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中秋節和國慶節撞到了一起,難得一見的“家國同慶”。

在這樣的氛圍下,“以小家看大家”的《我的我的家鄉》(下文簡稱為《家鄉》)脫穎而出,成了國慶檔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命題作文”。

之前的《我和我的祖國》(下文簡稱為《祖國》)由7部短片組成,全片片長155分鐘。折算下來,每個故事所佔時長僅有20多分鐘。

而《家鄉》是由5個故事組成,電影時長為135分鐘。顯然《家鄉》的單元時間,更長一點。

開頭提到了“命題作文”這個詞,是因為《家鄉》的5個故事,都是圍繞著小人物、家鄉、回家、還有“欺騙”展開的。

前面都好理解,可最後一點——善意的謊言,看上去就很微妙了。

從主題上就決定了,步調平和的《家鄉》不能像《戰狼》那樣安排個“雖遠必誅”的反派,也不能像《祖國》那樣穿插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矛盾衝突。

怎麼辦?故事要講出來,精神要傳達下去。

那就只能用遊走在道德邊緣的謊言,為這些故事描繪色彩。

《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為了讓患病表舅做上手術,讓對方用自己的醫保——欺騙醫院;表舅最後“放飛天性”,也當著醫院工作人員和警察的面撒了謊;表舅媽早早就揹著表舅買了醫保,讓整件事有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局。

這一個故事裡,還穿插著一個很有意思的“騙局”——“蒲公英能治病”的民間土方。

論“騙”,這第一個故事在整部電影中堪稱最高階、也最接地氣。它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將制度、人性、家庭關係、風土人情都表達出來,不僅很簡單立體,而且很直接有效。

《天上掉下個UFO》中,擅長搞發明創造的黃大寶,從一開始就知道大家趨之若鶩的外星飛行器是自己造的。他和村長、大款的出發點不一樣——前者害怕被發現,後者乾脆將錯就錯提高村裡的經濟發展,最後也走過一段殊途同歸的路。

但這個故事未免有點太“陳思誠”,無論是演員的臉還是表演風格,總讓有一種在看“鄉土版唐探”的感覺。

結局的大團圓和驚鴻一瞥的佟麗婭一樣,都過於美麗、過於不真實。

《最後一課》最好哭,但從電影結構上來看也是最經不起推敲的一個單元。

兒子和爸爸從前的學生們聯合制造假象,複製出“回不去的1992年”那最後一堂課。所有學生的隻言片語,最後只讓這個老師變得更飽滿、更立體,將其他人顯得越發單薄的同時,那時的教育條件、一部分教師群體用愛發電這一點,就都被比了下去。

尤其最後,從天而降的彩色學校和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姜小峰,讓人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故事圓滿了,但也嚴絲合縫到任何實際意義都流不出去。

《回鄉之路》安排在第四個出場,按照“套路”來說已經讓人提前預知到:鄧超扮演的人不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但如果單論演技和故事架構,這個故事本身還是很有懸念的。可其中一些莫名其妙的喜劇效果,可有可無的角色設定,讓整個故事在開頭的地方顯得有點鬧哄哄。

最後那個哭著喊出“我想成為你”的小男孩,更是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形式主義”。

從前的鄉土電影,貫穿始終的詞是“走出去”。這一次,“回來改變它”變成了其中人物的關鍵詞。

能切實地感受到發展不均衡和年輕人口流失正在陷入一個“惡性迴圈”,但最後的高光時刻還是隻、也只能給到那些帶來大變化、注入大活力的人——拔高的同時,忘了迴歸到大群體。

《神筆馬亮》,是個人除了《北京好人》之外最喜歡的一部。從喜劇效果來說,這一部也稱得上是整部電影的“笑點擔當”。

但通篇的夢幻感,就像馬亮惡畫筆一樣——不真實。

或許整個故事從一開始,畫家能當上村支書,就奠定了故事的基調吧。

回到文章的標題來說:為什麼要用“騙”去貫穿5個故事、整部電影?

因為不管是故事裡的人,還是每個故事對應的結局,都有一種極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如果迴歸現實,每個人的家鄉都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江山多姿,非一朝一夕之功。說到底,《家鄉》不是假象,但就目前而言,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需要那些願意相信的人去為之奮鬥,讓它們變成現實。

就像電影中不斷出現的大全景一樣,目前為止,只能遠遠地欣賞,不能進去一探究竟。

1415
最新評論
  • 1 #

    贊成對UFO這段的評價。最牽強的應該是這章了。

  • 2 #

    看了半小時,睡著了

  • 3 #

    如果非要排名的話,最後一課最好, 最差天上掉下ufo

  • 4 #

    已看很不錯,感染力強

  • 5 #

    回鄉之路是最切合主旋律電影的,尤其是最後一個個治沙英雄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高圓圓生日,韓火火連續兩年為其慶生,趙又廷卻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