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國慶檔結束了,爭議最大的,當屬《姜子牙》。

它的預售票房是第一名,10月1日當天票房過3億,直到10月3日,票房都像火箭一樣,勢不可擋。

但從第四天開始,《我和我的家鄉》開始反超,最終國慶檔落幕,兩部影片拉開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票房不是衡量一部電影的全部,但的確反應了來自福斯的某些失望情緒。

與之相反,媒體人的評價都是怒贊。

這樣的評價有沒有依據?有。

客觀說,《姜子牙》的確講述了一個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深刻、更沉重,甚至更虛無的,挑戰權威的故事。

電影的開始,姜子牙討伐商紂王,戰勝狐妖后,得到了人類最高獎賞:來自神界的天梯。

但是,在即將受封為眾神之長,成為靜虛宮掌管者的時候,他發現九尾狐身體裡,封印著一個無辜人類女孩小九的元神,因而未將狐妖趕盡殺絕,讓其保住了元神。

他堅持自己的看法卻惹怒了天尊,天尊堅稱這一切只是姜子牙的幻覺,姜子牙就此被貶到北海,開始了中年危機——“我所相信的東西,真的是事實嗎?我所信仰的,是不是本身就是欺騙?”

(狐妖擅用幻術,所有人都說姜子牙看到的是幻覺,不是真的,但即便被封印神力,被罰下界,他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對此身邊的申公豹也非常不解。)

在北海,姜子牙再度遇到了那個被封印的無辜人類女孩小九,他不顧一切,跟隨女孩去到幽都山,尋找真相。

電影也因為姜子牙對於小九的執著,提出電車問題——“救一個人重要,還是救蒼生重要?”

(天尊說,“為師命你親斬九尾,斬的不是惡是善”,誅殺九尾即可拯救蒼生,犧牲一人又何妨?)

為了解開小九的封印,姜子牙再度上到靜虛宮,被告知,可以用自己的神位換取女孩的解脫——放棄神位,送小九到歸墟,讓女孩轉世投胎。

然而就在歸墟,所有的狐族靈魂被釋放,甚至帶著人類的怨靈,九尾狐終於告訴姜子牙那個“一無所知”的真相——

當初天尊為了統一三界,跟九尾狐族達成共識,將九尾狐和蘇家女兒小九宿命相連,禍害人間,待到人間生靈塗炭,天尊救世主般降臨,解救蒼生。

九尾狐得到的利益是整個狐族得以封神,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天尊同時也將它們和人類命運相連,狐族也幾乎覆滅。

說到底,這只是天尊為了權威欲,搞的平衡政策,兩派相爭,漁翁得利,姜子牙和九尾狐一樣,無非是被利用的棋子。

而歸墟,根本不是什麼轉世投胎之地,而是元神徹底鎮壓,永世不得超生的無間地獄。

(九尾狐妖重生後,為了復仇,釋放了被關押在這裡的無數狐族和人類怨靈)

姜子牙再上天庭,這一次,他為的不是封神,而是搗毀天梯,“沒有你的庇護,人們會活得更好!”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細思極恐的是《姜子牙》的結局,天尊並沒有被推翻,只是被師祖,更大的權威象徵性懲戒了一下,而姜子牙,被關進了神仙的監獄——引渡城。

我也承認,《姜子牙》的銳氣是不可阻擋的,它發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天問——“只要有絕對權威在,救一個人,還是救蒼生,都是虛偽的,不是嗎?”

《姜子牙》的好,我也看到了,但,這些好,並不能掩蓋電影基本功的欠缺,就是講故事的無力。

比如,整部電影,導演的初衷是“一個懸疑片”,但觀眾的感覺,更像姜子牙和小九去幽都山的“一個公路片”,在這個過程裡,導演花很多時間展現了戰爭後的荒涼,人類獵狐的凶殘,甚至,四不像的可愛。

這些展示是平行關係,並沒有戲劇衝突的遞進,同時,跟主線的轉折點,也沒有絕對傳承關係,情節就變得冗長,代入感極差。

又比如,姜子牙這個角色,從頭到尾,幾乎沒有成長。

從一開始,他已經是一個道德觀完美的人,古道仙風,面無表情,一次次的變故,但他身上已經沒有成長性了,沒有成長的主角,故事怎麼精彩?

姜子牙這個人設,雖然提出了“為一人還是為蒼生”,但電影幾乎沒有展示他與“蒼生”相處的鏡頭,唯一接觸的“蒼生”是財迷心竅的獵狐人,這種高高在上的拯救感,太難共情了。

他從頭到尾,只跟小九相處,心心念念十年,陪她走到生命盡頭。到最後,觀眾幾乎產生了一點,到底是為了“一人”這個概念,還是為了“一己私情”,與天地斗的錯亂,感情很難昇華上去。

最後,整個電影的情節推動,基本是靠臺詞推動的,除了精彩的幾場打鬥戲,沒有實質的故事。

甚至關於最後的結局,天尊被師祖收服,隱喻的是“最高權威不僅不是你不能挑戰的,你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最高權威,它在你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這麼雷霆萬鈞的核心,居然是通過畫外音臺詞說出來的。

