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0億票房,《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復工剛滿一個月的電影院,帶回了久違的人氣,巨大的票房再次讓世界想起了什麼是當今獨一無二的頂級IP。

7部長篇小說,8部電影長片,以及不計其數的衍生作品和周邊,從1997年起,慢慢建成了數代人童年時的絢爛夢境。

而三位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艾瑪·沃森和魯伯特·格林特,也成了小說中主角團隊的唯一代言人,甚至演員的形象還影響到了原著的寫作方向。

隨著第8部電影《死亡聖器·下》的落幕,三人處境卻變得尷尬起來。

所有人包括他們自己都知道。固有形象已經嚴重的限制了他們的戲路,他們必須擺脫原來的形象,才能在演藝事業上更進一步。

可這一步,咫尺天涯,又怎會如此容易。

馮遠征在19年前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出演了男主安嘉和,成了無數人“同年陰影”的同時,也導致有人真以為他是個家暴男。

王寶強在《HELLO樹先生》之前,又有多少人認為他真就是那個憨憨的許三多,是一點演技也沒有的本色出演呢。

對於從十二三歲起就牢牢繫結在《哈利波特》上的三位主演來說,擺脫原有的形象,更是艱難卻必須走完的漫漫征途。

20年前,丹尼爾在《魔法石》中的亮相,讓他立刻成為了哈利波特在三次元的化身。

表演純真質樸,完美的貼合了人物形象。

電影裡,哈里逐年成長,升上高年級,捲入越來越危險的事情。

電影外,丹尼爾也在長大,不可避免地長出鬍鬚和粗壯的喉結,臉型也變得越來越方。尤其是不經意間散發出的成熟氣質,跟兩個同伴相比,哈利與整部電影夢幻奇妙的氛圍越加格格不入。

丹尼爾本人也早已覺察到了“哈利波特”這柄雙刃劍帶來的危機,開始有意識的選擇與哈利·波特完全不同性質的角色演出。

2007年拍完《鳳凰社》後,17歲的丹尼爾就做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舉動--在倫敦西區歌劇院出演彼得·謝弗的話劇《戀馬狂》。

這部曾在百老匯上演了1200次的話劇裡,丹尼爾扮演了一名馬童,因為心理問題對自己照顧的馬匹產生了狂熱的慾望。

劇中,丹尼爾大膽全裸,一絲不掛地在馬背上表演著性高潮。

他說:“如果不是真的想當演員,是不會去演這麼一部戲的。”

拍完《死亡聖器》後,丹尼爾徹底卸下了“乖男孩”的包袱,在《殺死汝愛》裡扮演同性戀詩人金斯堡。

片中丹尼爾肆無忌憚的演繹激烈同性舌吻,在各種公共場合變換著體位與情人媾和,迷幻而濃烈,叛逆而瘋狂,讓無數粉絲淚流滿面--嚇的。

之後丹尼爾似乎沉浸在這種出位的演出中,從此再也沒接過什麼“正常”的角色。

比如在《復仇之角》中全裸床戲,毀容式的扮演惡魔。

在《科學怪人:創生之父》裡扮演一個駝子。

以及在《瑞士軍刀男》裡發揮到極致,扮演一個能靠放屁航海、靠僵硬的胳膊砍柴、但卻一點都不能動彈的蒼白屍體。

這種“自我毀滅”式的轉型,曾經也發生在布拉德·皮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身上。兩人為了擺脫“男花瓶”的形象,竭盡所能的扮醜、增肥、不修邊幅甚至不洗澡,就為了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是有演技的。

丹尼爾在不停地嘗試風格迥異的角色,每一次是對他演技的重大考驗,每一部作品,也都是一部他個人的里程碑,在不斷的探索中,早已破開“哈利波特”的繭房,幻化成為了有著獨特風格的全新自己。

去年一部B級片《腰間持槍》,雖然是無腦娛樂片,但丹尼爾的演技已經不再是給觀眾“乖到尷尬”的感覺了,掩蓋在血漿和暴力之下的細膩演技,讓這個loser的角色反而立住了。

丹尼爾幾乎佔據了人們對一個傳奇人物的所有詞彙:天選之人、年少成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臥薪嚐膽、逆流而上、終見曙光。

或許他沒有哈利·波特那麼幸運,但他的努力終究會被人們看見。

相比於被形象拖累的丹尼爾,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森,看似是三人組中發展的最好、最有可能在演藝事業上取得重大進展的一位,實際上,她才有著最重大潛在危機的人。

天生的美貌,幼年時過人的演技,人們把原著中“學霸”的人設,也刻在了現實中艾瑪的身上。

在結束了哈利波特的工作後,艾瑪回到大學繼續學習,維持了“學霸”的人設。

在此期間,她的人氣和資源都要比另外兩人都要好上許多,接連出演了《壁花少年》和《珠光寶氣》兩部電影,可即便在極為優秀的原著和劇本加持下,艾瑪依然成了影片中最拖後腿的一環。

