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燃哭”“腎上腺刺激拉滿”“把女排精神刻進了骨血裡”!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刀姐全程眼眶溼著看完這部曾因疫情撤檔的電影,終於可以說一句:它沒辜負這長達233天的等待。

01 不論你帶何種預設去看,都會深感意外

“儘管早就知道比賽結局,卻仍然在看電影時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

《奪冠》一直在打破觀眾們進場之前,所有的預設。

有人帶著“肯定很煽情”的預想進場,卻發現:“沒有過度的煽情和心靈雞湯,出乎意料地熱血和好看”;

有人“害怕期待值太高而失望”,卻發現:“我完全低估了它”;

還有人認為它“給中中國產體育片立了一個標杆”,有人則預測它“必將奪得國慶檔的冠軍!”

刀刀也走進了影院,全程眼眶溼著看完這部電影。

可以說,對每一位入場的觀眾而言,即便沒有“女排情結”,《奪冠》也幾乎是一部無法不落淚、很難不共情的電影!這份動人,不僅來源於體育電影本身的魅力,更來自中國女排這個“史上最強女團”的感染力。

02 這才是中國的“女團門面”,全民都是她們的死忠粉

中國女排,真正的“最美女團”,每一個時刻都是高光時刻。

從1981年,以郎平為首的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的冠軍,近40年來“中國女排”已經不僅是一個集體的名字,而是一種精神圖騰。

電影《奪冠》,將中國女排三代人、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濃縮在135分鐘的片長中,用三個關鍵性的時間點、來劃分故事段落。

第一個段落,80年代中國女排從零到破紀錄,創造“五連冠”神話;第二個段落,2008年前後郎平擔任美國女排教練與中國對戰,中國女排低谷時期;第三個段落,2013年前後郎平重回中國國家隊擔任主教練,中國女排重回巔峰。

最嚴女團

不論在哪一個時間節點,這群女排姑娘都有一個傳承了30多年的共同點:

她們,每個人都是按照“最嚴女團的篩選標準”來選拔,經歷了千錘百煉,不光有逆天的大長腿、更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戰鬥力,不論技術能力、心理承受力,都堪稱“C位中的C位”。

《奪冠》的海報上寫著:“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

這句話,堅強而痛苦,背後有著幾代人流血流汗的艱辛故事。

80年代,青年郎平,必須達到深蹲舉鐵100公斤,才有上場正式練球的資格;

30年後,被郎平從河南隊發掘來的朱婷,照樣因為“太軟”而經歷了一段被打磨的歷程;

最強女團

《奪冠》,展示的就是這群以“最嚴女團篩選標準”選出的“國家門面”——中國女排,究竟是如何成團的?

電影幾乎不做任何鋪陳,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藉由彭昱暢飾演的女排陪練的眼睛,進入了一種“驚心動魄”的氛圍中。

她們身上纏著膠布、帶著傷,千百次地躍起、扣殺;

她們沒有電腦、沒有技術分析,面對技術強大的對手,能做的只有把球網再升高15釐米!

她們哭著擦去汗水,前一秒還說“我練不動了”,後一秒就滿血復活:“繼續啊!”

第一代女排,創造的女排精神,是漳州訓練館牆上,那一個個深深淺淺的球印。

那不僅是被日復一日的大力扣殺鑿出來的、也是被必勝的信念砸出來的。

第二代女排姑娘,經得起勝利,也撐得住低谷;

從全中中國人民期待著中國女排奪冠、到全中中國人民都不覺得這些中國女孩還能奪冠,潛龍在淵,蟄伏並不意味著倒退。

第三代女排姑娘,重新走上巔峰,她們找到的,不僅是新的制勝方法,更是在“贏”之外,去找到快樂、找到打球的意義。

最美女團

你以為一場場比賽、一次次扣殺、成千上萬次訓練,就是女排姑娘的全部?不!

她們愛美、一起去燙最時髦的捲髮;她們會玩,一起在公園玩水泛舟;她們溫柔、你一針我一針地給不能出國比賽的彭昱暢,織了一件紅毛衣。

她們會在郎平一句“去休息、去玩、去談戀愛”時,快樂地一鬨而散;她們會勇敢而自信地表達自我“我不愛排球,我不想打球了”。

看一場比賽,記住的是中國女排的實力;但看完《奪冠》,清晰地記住了每一位女排姑娘的樣子,她們鮮活生動的性格,不論歡笑、落淚還是彼此鼓勵的樣子,都如此美好!

