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現在金馬獎還是不是最能代表華語影壇的電影獎項,這裡都的的確確成為過兩岸三地融合得最好的領獎臺。
而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這裡更曾是港片的半壁江山。不妨一起來回顧80年代至千禧年,香港演員在金馬獎上的精彩瞬間。
1981年,在第18屆金馬獎上,譚詠麟憑藉《假如我是真的》勇奪金馬影帝。校長雖然貴為樂壇的天皇巨星,但卻是第一位拿下金馬影帝的香港演員。
1983年,新藝城臺灣分公司出品的一部悲劇風靡兩岸三地,本片幫助53歲的臺灣反派專業戶孫越拿下第20屆金馬獎的影帝榮譽。
1984年,第2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又一位香港演員橫掃金馬寶座,他就是《公僕》的男主角李修賢。此外,修哥還藉此片奪得了金像影帝。
1985年,第2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一度被稱為獎項絕緣體的周潤發終於憑藉《等待黎明》拿下了他演藝生涯的第一個演技獎項——金馬影帝。
1986年的《英雄本色》席捲八荒,小馬哥戲裡戲外佔盡風頭,似乎宋子豪這個男一號名不副實。
然而金馬獎還是以一樽最佳男主角獎公正地為狄龍正名。同年,《最愛》讓張艾嘉第二次摘得金馬影后的桂冠。
1987年,樂壇天后梅豔芳憑藉在《胭脂扣》中的精彩發揮贏得了金馬影后。
1988年第2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曾經4次提名金馬影帝的萬梓良終於如願以償,憑《大頭仔》勇騎金馬,並發表了著名的鐵馬宣言。
同樣是在1988年,影壇新人周星馳憑藉《霹靂先鋒》獲得最佳男配角。星仔在臺上感謝了他的恩人萬梓良和李修賢。
1989年第26屆金馬獎,《人在紐約》讓張曼玉拿下了人生第一個影后榮譽。從此金馬獎迎來了張曼玉的影后時代。
1990年,《滾滾紅塵》第一次把金馬影后的榮譽頒發給臺灣文藝女王林青霞。那年的影帝梁家輝、影后林青霞、最佳男配張學友、最佳女配張曼玉開心合影。
那是最好的時代,幾乎沒有之一。
1991年,第2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張曼玉憑藉《阮玲玉》再次奪得金馬影后,並連同上一年的最佳女配角,實現了金馬三連莊。
1992年,《警察故事3》這部地地道道的純動作片讓成龍拿下了金馬影帝。1993年,成龍憑藉《重案組》再度封帝,成為金馬獎歷史上第一位連莊影帝。
相比之下,香港本土的金像獎對大哥太過苛刻。93年的金馬影后是《郎心如鐵》的吳家麗。
1997年,在第3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兩位神級人物手中拿著金馬獎盃站在了一起。
一位是憑《南海十三郎》爆冷奪得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另一位是借《甜蜜蜜》第三次封后的曼玉姐姐。
1999年,李麗珍憑藉《千言萬語》拿下了第36屆金馬影后。這次,珍妹打了一次大勝仗;這次,她不再是蜜桃少女。
2000年,《花樣年華》橫掃中外各大頒獎禮,金馬自然不能倖免。張曼玉幾乎毫無懸念地摘得了影后桂冠。至此,曼玉封神。
同年,金馬影帝反而大爆冷,《槍火》的吳鎮宇意外打敗《花樣年華》的梁朝偉。這件事讓偉仔很惆悵,因為他想與張曼玉一同拿獎的願望沒有實現。
吳鎮宇覺得自己不會贏到偉仔,所以乾脆沒有參加頒獎典禮,反而得到意外驚喜。不管怎麼說吧,憑藉《槍火》封帝的吳鎮宇的確實力強勁、不容置疑。
回顧諸多金馬獎精彩的奪獎瞬間,不由感嘆:金馬已不再是金馬,而我們也不再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