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日,由黃渤、鞏俐出演的《奪冠》,正式走入各大院線銀幕。而4天取得1.73億的票房成績,也讓該片的導演陳可辛,成為了不少影迷的話題焦點。

對於陳可辛的名字,港片影迷們應該都不陌生,畢竟在90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陳導打造了太多的經典作品。

年輕時的陳可辛,曾在洛杉磯大學學習電影專業。1983年,21歲的陳可辛,趁著假期返回香港探親,並且在嘉禾找了一份製片助理的假期兼職工作。因為表現出色,嘉禾的鄒、何兩位老闆有意讓陳可辛留下。

面對工作的機會,陳可辛果斷放棄學業,加入了嘉禾,成為了一名製片助理。這份在選擇面前的從容與果斷,也為陳可辛之後踏上一條不斷變革、不斷突破的多變電影道路,埋下了伏筆。

壹:幫吳宇森事業轉型,助成龍進軍國際

留在嘉禾之後,陳可辛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陪當時的“過氣喜劇導演”吳宇森,到泰國拍攝《英雄無淚》。

70年代末的吳宇森,在嘉禾一直走的都是都市喜劇的路子。《發錢寒》、《錢作怪》、《摩登天師》等作品,都是出自吳宇森之手。

不過80年代初,隨著“新藝城”的崛起,成龍、洪金寶的加盟嘉禾。吳宇森在喜劇片市場上的地位,快速被取代。為了尋求事業突破,1983年時的吳宇森,決定轉型槍戰題材電影的拍攝,並從嘉禾申請到了一筆“啟動資金”。

而剛剛入職的陳可辛,也受到何冠昌的委派,為這部《英雄無淚》擔任了統籌、助理編劇的工作,幫助吳宇森實現導演事業的轉型。

這部《英雄無淚》在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人員身亡,但是為了抓住這次翻身的機會,吳宇森選擇了瞞報事故,繼續進行拍攝。而身為統籌的陳可辛,則果斷選擇了向公司進行事故報告。

得知發生事故後,何冠昌下令暫停拍攝,但身在泰國的吳宇森卻剛愎自用,堅持要將電影拍完。最終,這部《英雄無淚》在拍攝完成之後,被嘉禾“雪藏”。而吳宇森從泰國回來之後,也被嘉禾炒了魷魚。

雖然這部《英雄無淚》遭到了“雪藏”的命運,但陳可辛作為幕後統籌,在拍攝事故發生後的果斷處理方式,卻讓何冠昌、鄒文懷十分讚賞。

經歷了《英雄無淚》的拍攝之後,嘉禾也決定大力培養陳可辛。1984年,嘉禾與好萊塢“華納電影”合作,為成龍策劃了《威龍猛探》,想借該片將成龍推向北美電影市場。

而此時的陳可辛,也在何冠昌的安排之下,在該片中擔任了副導演的職務,助力“臺柱子”成龍進軍國際電影市場。

不過,這部《威龍猛探》在北美上映後的效果並不理想,成龍的這次好萊塢衝擊之旅,也以失敗告終。

《英雄無淚》被雪藏後,吳宇森與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合作,拍出了《英雄本色》,之後一舉走上事業巔峰。而《威龍猛探》受挫後,成龍也反手拿出了一部《警察故事》,開啟了自己全新的電影時代。

吳宇森、成龍通過對電影的創新、對自我的突破,走上了新的事業高峰。而陳可辛也受到了兩位“老搭檔”的啟發,認識到了突破、創新的重要性。

《威龍猛探》之後,陳可辛也開始突破自我、嘗試事業創新,對編劇、演員、監製等多項工作發起了挑戰。

在80年代中後期的港片大銀幕上,陳可辛不僅以監製身份參與了《肝膽相照》、《神行太保》、《壯志豪情》的拍攝,還與張學友、元奎、鐘楚紅一起出演了《三對鴛鴦一張床》,同時還為電影《金燕子》擔任了編劇。