這樣的女團,想必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願意畢生都做她們的“死忠粉”。

03 女排精神,不僅是贏,而是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奪冠》作為一部承載了中國人情結的體育電影,創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它不僅展示勝利和榮耀,同樣也直面低谷、敢於革新。

時代在變遷,但女排精神不會變。

吳剛、黃渤、鞏俐三位“女排總教練”執教方針的改變,其深層含義是女排精神隨著時代進步而演變。從“六人國家隊”到“大國家隊”,三位教練執教理念的改變,與時代進步不可分割,伴隨著國力的增強、人們對競技體育認知的改變。

女排精神與時俱進

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門開啟,民眾意識到了發展的必要性。

吳剛身為女排的第一代總教頭,對姑娘們狠,是因為早早就意識到了唯有勤能補拙。

“我第一次出國,我望著窗外的高樓大廈,我哭了,中國太落後了!”

於是,第一代中國女排說:我們要贏,我們需要通過贏來證明:“中中國人,行的!”

女排精神,是不屈不饒、是頑強堅持,是即便身處逆境也用百倍千倍努力去實現逆襲的勇敢。

而到了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物質生活得到滿足時,女排精神更應該重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在全民期待帶來的巨大壓力之下,敗給了對手,一夜之間從天之驕女到敗兵之部,到底丟失了什麼?

黃渤飾演的陳教練說:“現在你們什麼都有了,但是不是有的時候,‘這個’找不到了,這才是我們女排精神。”

到了郎平成為中國女排的總教練之後,她大刀闊斧地改革、即便初期並不見效、即便四面楚歌也絕不退縮,她說“我郎平今天就是一意孤行了”。

女排精神,在郎平對“輸贏”的一番思索中,重新得到了帶有時代印記的詮釋。

“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的價值。”

於是,在里約奧運會半決賽前夜,面對敗績連連,焦灼疲憊的隊員們,郎平沒有給隊員們任何壓力,而是教會她們放下包袱、重拾熱愛和信念。

“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代人來背,你們應該振作起來,放心地去打,放開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們在一起。”

重塑女排精神

《奪冠》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並沒有高喊假大空的口號,而是用細節來塑造“人”、用對比來呈現“進步”。

80年代,中國女排拿身體、拿命去拼,彭昱暢扮演的女排陪練對女排姑娘說:“只要你們能拿冠軍,你們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但是30多年後,從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完好骨頭的郎平,卻問了女排姑娘一個從未有人問過她們的問題:“你們愛排球嗎?”

這個問題,看上去那麼簡單卻又那麼難以回答。

就像郎平為了調動朱婷內心深處的鬥志,而問她:“你為什麼要打排球?”朱婷說:“為了父母,為了成為你!”

但郎平搖頭:“不對,像這樣想,你只能和當年的我一樣差勁。”

大戰前夕,朱婷接到郎平的簡訊。

她說:“我的學生遍佈全球,你是我最驕傲的一個。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

這場戲,讓從來不在人前輕易落淚的朱婷,一位天才球員、擁有鐵一般意志的女孩,淚崩了。

中巴大戰,背水一戰,越挫越勇的中國女排,拿下了這艱難的一局。

勝利的那一刻,答案呼之欲出。

過去,我們是為了國家、為了榮譽、為了責任而戰鬥,但現在,我們在背起家國責任的同時,也應當看見自己、找到自己、愛上自己打排球的模樣。

“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一句句滾燙的臺詞,讓人們心旌搖盪、熱血沸騰。

中國女排為什麼贏?不僅有女排精神,更是講技術、講人性。

郎平曾說:“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

有個令人觸動的對比:80年代,李現扮演的“王幹事”為吳剛執教的中國女排,帶來了對手利用電腦等先進科技的訊息。可是那時,女排能做的,只有比對手練得更苦、練得更狠,把球網升高15釐米。

而到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巴大戰,中國女排如同世界任何一個強隊一樣,已經擁有了先進的技術手段,恰恰是利用電腦分析出的對手6號位的弱點,一招制敵!

04 鞏俐已封神,“半路出家”的她們同樣讓人尖叫

《奪冠》讓我想給出高分的,不僅是對女排精神的深度理解,也不僅是對人物的出色塑造,還有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這些專業演員“求真”的表演、以及“半路出家”的女排運動員令人驚喜的演技。

鞏俐已經一戰封神!

有人說,她雖然只出演了“半部”《奪冠》,卻足以拿下一個影后。

有人說,鞏俐在自己的表演生涯,在“秋菊”“九兒”“頌蓮”之後,再度留下了一個留名影史的角色。

難怪陳可辛說:“郎平沒有別人能演,只有鞏俐,能夠勝任”。

預告片曝光時,鞏俐背影似足郎平、連郎平本人都分不出來,而正片中,鞏俐一開口,人們驚了:“這是鞏俐本人的聲音?這真不是郎平本尊在配音嗎?”

演員究竟能做到什麼境界?鞏俐在《奪冠》裡,給所有後輩上了一堂課。

“形似”只是第一步,微微駝背、推眼鏡的動作、愛豎大拇指、手裡常常握著筆、後仰的站姿和走姿乃至說話的口型……就連與郎指導朝夕相處多年、惠若琪為首的女排姑娘們,第一次在《奪冠》片場,見到鞏俐化身的郎平時,都不由驚呼太像了!

