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上週五,李安新作在國內上映。

爭議頗大——

《雙子殺手》

這是李安第二部 4K+3D+120 幀制式的電影。

第一部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這部電影當年的票房很慘。

北美票房僅有 174 萬美元。

後來中國市場及時救火,貢獻了全球 3000 萬美元票房中的 75%。

但扣除院線分成和宣發費用,製片公司顆粒無收。

影史第一部 120 幀影片,最終以虧損全部4000萬美元拍攝投資收場。

好在投資方依舊對李安懷有信心。

這次,李安的第二部 120 幀影片《雙子殺手》如約而至。

並且,製作升級。

科幻題材,威爾·史密斯主演。

但票房卻再次撲街。

國內上映一週前,電影已在北美首映。

口碑很差。

IMDb僅有不及格的5.7分,爛番茄更是隻收穫28%新鮮度。

票房很慘。

首週末票房僅2000萬美元。

無比熱愛李安的大陸市場,這次同樣沒能拯救這部電影。

口碑尚可,豆瓣7.1分。

但要知道,上一部李安低於豆瓣8分的電影,還是16年前的《綠巨人浩克》。

票房一般,同期排名僅第四。

這還是其佔據排片優勢下的成績。

截止到昨天,《雙子殺手》全球總票房僅1.18億美元。

目前,票房趨勢與排片情況還在下跌。

這對於一部投資近2.4億美元(拍攝成本1.4億,宣發費用約1億)的大製作,可以說是失敗得一塌塗地。

據分析,這部電影最終將至少虧損7500萬美元(約人民幣5.3億元)。

接連的失敗,對李安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噩耗。

但這沒有完全抹殺李安的決心。

他還有第三部 120 幀影片《馬尼拉之戰》的計劃。

《馬尼拉之戰》是一部描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拳擊界的電影,重頭戲是喬·弗雷澤與阿里兩個拳王之間那場被稱為“馬尼拉式震撼”的傳奇之戰。

這是李安最想拍攝的 120 幀影片。

甚至可以說,前面兩部 120幀 都是在為這部做技術積累。

不過,似乎投資方開始對李安失去信心。

幾天前,有媒體問到李安《馬尼拉之戰》的進度。

他回答: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錢)。

這次還會有投資方選擇再賭一把李安+ 120 幀嗎?

情況並不明朗。

畢竟,為了這次的第二部 120 幀影片,李安已經放下了身段。

他接下了投資方一個20多年前的劇本。

講了一個老套的故事——

我是一個頂級殺手,即將退休時,我突然開始被“克隆版、更年輕的我”追殺,而這背後是一個驚天陰謀……

故事當然是流暢可看的,李安也在其中加入了許多個人哲思。

但終究是螺螄殼裡做道場。

整體故事,沒有多少新鮮感。

這在李安的意料之中。

「故事上是退了幾步,還是希望大家多擔待。」

這些讓步幾乎是必須的。

120 幀影片是一場昂貴的實驗。

它的拍攝難度數倍於2普通影片,並且需要構建大量新的電影工業體系與視聽語言。

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時,李安就說到:

“當時就是用兩臺“冰箱”在拍攝。為了配合120幀需要的曝光度,現場需要的補光的強度是正常影片的三倍。所以拍攝時需要重新制定一套測光和拍攝的流程。這是以前電影工業裡從來沒有過的。同時由於畫面呈現過於真實,演員的表演容易顯得做作,對演技要求極高,有時一條得拍上五六十遍。”

同時,120 幀的後期製作需要耗費的成本和精力,是 24 幀的五倍。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票房失敗,投資難找,拍攝困難。

為什麼李安還是要繼續拍 120 幀?

