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搞藝術的,基本都是“戴著鐐銬起舞”,畢竟裸奔著還能賺錢的人,可能世上也沒幾個。

具體到“戴著鐐銬起舞”的電影人,有個人不得不先提一下,那就是中國內地第五代電影導演的核心之一陳凱歌。

我最喜歡陳導的兩部電影都是和京劇有關的,也都是“戴著鐐銬起舞”的優秀作品。一部當然就是《梅蘭芳》。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使館工作期間,陳凱歌和陳紅到荷蘭來參加中國電影文化節,這部電影就是開幕作品。

電影裡的梅蘭芳,沒有用“戴著鐐銬”這個說法,用的是“掙脫紙枷鎖”,含義是一樣的。到最後,梅蘭芳有沒有掙脫紙枷鎖呢?我認為是沒有,也不可能掙脫。就和戴著鐐銬拍這部電影的陳凱歌一樣,都是斷不了線的風箏。

陳導另一部作品裡就更不用說,戲內主角程蝶衣和戲外主演張國榮都已經到“人戲不分”的境界了。而這部作品的誕生也極為戲劇性。由於原著小說比較單薄,編劇蘆葦大刀闊斧結合時代背景寫出了一個全新的故事,據說陳凱歌他爹陳懷皚老先生作為最先的劇本讀者,當場就看得淚如雨下。

劇本寫完後,蘆葦和陳凱歌反覆琢磨,拿這個本子申報立項肯定批不了。陳凱歌堅持要拍,於是蘆葦又花了5天時間另寫了一個愛情故事,就這麼濫竽充數、李代桃僵地申報立項了。當時電影審查部門的同志還對陳說,你這次拍的故事有點平平無奇了。

不過這部作品,及其上映後的反響,我們也都清楚了。陳凱歌這次雖然戴著鐐銬,卻拿了一次國標世界冠軍。

中國香港,東方明珠。香港的各大製片公司,合起來也有一個“東方好萊塢”的稱號。研究世界電影,香港電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美國著名電影評論家和學者大衛波德維爾就曾寫過一本馳名業界的《香港電影的祕密》。

很難想象一個西方人能寫出這麼了解香港電影的著作,我每次重讀都有新體會

但是,這裡的香港電影,指的是上個世紀的香港電影,特別是197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因為香港電影的活力,從亞洲金融危機後就逐漸消退。

好在97年香港迴歸了,有了內地這個幾十倍級增長的電影市場。為保持香港經濟活力和動力,主管部門用心良苦和特別行政區簽訂了《CEPA》協議,電影行業也是內地和香港加強合作的行業之一。

很多朋友都有過換工作崗位或單位的經驗,履新初期,往往會有一些不適應,不好說出來,心裡也許會嘀咕:新部門這都是些什麼破規矩?為了養家餬口賺錢的很多香港導演,到內地拍電影后,可能就有這種感覺,心裡估計也會像《隱祕的角落》中朱朝陽爸爸在冷庫中發現王立的屍體那樣,下意識就會來一句:“我丟!”

香港導演可能覺得到內地拍電影就是“戴著鐐銬跳舞”。如果真是這樣想的,只能說他們忘記了拍電影的本質,或者說以前世道實在太好。我看了30年港片,當然有不少原創內容,但最大的兩個特點依然是:善借鑑和炒冷飯。

就拿黃金時期的成龍、洪金寶動作喜劇和徐克的江湖奇俠電影來看,無論是場景、動作設計,還是劇情推進的節奏感,很多經典橋段都是借鑑於京劇。至於港片借鑑西片的成分,或是翻拍的例子,就更多了。當然香港電影人非常善於結合當地的文化背景,能夠把老段子拍出香港人喜聞樂見的風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窮盡誇張的想象力和濃厚的後現代無厘頭風格,使得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這個亦褒亦貶的評價當之無愧。

至於炒冷飯,其實不用等到本世紀,90年代後半期開始,就連周星馳這樣的創作天才在自己的電影中都會反覆使用自己的經典橋段,更不要提劉鎮偉和王晶這樣的冷飯專業戶。而“墨鏡王”呢?這一輩子他其實就只拍過一部《阿飛正傳》。

不過到了內地後,香港導演們的想象力就顯得更為貧瘠了。比如徐克老怪,以前就喜歡拍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和濃郁的百合風,現在依舊如此。但善於借鑑京劇再創造的能力,到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就只剩下教馮紹峰瞪眼珠子了。

而公開對“戴著鐐銬起舞”最不滿的導演就是“杜Sir”杜琪峰了。杜導83年還好好地拍出了風靡整個華人世界的《射鵰英雄傳》,但從80年代後期,就突然轉向開始拍一些宿命感強烈的警匪、黑幫片了,滿屏的恐懼和不安。

雖說自己作為導演,不喜歡鐐銬,但杜導拍出來的各個主角,都是一輩子逃脫不了宿命安排、機關算盡,到了最後只能隨波逐流,甚至是性命不保的悲劇性角色。《暗花》這部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梁朝偉、劉青雲兩大主角,費盡心機,戰勝了澳門當地兩大勢力,最後也沒能逃出洪先生的五指山。

從這些片中其實就能看出香港導演們的一種心態:對未來缺乏信心,甚至是充滿疑慮和擔憂,太沉迷於過去,安於現狀。時代總是要前行的。看看林超賢,以前能拍出《江湖告急》這樣離經叛道的黑幫片,到內地後拍的主旋律商業片,試問有哪個內地導演能拍出來呢?

但杜琪峰這樣的導演在香港還是主流,並不是他就不能“戴著鐐銬跳舞”了,在內地拍的《毒戰》,其實品質還是不錯的,尺度也可以了。如果還覺得以前的港片更有勁道,其實有點一廂情願,屬於思想問題。要一直是這種思路,只能讓港片自身的格局越來越小,香港金像獎上的大獎又只能被《少年的你》這樣的電影洗劫一空了。大家喜歡看《樹大招風》這樣的片子,欣賞的是表演和精巧的結構,還有誰會在乎你把內地官員誇張成什麼樣呢?

能拍出上世紀很多經典電影的香港地區,當然不會是“文化沙漠”,但也絕不是一些人說的“文化烏托邦”。香港市民,依然可以每天早上坐在喧譁熱鬧的廣式茶樓裡,一面飲茶吃點心,一面暢談“葷腥不忌”的話題,五十年不變。

其實那個曾經產出無數充滿想象力港片的香港並沒有變,但如果人心變了,一切看起來也就變了。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草根變富二代,彩禮曝光屬實闊綽,新娘是趙麗穎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