“神似”才是更高階的,鞏俐抓到了郎平的“內心”,“撐住、我們要贏、我們不怕輸”的精神,成為鞏俐和郎平共同的精神核心,撐著她,在那幾個月的時間裡“郎平附體”。

拍里約中巴大戰那場戲時,鞏俐被機器撞倒,手被絞進了機器裡,兩個指甲蓋都掀掉了一半,鮮血直流,她卻說“沒事沒事我還能再拍!”

《奪冠》中的郎平,情感非常剋制,她並不鋒芒畢露,相反卻顯得內斂而深沉,縱使眼角有淚光,也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

然而,人物身上強大的王者氣場、充沛的情感力量,卻令人無法不為之牽動,無法不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相比貴為影帝影后的黃渤鞏俐,《奪冠》中承擔重要戲份的,還有一群“半路出家”、並非專業演員的姑娘,那就是“我演我自己”的朱婷、惠若琪、袁心玥等女排姑娘們,令人驚豔的是:她們與影帝影后同框,居然完全不輸!

開篇,在鞏俐未出場的頭一個小時裡,戲份最重的,是扮演郎平的白浪——郎平的親女兒。

她太像人們記憶中的郎平了,像到甚至有觀眾懷疑:“是否仿照李安的《雙子殺手》使用了頂級CG技術?”

這位斯坦福的高材生,在四個星期內減重30斤,完全憑著天賦本能和超強感受力在表演,把監視器前的陳可辛都演哭了!

拍深蹲舉鐵100公斤那場戲時,郎平來探班女兒,穿上當年的運動服、表演了舉鐵的戲份,成為《奪冠》的彩蛋之一。

白浪說,自己拍《奪冠》,才第一次看到媽媽20多歲時的照片,透過這張照片,她第一次觸到了自己從未親眼見過、只聽說過的那個年代、那一群女孩。

“我演的時候,有時候我覺得是我自己的心,有時候是媽媽的心,有時候是我們一起的心。拍完這個電影,我更理解媽媽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

PS:其實在《奪冠》中扮演郎平女兒“白浪”的,是陳沖的女兒許文珊,她還曾出演《誤殺》,發現了嗎?

而朱婷、惠若琪、、丁霞、袁心玥等中國女排現役隊員們,讓事先擔心她們“表演不夠專業”的人們徹底放下擔心,為之鼓掌尖叫:“太會演了!”

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那場戲,除了魏秋月因為拍攝期間有孕在身無法出演,改由姚迪飾演魏秋月之外,中國女排奪冠時的原班人馬,在鏡頭前重新“走”了一遍她們的冠軍之路。

她們說:“彷彿情景再現一樣”,不需要有太多的矯飾,一切都歷歷在目。

在全世界影壇,身高190的女演員都是罕有的,但《奪冠》這群身高190+的女演員,足以讓中國人自豪地說:“這群‘國家門面’、腿長一米八的女孩們,不僅打排球是最專業的,就連演技也很有天賦”。

鞏俐在現場成了她們的表演指導,告訴她們:“情節可能是虛構的,但情感是真實的”。

“她們是演自己,我們根據資料給她們編了臺詞。她們一拿著臺詞,‘就說我不會這麼說,我會這麼說這麼說’,她們自己改成了她們個人會說的話。”

正因此,觀眾才能體會與女排姑娘“同呼吸、共命運”的熱血沸騰感——“女排姑娘”如此鮮活生動,她們是令萬眾歡呼的英雄,更是如此可愛的“人”。

不愧是zhuper!朱婷身為天賦球員,演戲也自然生動,在《奪冠》中的兩場哭戲,讓人為之動容,還因此上了熱搜。之後,她受訪時說:“我從來沒熬過夜,作息時間可能到10點半11點就要休息了。拍戲到凌晨三點已經垮了,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辛苦,都不容易。”

結語

女排精神到底是什麼?《奪冠》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想必每個中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解讀,恰如韓紅所說:“從小就喜歡中國女排!當時的每位老隊員我都能叫出名字,郎平,孫晉芳,周曉蘭,楊希,陳亞瓊,陳召娣,袁偉民教練,陳中和指導……一大早去影院看了,她們都是我心中的英雄!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將激勵我一輩子! ”

女排精神作為中國幾代人的靈魂信仰,是想要贏、但絕對不怕輸的底氣,是頑強不屈、爭取最後一絲機會的毅力,是面對低谷中的命運說“不”的勇氣。

是百萬種勇敢,同一種風範。

《奪冠》不僅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故事,更是讓全體中國人一段難以磨滅的共同記憶。

滿分,給中國女排,也給《奪冠》。#電影奪冠#

今日主筆:某小刀。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19歲出道,24歲成尤物,人間絕色邱淑貞背後僅有3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