因為 120 幀就是李安現在的電影夢。

李安從來不是一個恪守成規的人。

《飲食男女》、《臥虎藏龍》、《綠巨人浩克》、《斷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每次出手,都想嘗試新的內容。

對他來說,重複自己是無聊甚至可怕的。

“就是我拍片的時候,我老是往不安全的地方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會有一種不安全感,所以冒險變成常態。”

在拍電影這件事必須冒險,是李安全然接納的命運。

而這次他選擇的冒險是 120 幀。

李安當然有自己的原因。

他想要的是一場電影屆革命。

當然,這並非為了留名影史,李安早已留名影史。

他更多的是出於對電影的使命感。

在李安心中,電影為大銀幕而生,也僅僅屬於大銀幕。

“讓觀眾靜坐在黑暗中共度一場夢的藝術。”

《天堂電影院》

誠然,國內觀影人數正逐年增加。

但現實是電影的危機與繁榮並置。

個人電腦、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早已來臨。

大銀幕相當於這些影像媒介,競爭力越顯衰弱。

想要觀看一個故事?

可以選擇在電視上追劇,在視訊網站觀影,甚至在手機上看一個15秒的短視訊。

為什麼要選擇大銀幕?

在李安眼裡,電影已經僵化太久了。

120 幀是他給出的答案。

而即使討厭《雙子殺手》的觀眾,也很難否認:

李安創造了一種新奇觀。

這種奇觀首先是影像更加清晰流暢。

“像近視的人第一次帶上眼鏡。”

上圖 24幀 下圖 120幀

其次是動作細節更加豐富。

比如影片中的一場摩托車追車戲。

以往電影中的類似鏡頭,移動速度都很快——

風馳電摩,拳腳生風,觀眾立馬能感覺到速度和刺激。

但 120 幀下,一切清晰可見。

乍一看,這好像導致動作本身沒有那麼刺激了。

但其實它留給動作鏡頭的空間更多了——

足夠多的表情與細節被呈現,動作的戲劇性與觀感大大提升。

這是《雙子殺手》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之一:前所未見的動作奇觀。

而 120 幀塑造的另一個奇觀,是大銀幕上的面孔。

120 幀下的近景鏡頭下——

角色臉上細小的褶皺,微翹的幹皮,粗糙的毛孔……被展示得一清二楚。

他們彷彿就站在你眼前。

恐懼著,困惑著,苦悶著。

這種臨場感在大銀幕上同樣前所未有。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破壞了影片的“電影感”。

但“電影感”究竟是什麼?

或許,只是膠片時代的朦朧以及我們視覺習慣的延續。

所以現在到了數碼時代,很多電影人依舊在用數碼技術去模仿膠片的美學,甚至直接選擇用膠片拍攝。

這樣當然舒適。

有人很喜歡這種舒適懷舊的感覺,但李安不。

他就是要去探索,屬於數碼時代的電影新美學。

這是李安想要看到的「美麗新世界」。

當然,代價慘重。

首先是虧損,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人認可。

目前,北美沒有一家影院支援放映 4K+3D+120 幀制式的電影(我們國內有約30家)。

120 幀影片基本是被好萊塢主流排斥在外的。

因為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已經穩定成熟的運行了幾十年。

對他們來說,革命與顛覆是可怕。

世界上唯二兩部 120 幀影片,都出自李安。

年輕導演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去拍攝 120 幀,而成名的導演大都是舊世界的捍衛者。

李安是在獨自前行。

有時他也困惑:

“現在就我一個人這麼拍。我常常會想:是我有問題還是世界有問題?”

《雙子殺手》中,鏡子是全片的題眼。

年老的亨利與年輕的小克,便互為對方自我觀照的鏡中人。

而鋪子看 120 幀《雙子殺手》時,常常有一種感覺:

這部影片的清晰度,其實已經大於現實。

它就像鏡中的現實,讓我們觀照著人究竟是什麼。

也像鏡中的 24 幀影片,讓我們思索著電影是什麼。

影片結尾,老亨利為了不給小克留下心魔,幫他殺掉了「養父」。

或許,這也是李安的內心獨白。

既然如此,那就我來吧——

“24幀大家都在拍。而120幀非常難得,我現在有機會做、榮幸做,那我也有義務幫大家受一點罪。”

年輕時的李安

李安當然知道,改變人們的習慣和顛覆一種文化非常難。

但他更加知道,現實裡沒有年輕版的自己——

“我已經不年輕了,我不願再等。”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49歲李綺紅罕見露面!臉色蠟黃頸紋搶鏡,最美郭襄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