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影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比起當時蓬勃發展的香港電影;
內地電影的發展在當時屬於是一片慘淡。
雖然那時候也有《高山上的花環》這樣的佳作;
但是當時內地在演員、編導、製作、市場等方面完全不能和香港電影比較。
但就是在這個內地電影市場看起百花凋零的時候;
《少林寺》橫空出世,震驚世界,也成為中中國人最難忘的電影記憶之一。
電影產生的背景在改革開放初期,相關部門在與香港電影人的接觸交流中,深深體會到了內地和香港電影的差距。
在七十年代末,香港正在流行武俠文化;
不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小說,整個社會都瀰漫著濃濃的武俠風。
這股風潮也傳到了內地;
當時內地的電影人看著祖國河山有著如此豐富的人文資源,也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武俠片。
而《少林寺》就在這樣背景下誕生了。
電影拍攝初期的挫折少林寺開拍初期,製作方選用的是導演陳文;
演員多用演京劇的戲曲演員。
而且當時處於冬季,導致拍攝出來畫面效果一片肅殺,劇情看起來綿軟無力。
無奈之下,製作方決定重新換人,重拍。
力求真實 張鑫炎重拍《少林寺》當時的救場導演選的是導演過《雲海玉弓緣》的張鑫炎。
張鑫炎在接手後,決心摒棄舊的劇本和設定,確定了新的主題,修改了劇本。
張鑫炎強調,這部電影不僅要武俠,更要功夫。
因為劇組力求武打場面要真實的武俠,要擺脫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那些花架子。
去參加《少林寺》劇組的選拔是當時武術界的一種盛況。
最實力派的演員陣容神州大地人才濟濟,劇組很快就找到了新演員。
主角人選自然落到了當時五屆武術冠軍,年輕帥氣,意氣風發的李連杰身上。
女主角是練過舞蹈的話劇演員丁嵐。
而其他配角如於海、計春華、於承惠都成了中國電影響噹噹的大人物。
認真求實的拍攝過程電影從開始拍攝就引起了全中國人民的追捧。
電影劇組輾轉多地,不論是河南嵩山還是杭州西湖;
劇組都受到了當地的禮遇,所花銷的費用基本不用劇組承擔。
在全中國人民的支援下,演員們個個情緒高漲,拍的十分認真。
當時的劇組很簡陋,沒有動作指導;
幾乎所有的技術動作都是演員們自己鑽研琢磨,導演只負責開拍。
演員們都是練家子,雖然有主角配角之分,但是誰也不想輸給誰。
所以在空閒時候,所有的演員都在思索演練自己的動作;
在這種認真的氛圍下,《少林寺》的真功夫才會顯得那麼的出彩和與眾不同。
真正的票房奇蹟《少林寺》是在香港進行首映;
由於在1976年,張徹已經拍過一部由邵氏全明星加盟的《少林寺》。
所以張鑫炎對電影的票房和市場反應非常擔心。
但是影片上映後的火爆讓張鑫炎覺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麼多餘。
在當時按1毛一張計算的票價,這部電影的票房卻破億了,創造了當時電影史的奇蹟。
當時很多人看了七八遍都不厭。
《少林寺》上映後,李連杰的剛柔兼有,於海的螳螂拳,於承惠的飄逸的醉劍,讓屬於少林的武俠之風颳遍大江南北、海峽兩岸,甚至刮到了東南亞和日韓。
此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練習武術的熱潮。
而少林從此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阿樂樂認為,站在電影的角度上,《少林寺》雖然看起來更像是武術紀錄片。
但是這部電影所起到的意義是跨時代的,而且深刻的影響了後來的動作片和武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