貳:從監製到導演,陳可辛的事業高峰‍

對不同崗位的嘗試,讓陳可辛積累了豐富的電影製作經驗。進入90年代之後,陳可辛也悄然迎來了自己的電影時代。

1990年,陳可辛監製了警匪動作喜劇片《咖哩辣椒》。該片最初計劃邀請梁朝偉、張學友搭檔出演,但梁朝偉因為檔期問題,無法參與。

此時,獨具慧眼的陳可辛,看中了正處於事業起步期的周星馳,而這部《咖哩辣椒》也在周星馳、張學友的精彩演繹之下,成為了港片大銀幕上的一部經典作品。

《咖哩辣椒》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陳可辛也在該片之後,選擇了從監製轉型導演。

成為導演之後的陳可辛,沒有趁熱打鐵,繼續打造警匪動作喜劇。“善變”的他,對文藝愛情片進行了大膽嘗試,拍攝了電影《雙城故事》。

這部《雙城故事》在上映之後,引發了一片好評,陳可辛也憑藉這部作品,正式打響了自己的名號。

《雙城故事》大受好評之後,陳可辛選擇了自主創業。1992年,陳可辛與曾志偉聯手成立了“UFO電影公司”,並在1993年推出了公司的創業作《風塵三俠》。

《雙城故事》的大受好評,讓陳可辛在文藝愛情片的市場之上,累積了大量的觀眾基礎。然而《雙城故事》之後,“善變”的陳可辛卻選擇了褪去文藝氣質,嘗試拍攝都市愛情喜劇《風塵三俠》。

這部由梁朝偉、梁家輝出演的《風塵三俠》,上映後不僅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還讓陳可辛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該片之後,陳可辛又相繼執導了《新難兄難弟》、《金枝玉葉》、《金枝玉葉2》等愛情喜劇作品。

這些作品上映後,在獲得可觀票房成績的同時,陳可辛的導演之路也一步步走上高峰。

除了導演都市愛情喜劇,陳可辛在“UFO電影公司”監製的不少作品,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比如:《亞飛與亞基》、《記得香蕉成熟時》、《朝9晚5》、《歡樂時光》等作品。

1996年,陳可辛迎來了自己的事業新高峰。這一年,他執導、拍攝了經典的愛情電影《甜蜜蜜》。

這部影響了一代人成長的經典作品,在金像獎、金馬獎上同時拿下“最佳電影”的榮譽。張曼玉憑藉該片,拿下了金馬、金像雙料影后,而陳可辛也同時拿下了金馬、金像兩座“最佳導演”獎盃。

叄:好萊塢受挫後北上發展,從愛情片、恐怖片到武俠片

1996年這部《甜蜜蜜》,讓陳可辛走上了新的事業高峰。然而,他的事業高峰期,卻在時代洪流的衝擊之下,快速歸於平淡。

90年代末,港片市場進入衰退期。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更是讓香港的市場經濟遭受重大打擊。

面對江河日下的港片市場,成龍、周潤發、徐克、李連杰、林嶺東、洪金寶、唐季禮等人,紛紛前往好萊塢,尋求新的發展機遇。陳可辛也在1998年,前往好萊塢拍攝了愛情電影《情書》。

因為文化的差異,不少港片導演步入好萊塢之後,都遭遇到了市場挫折,陳可辛也不例外。

愛情片雖然是陳可辛的強項,但這部《情書》卻在北美市場表現慘淡。該片的受挫,讓陳可辛遭受了不少好萊塢製片人的冷眼。

《情書》的失利讓陳可辛明白,好萊塢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在2000年,陳可辛選擇了迴歸香港影壇,並在這一年以製片人身份,策劃了愛情電影《十二夜》。

新千年之後,港片市場一片蕭條景象。此時的陳可辛也意識到:愛情片已然無法吸引此時的市場觀眾,要想繼續電影之路,就必須進行題材的突破、故事的變革。

2002年,陳可辛以製片人身份,與彭氏兄弟合作了恐怖片《見鬼》。這部小成本的恐怖片作品,不僅在港片市場備受好評,同時還獲得了許多北美觀眾的喜愛。好萊塢獅門影業還買下了該片的版權,翻拍了《異度見鬼》。

