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這麼一張“百億影人圖”給刷屏了,圖上列舉了九位參演電影超過100億票房的男演員,他們分別是吳京、沈騰、黃渤、張譯、王寶強、鄧超、歐豪、杜江還有劉昊然。
這張圖一出來,讓不少網友都驚呆了,難道中國的演員現在都這麼具有票房號召力了嗎?
除了吳京、沈騰還有黃渤這三位大家都比較認可的能夠扛票房的影帝之外,另外的幾位好像並沒有什麼能讓觀眾記住的一番電影。
再仔細一瞧真正的實績圖,突然發現部分演員之所以能夠挺進“百億俱樂部”,全靠兩部電影撐著,那就是去年國慶檔票房高達31.7億人民幣的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今年國慶檔正在熱映的獻禮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而這兩部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同屬於“拼盤電影”。
在往常大家的觀念裡,只有電影中的男女主角能夠算是“扛起票房”的主力,一般影人的實績也是算在他們頭上,後來擴充套件到三番之內都算實績。
可去年這部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之後,貓眼電影突然又改了規矩,變成了但凡參演電影都算票房,這樣一來不少演員的個人票房突然上漲了一大截,比現在天大家看到的這張所謂的“百億影人圖”。
但是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演員和電影人為了“實績圖”好看一點,去選擇拍攝和參演拼盤電影,同樣會催生更多的拼盤電影。
在這裡簡單的講一下“拼盤電影”氾濫可能會導致的兩大後果:
一:演員失去票房號召力中國一番票房最先破百億的影帝是吳京,《戰狼》系列電影、《流浪地球》、《攀登者》這四部加起來總票房就已經超過了125億人民幣,這樣的話就很能說明一個簡顯易懂的問題,那就是吳京的電影基本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好片,所以觀眾會對他越來越信任,哪怕不知道吳京的電影講的是什麼,也願意買張電影票去看一看。
而另一個典型就是鄧超,雖然一番內票房同樣很高,但是其中既有《烈日灼心》、《影》、《乘風破浪》這樣的好電影,也有很多像《惡棍天使》、《分手大師》這種他自導自演的(與俞白眉合作)這種所謂的“爛片”。
這樣一來觀眾同樣具有清晰的判斷力,那就是鄧超的電影可以選擇性的觀看。
一般來說這些拿了影帝或者比較具有權威性影視大獎的“百億影人”都是比較具有票房號召力,畢竟他們雖然可能拍過爛片,但是從概率上來說演技純熟的好電影更多。
但如果換成了歐豪、杜江、劉昊然這樣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一番電影實績的“百億影人”,去掉《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些出場時間不滿5分鐘的拼盤獻禮電影之後,劉昊然真正的一番電影只有《雙生》和《一點就到家》,總票房才0.17億人民幣,歐豪和杜江同樣如此。
那麼觀眾因為“百億影人”的號召力而走進電影院的話,踩雷的可能性會大大的提高。
長此以往下去,將會有越來越多在這個榜單上的演員失去觀眾的信任感和票房號召力。
二:權威性的影視獎項將不再權威“拼盤電影”不僅會對電影市場造成衝擊,還會對權威性的獎項造成衝擊。
以今年的電影百花獎舉例,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和我的祖國》這部“拼盤電影”幾乎每個單元的主演都提名了最佳男/女主角,這對於那些真正熱愛電影、為了電影付出很多努力的電影人是極大的不公平。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正常的一部電影是導演和演員去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但是拼盤電影更像是很多的故事片段節選疊加到了一起,用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完整度和演技去和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演技站在同樣的領獎臺上,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其次,“拼盤電影”的不連貫性也會造成一部電影裡,會有好的片段也會有差的片段,那麼貢獻了很差演技講了一個爛故事的演員,又憑什麼去吃優秀演員的紅利去提名甚至獲獎呢?
可以這麼說,當權威的電影獎項一旦對“拼盤電影”打開了口子,那麼整個電影獎項將會立刻變得不權威起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演員加入到這類電影的拍攝中,就是為了蹭票房和蹭獎項。
如果“拼盤電影”也能算實績的話,我想中國票房實績最高的演員,應該是橫店影視城裡的龍套們吧。
-
1 #
-
2 #
那麼橫店的群演們是多少億影帝
-
3 #
這種拼盤電影感覺就像是一堆微電影集合,也沒有個連貫的故事線,說不好吧,每個片段也都有各自的亮點,說好吧,是不是以後隨便弄幾個小品湊夠90分鐘也可以當電影賣了?
-
4 #
他要算 那是他的事 你不去認同就好了 不喜歡的電影 不喜歡的演員 就算千億萬億票房也不會去看
-
5 #
這也算嗎?我一直以為,只有主角和大反派才算
-
6 #
沒有加3呢 加了怕是130多億
-
7 #
這樣下去,過幾年出來幾個百億龍套也是正常的
果“拼盤電影”也能算實績的話,我想中國票房實績最高的演員,應該是橫店影視城裡的龍套們吧。看到這,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