姜子牙為什麼口碑崩塌?很簡單,一旦觀眾共情失敗,對角色行為動機不能真正理解或者認同,情節混亂,強行上升價值觀,觀眾不適,甚至憤怒,就是正常的反應。

為了上映,《姜子牙》有刪節,為了過審,《姜子牙》有苦衷。

但有沒有作品,做到了挑戰權威和符合過審的完美統一?有,今年就有一部,還是電視劇,叫做《隱祕的角落》。

還記得最後的AB雙線結尾嗎?張朝陽是事實犯罪,但作為少年犯,他瞞過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親生父親,他雙手沾滿了血,內心都是祕密,從此在如苔蘚生長的陰暗處,慢慢長大。

電視劇為了這個高階的AB雙線版結尾,花了整整12集,從第一集他寫的日記就開始佈局,謀篇,不斷設定各種細節暗示。

到最後一集利用高光象徵嚴良的死,來隱晦地揭示大結局的深意——這就是成熟的創作者,用畫面講故事的能力。

這幾年兩部超高票房、進入內地票房影史的電影,《哪吒》和《我不是藥神》,的確是我內心的最佳,不為別的,他們真的老老實實,講好了故事。

《哪吒》的團隊也是彩條屋,事實上這也是《姜子牙》備受矚目、早期吸引大量觀眾進場的原因,《哪吒》同樣也是對原著巨大的顛覆,但這個顛覆,在福斯共情和人物設定上非常可信——

曾經以權威為重的李靖成為了慈父:“請大家給李某人一個機會,我會努力教好孩子”;曾經完全隱形的哪吒母親變成了與君分憂、同守邊境的事業型女性,但這沒有改變她對哪吒的愛:“吒兒,來,為娘陪你踢毽子啊”。

這兩個人的性格不是通過蒼白的畫外音或臺詞交代的,餃子團隊用了大量的筆墨、篇幅、衝突來塑造。

唯有如此,當哪吒意識到父親願意以命換命,潸然落淚,進而憤然挑戰天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時,才具備撼動人心的力量。

《我不是藥神》更加明顯,文牧野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們的劇本基本沒有創新,老老實實沿用了最傳統的四幕劇來表達。”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其實是非常樸素的,那些看不起病的人,與一個早期只想倒藥獲利的商人,彼此博弈的過程,串聯了中國無數讓人揪心的家庭,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緊緊抓住了“藥”,把人物分成幾個組,每組人物背後都有代表這個層面的人的不為人知的心酸。

它在講故事這件事上,講得真沒什麼創新甚至野心,但十分十分地紮實。

我看到還有影評人說,《姜子牙》是中國的山水畫境界,反好萊塢戲劇文字,你們不懂欣賞。

沒錯,我完全同意《姜子牙》有很多匠心。

為了讓畫面呈現出極致的國風美感,他們把每個畫面都摳得很細。

片中第一個二維動畫鏡頭:海浪上的橫搖,即便是手速快的業內頂尖原畫師,一天最多能畫1-2幀,是正常工作量的4-8倍。

不僅如此,知名導演張春來幫忙,用了30天調背景,分了600多個圖層……

為了還原相關傳統文化細節,劇組翻遍了《山海經》,臨摹裡邊的首飾、花紋。

《姜子牙》畫面細節真的很用心,但說一部電影好,光是畫面美、蘊意深並不足夠,故事好才是基礎。

(對了,提到這裡,我還想說,《姜子牙》除了價值觀不適應兒童,很多畫面也是兒童不宜的。它不僅不應該打著閤家歡的旗號,甚至應該按照《大護法》分級,13歲以下不宜觀影。

《姜子牙》獨特的氣質,是由恐怖暗黑的元素確立的,冰天雪地的極寒,地下酒館的群妖,搭載亡靈的骷髏龍,人骨做的風鈴,靜虛宮裡詭異造型的眾神,它們都很美,很特別,但都是不適應兒童的。)

但是,責怪普通觀眾的欣賞能力有限,做一個鄙視鏈,真是大可不必——大家進影院,不是受教育來的,就是看故事來的。

最高階的藝術從來都是雅俗共賞,最好的影視語言,一定是用人話,說明白最深的道理。

去肯定一部作品在造型、美工、畫面層面,立意和深度層面的創新、突破、自我表達,但也必須指出,講故事的邏輯、能力、基本功,才是核心,更需要千錘百煉。

觀眾買電影票,反饋必須在影院完成,他們不是為了出門領一份影評人指南,回家認真學習,細細領悟的。

在鏡頭之間如何做刪減,就像維納斯斷臂一樣,緊緊圍繞著主題服務;在邏輯之間如何自洽,層層遞進的過程如何流暢自如,一氣呵成;在節奏之間如何把握,時刻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卻不用力過猛,或者矯情;

對鏡頭對文字的完美翻譯,展現天賦但更需要敬畏的嚴格擺佈,是電影人的真正手藝。

創作者的成熟,一定是要經歷前期的表達欲過剩,慢慢向共情,謙虛,為福斯做精神服務,而不是做精神領導。

通向觀眾的動人,是創作者的初心,但最終,是與觀眾高度的聯結和共情,而這條路,唯一的、絕對的、終極的橋樑只有一個——故事。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為何梅根·福克斯認為,《詹妮弗的肉體》“中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