《見鬼》的成功,讓陳可辛看到了恐怖片的前景。該片之後,勇於嘗試、抉擇果斷的陳導,又策劃拍攝了《三更之回家》。這部作品上映後,憑藉過硬的品質,讓陳可辛同時獲得了金像、金馬的“最佳導演”提名。

《三更之回家》之後,陳可辛又以製片人的身份,打造了《金雞》、《三更2》、《金雞2》、《如果·愛》等作品。這些作品雖然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平淡的票房成績,卻讓陳可辛意識到——港片市場大勢已去。

2005年前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不少港片製作人選擇了北上發展。而2005年《神話》在內地票房市場的風靡,2006年《霍元甲》的熱映,更是讓這些港片製作人們,看到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

2006年時的陳可辛,也選擇了北上發展,並在這一年執導拍攝了寫實武俠題材的《投名狀》。

每一次的變革與嘗試,總能讓陳可辛取得不少收穫,這次對“寫實武俠片”的嘗試也是如此。

在這部《投名狀》裡,陳可辛放棄了徐克、程小東式的飄逸打鬥,試圖通過寫實化的動作風格,隱喻濃重的故事感染觀眾。

精良的製作,讓這部《投名狀》廣受好評。陳可辛因為該片,再度拿下了金馬、金像兩座“最佳導演”獎盃;而“功夫皇帝”李連杰也因為該片,拿下了自己演繹生涯中的首座“金像影帝”獎盃。

《投名狀》之後,陳可辛看到了武俠片的市場潛力。於是,他以製片人身份,與程小東合作了《江山美人》、與陳德森合作了《十月圍城》、與劉偉強合作了《血滴子》。當然,陳導自己還親自拍攝了一部寫實武俠片《武俠》。

肆:從武俠片到傳記片,不斷改變的陳可辛

雖然《投名狀》、《十月圍城》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後的《血滴子》、《武俠》等作品,卻都在內地市場遭遇挫折。

而隨著《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出現,徐克在內地武俠片市場快速壯大,陳可辛很快被擠出了“武俠題材”的電影賽道。

為了尋求生存空間,陳可辛再度選擇了改變、選擇了突破。這一次,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傳記電影”之上。2013年,陳可辛執導拍攝了《中國合夥人》。

這部“結合了真實創業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在上映後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影片不僅以5.39億的票房成績,位居2013年內地票房排行榜第7位,同時還在第29屆金雞獎上,拿下了“最佳故事片”的榮譽。

而為該片擔任導演的陳可辛,也順利拿下了第29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的榮譽。

《中國合夥人》之後,陳可辛開始對這類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2014,陳導又拿出了一部根據“打拐新聞”改編而成的《親愛的》。

2014年的《親愛的》之後,陳可辛的導演之路暫時進入了一段平靜期。之後的他,僅以製片人身份,參與了《七月與安生》、《喜歡你》、《你好,之華》、《少年的你》等作品的製作。

經歷了6年的沉澱之後,陳可辛導演在今年推出了“傳記電影”《奪冠》。在這部《奪冠》裡,陳可辛導演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尋求改變、尋求突破”的想法。

《奪冠》通過三場比賽,引出了中國三代體育人的故事。影片雖然是一部圍繞“集體主義”展開的故事,但陳可辛卻將一個“反集體主義”的核心,大膽地呈現在了電影之中。

這個“反集體主義”的核心,讓《奪冠》在上映之後,遭到了不少影迷的爭議。雖然大家對故事的核心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鏡頭的把控,還是氛圍的烘托,這部《奪冠》都可謂是“華語體育型別片”中的翹楚。

這部《奪冠》之後,陳可辛導演還有一部體育傳記題材的《李娜》,蓄勢待發。相比於“女排”這個故事載體,脫離了“國家網管中心”約束,實現了事業單飛的李娜,顯然能讓陳可辛表達出更多的想法與主題。

相信這部《奪冠》所留存的遺憾,應該都會在隨後的《李娜》中得到釋然。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陳浩民老婆就是太瘦顯老,再加上骨盆前傾,駝背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