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華人在世界影壇取得的地位,至今無人能超越李小龍。
他開創了功夫片,並將中國功夫帶向世界;由此KUNGFU(功夫)一詞寫入了英文詞典。
他在香港拍攝的《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高達2.3億美元。
而原名陳港生的成龍,之所以有個“成龍”的藝名,就是導演羅維想給香港影壇重塑一個新的李小龍。
成龍後來不負眾望,成為新一代功夫片大哥,但他在國際影壇的地位卻始終無法超越李小龍。
就是這樣一個神話般存在的李小龍,卻因33歲英年早逝,給後人留下很多難解的謎團。
01 李小龍的英年早逝1973年6月,李小龍在拍完《龍爭虎鬥》之後突然暈倒,送進醫院後被診斷為癲癇。短暫的住院治療後,因為恢復良好,很快就出院了。
李小龍對醫囑很上心,堅持按照醫生的要求控制飲食和鍛鍊身體,只是偶爾會有頭痛。
談話結束後,鄒文懷離開了丁佩家,而李小龍在不久後感到自己的頭痛病又犯了,在吃了丁佩給他的一片止疼藥後,就睡下了。
幾小時後丁佩想叫他起來吃飯,卻怎麼也喚不醒他,於是趕緊通知鄒文懷,呼叫了救護車,但當救護車到達醫院時,李小龍已經死亡。
屍檢報告顯示,李小龍的大腦腫脹達到13%,於是鋪天蓋地的輿論矛頭指向了丁佩和那片止疼藥。
經調查,那只是一片普通的止疼藥,但有可能引起二次腦水腫,而李小龍本來就有輕微腦水腫,止疼藥的副作用可能加劇了他腦水腫的程度。
死因似乎搞清楚了,但圍繞李小龍死因的陰謀論卻一直沒有斷過,主要有2種說法。
一種是懷疑鄒文懷,說是因為他和李小龍共同擁有他們的電影版權,若是李小龍死去,他就可以獨享版權。有知情人透露,在李小龍之前的幾次發病時,鄒文懷就曾拖延過李小龍的就醫時間。
但也有人反駁這種觀點,認為只有李小龍健康長壽,拍攝更多的影片,鄒文懷才能獲利更多。
另一種說法,是李小龍的大紅大紫讓他的香港同行的利益受到了損失,於是他們委託黑社會讓李小龍意外死亡,他們甚至還把這種卑鄙的手法用在了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身上。
李國豪28歲時參加電影《烏鴉》的拍攝,在一場戲的拍攝時出了意外,流血過多身亡。陰謀論者認為,這是因為那些利益集團怕李國豪也會大紅大紫,就直接把他扼殺在搖籃裡。
總之,以體格健壯功夫超群示人的李小龍英年猝死,讓太多的人難以接受,故此陰謀論從未平息過。
02 丁佩的悲喜人生李小龍去世,他的家人很悲痛,粉絲很痛心,但有一位傷心人卻幾乎成了“全民公敵”,那就是丁佩。
丁佩原名唐美麗,加盟邵氏電影公司以後,因製片經理鄒文懷覺得名字太過普通,就給她起了個藝名“丁佩”。
1972年3月,李小龍第一次見到丁佩以後就對她很有好感,此後兩人經常見面。
因為李小龍和丁佩都是鄒文懷旗下的藝人,三人之間的關係很好,因此鄒文懷就經常把和李小龍談論工作的地點放在在丁佩家裡。
1973年7月的這一次也不例外,但沒想到這一次出事了:李小龍死亡,丁佩的人生從此改變。
即使屍檢報告很明確,李小龍的死亡是一次事故,與他自身的疾病有關。但粉絲不能接受他們的英雄就這樣去世,尤其還是由於疾病去世。
於是,不少粉絲把憤怒發洩在丁佩頭上,他們蜂擁而至指責她辱罵她,給她發出死亡威脅:你自己去死,不然就要解決你。
“我最痛苦的就是,自己失去了最愛的人,別人還在冤枉你。”,多年以後接受採訪的丁佩這樣說道。
重重壓力之下,丁佩整日待在家裡不敢出門,靠著酒精麻痺自己。她退出了娛樂圈,本來以為時間會讓輿論忘記她,但每到李小龍忌日,新一輪的謾罵威脅又捲土重來。
她的精神崩潰了,嚴重抑鬱的她,甚至想過從陽臺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向她伸出了援手,他就是當時還是個功夫打星的向華強,他向她求婚了。
與向華強結婚以後,丁佩終於過上了安寧的生活,她生下了女兒向詠恆。
但對於向華強,丁佩的感情更多的是感激,而不是愛情。於是在更適合向華強的陳嵐出現後,丁佩主動退出了。
向華強和陳嵐對丁佩一直很照顧,而丁佩對他們的兒子向佐也是視同己出,甚至因為向佐的生日就是李小龍的忌日“7月20日”,她感到有向佐的陪伴,就如李小龍在身邊一般。
現在的丁佩吃齋唸佛,早已遠離了眾人的視線,遠離了喧囂的俗世。
03 粉絲的狂熱和理性其實李小龍死亡,最大的受害人就是丁佩,可那些粉絲卻把憤怒都發洩到一個女人頭上,真是沒有邏輯。
愛著李小龍的粉絲,感情上不能接受偶像的突然去世,個別極端者就這樣不講道理地肆意發洩情緒。
李小龍去世46年了,極端追星者的瘋狂還在繼續。
還記得劉德華有過一個名叫“楊麗娟”的粉絲嗎?她因為曾經夢到了劉德華,因此認定自己才是最適合偶像的那個人,從此開啟狂熱的追星模式,還得到了父母砸鍋賣鐵的支援。
在媒體的幫助下她見到了偶像的面,但仍不滿足,提出要與劉德華單獨見面,遭到了拒絕,她的父親竟然因此跳海自盡,還留下遺書譴責劉德華。
從此,楊麗娟和母親的精神和生活都陷入了更大的窘迫,自己也在多年以後表示對當初的狂熱行為很後悔。
粉絲愛護偶像不是不可以,但要保持理智。要明白,追星是為了讓自己更上進更美好,不是讓自己沉淪在情緒的盲目發洩中,要學習偶像身上的閃光點,努力讓自己成為偶像那樣的人。
1988年,12歲的少年劉謙從偶像大衛 · 科波菲爾手上接過了“臺灣青少年魔術大賽”的冠軍獎盃,從此堅信:只要夠努力,自己就可以成為偶像那樣的魔術大師。
27年以後,劉謙終於以平等的身份站在了偶像身邊,激動的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他是神,是最偉大的魔術師。我的人生到今天都受到他的啟發,未來也一樣。”
所以說,真正的追星,是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成為偶像那樣傑出的人。
李小龍作為很多華人的驕傲,他的成就與勤奮和努力分不開,這才是他留給粉絲們最好的禮物。學習他的精神,才能傳揚他的精神。
好希望看到,再有一個華人能在國際影壇取得像李小龍那樣的成就;也希望,不再有一個人像丁佩那樣成為狂熱追星的犧牲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