道制裁黑白兩道通吃的Lonnegan,他們只能是“以暴制暴”。

他們用非法的手段實現正義,好比在鋼絲上行走,這也是為什麼FBI出現的時候,緊張感會被推到了高點。

稍有不慎,他們不能實現目標,還會自身難保。

其實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中途都有著全身而退的理由,尤其是Gondorff,他的復仇慾望並沒有Hooker那般強烈,幫Hooker這個忙,是冒著暴露身份被警察發現,或者被Lonnegan反咬一口的風險的。

但他和其他職業騙子都投身到了正義之中,務必要Lonnegan這個惡霸付出慘痛代價。

觀眾也投身了進去,審美情感由此被激發,這就是《騙中騙》從優秀昇華成經典的推動力。

Hooker的位置應該比Gondorff更為重要。

不是因為出場時間更多,而是因為執行正義的過程,賦予了他角色弧光。

他一開始吊兒郎當,自我感良好,到悲劇發生,他開始陷入痛苦的反思。

很快,內心的正義感慢慢取代了他的負面能量,成為了滿足觀眾審美情感訴求的存在。

放棄屬於自己應得的報酬,以避免自己的賭癮再次釀成錯誤,當這麼一個正能量的行為,發生在一個街頭騙子的身上,《騙中騙》便完成了它的壯舉。

觀眾因而相信,正義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娛樂圈十年夫妻也反目?孫儷生日被送“屁”,曾髮長文“控訴”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