但當時她風光無限,風靡全球的地鐵捐書活動、學校的優異成績、以及2014年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性別平等也是你的議題》,“知性女星”的稱號使得她的人氣達到了頂峰,幾乎沒有人還記得,她是一個演員。

盛名之下,往往難副。

畢業之後,艾瑪開始著急了。

人設終究不是一個演員的出路,還是需要作品說話。

但艾瑪挑劇本的能力似乎遠遠不如她的學習能力。

《諾亞方舟》《回溯迷蹤》《圓圈》都成了觀眾嘲笑她的把柄。

2016年,艾瑪·沃森參演了迪士尼的真人電影《美女與野獸》,全世界的粉絲都高呼:我家閨女要火。

然而在89屆奧斯卡上,當另一個艾瑪--艾瑪·斯通憑藉《愛樂之城》拿下最佳女主角的時候,媒體這才告訴全世界:這是艾瑪·沃森為了《美女與野獸》而拒絕掉的角色。

這著實能看出,脫離了“赫敏”和“學霸”光環的艾瑪,其實只不過是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小姑娘。

在早已經沒落的歌舞型別片《愛樂之城》與風頭正勁的迪士尼改編電影《美女與野獸》之間,選擇迪士尼,毫無疑問是一個保險的選擇。

原作的影響力和迪士尼自家充沛的資本,強大的宣發,都註定了這部電影不可能滑鐵盧,這無疑會給她帶來足夠的曝光度和金錢收入。

至於《愛樂之城》,劇本看上去既不文藝也不商業,不一定有鮮花也不一定有掌聲,對於沒辦法依靠演技踏入實力派殿堂的艾瑪來說,並不像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可誰想,艾瑪·沃森的拒絕,讓艾瑪·斯通不但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女主,還在金球獎、威尼斯電影節和英國電影學院獎上滿載而歸。

要知道英國可是艾瑪·沃森的老家,她從未擁有過的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卻給了她的替代者,艾瑪·斯通。

而赫敏小姐,迄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居然是因為2017年的電影《圓圈》獲得的金酸梅最差女主角獎提名。

我們常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給你看。

曾經的天之驕子,同時擁有顏值和智慧的艾瑪·沃森,現在雖然還不是悲劇,但這一路來的遭遇,也著實讓人心疼了。

而從第一部《魔法石》就被看好是“演技潛力股”的魯伯特·格林特,卻好像慢慢淡出了福斯的視線,少見於新聞,大賣的院線電影似乎也沒有看到,在《哈利波特》裡當了一輩子配角的羅恩,在現實裡似乎也變成了韋斯萊家那樣的普通人。

果真如此嗎?

早在2009年,年僅二十一歲的魯伯特·格林特就擁有了900萬英鎊的身價,進入了泰晤士報三十歲以下富翁排行榜的百強。其後又在房地產事業上收益了數百萬英鎊,在地產生意上頗有建樹的魯伯特,無論如何也不再應該被當作普通人了。

豐厚的身家帶給他的,是能夠專心投入到鑽研表演藝術的巨大安全感,能夠不那麼在意片酬地去嘗試許多不賣座的文藝片和型別片。

而在這些電影中得到進一步成長的演技,又為他帶來了出演《偷拐搶騙》《靈異女僕》等大熱英劇的機會。

現在,無論是外貌上的改變,還是表演風格和選擇的劇本氣質,魯伯特·格林特都早已經脫離了“羅恩”的影子,也脫離了世俗的紛擾,專心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看似沒得到福斯的關注,但在業內卻有著極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除了三位主角,在《哈利波特》中短暫出場,扮演了赫敏前男友的羅伯特·帕丁森也越發不可忽視。

他花了十二年時間,參演了多部小成本電影和不計其數的客串後,才完全洗去了自己“暮光男”的標籤,終於在成為了諾蘭《信條》的主角,之後更是被DC選中,成為了新一代蝙蝠俠的主演,最近卻不幸感染了新冠,只能期望他早日康復了。

還有飾演馬爾福少爺的湯姆·費爾頓,也早已在眾多型別片和商業片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反倒是在《火焰杯》中飾演“芙蓉”的克蕾曼絲,同樣參與了《信條》,卻只客串了幾分鐘教男主使用手槍的路人研究員。

二十年過去,哈利波特三人組早已完成了他們作為主角的冒險。

電影之外,三位主演似乎也是生活的主角一般,擁有著配角們無法比擬的關注、財富和機遇。

雖然有的人道路蜿蜒曲折,前景卻依然光明。

而在眾多的配角里,只有羅伯特·帕丁森才在脫穎而出,躍升至諾蘭主角的位置,其他人依舊陷在配角的泥潭裡苦苦掙扎。

《哈利波特》雖然是一個美好夢幻的童話故事,但在現實中,但每個人的命運,卻都比故事更加曲折,比童話更加殘酷。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收視第一、慘遭停播,這檔王牌中國產綜藝實在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