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網紅博主“提子”還在採訪裡信誓旦旦地聲稱,自己食用的並非大白鯊,只是普通“尖齒鯊”。
“我們已經在找律師了,都是那些人亂說。”
半個月後,南充警方鑑定,涉事視頻中的鯊魚確是大白鯊。
更有律師表示,提子的行為已涉嫌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或面臨10年以上刑罰。
這一進展,讓本快被大眾遺忘的“網紅食鯊事件”,再度引爆網絡。
輿論鋪天蓋地開始指責該網紅獵奇無下限、撒謊終被錘。
許多人在相關熱搜詞條下刷著狗頭emoji,表達對其滿滿嘲諷:
“油搞裡頭,鯊魚搞裡頭,最後警察叔叔把你搞牢裡頭。”
現如今,這位博流量的百萬博主,相信法律會給出應有的裁定。
但同時,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是:
既然噬人鯊無法養殖,那麼它是如何從海里捕撈上來,出現在了四川南充,最後被送上了主播的餐桌?
這需要我們去追問、去探尋、去全面整治。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矛頭對準一個網紅,讓她“牢底坐穿”了事。
01
一條大白鯊從海底被送到餐桌前
1975年,被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大白鯊》嚇到瘋狂尖叫的人們,大概很難想象四十多年後的今天:
兇殘精明的大白鯊,竟成為了軟妹打扮的網紅口中,輕易撕啃之物。
一半火鍋一半燒烤,加點油再狂撒調料,這出從頭到尾被鏡頭直播的美食視頻,無疑是2022年最荒誕的悲劇之一。
然而,儘管提子在視頻左上角,打上了“人工養殖可食用”的字幕,還是有眼尖的科普博主認出:
這分明就是大白鯊(也就是“噬人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而且由於海洋生態破壞,這位曾經的海上霸王,如今在全球只剩3000多條。
如此珍貴的大白鯊,是如何被送上網紅的餐桌前呢?
編輯 搜圖
然而,中國漁業協會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卓誠表示:
我國並沒有人工養殖大白鯊。
編輯 搜圖
提子食用的大白鯊,來自福建沿海地區。
購買渠道,是“某網購平臺”。
該平臺很快被闢謠,我在看到這條消息後,也立馬搜索了各大購物網站,並沒有找到相關購買信息。
在相關新聞視頻底下,有網友爆料:
這條爆料難以求證,但從結果上來看,一條本在福建沿海的大白鯊,跨越約1700公里,被送往四川南充,渠道竟是如此日常的網購平臺。
這背後存在著怎樣的捕獲和販賣鏈條,實在有待深究。
事實上,簡單檢索下新聞就會發現,這些年,“通過網絡平臺買到野生動物”的案例並不少見。
今年6月份,河北石家莊一居民,就被民警發現在家養了一隻野生動物綠鬣蜥。
經調查,該男子是5年前花了190塊錢網購而來。
目前,他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2020年,浙江寧波也有一位男子被判刑。
因為在網上買了一條野生動物黃金蟒。
更離譜的是,2021年山東有一男子網購條小魚,結果收到包裹打開一看,發現竟然是條鱷魚,連忙報警。
經過動物園師傅鑑定,這是一條約3月大的泰國鱷,是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
然而,以上這些動物都還算是幸運的,因為綠鬣蜥和黃金蟒是被買去當寵物的,泰國鱷後來也被送往了動物園。
還有野生動物則被買家烹煮煎炸,扔到了鍋裡。
2018年,一條短視頻曾引發熱議,有網友發現該博主直播吃魚,被烹飪的那條,正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湟魚。
就像那條被說濫了的蟑螂理論,當一間屋子裡出現一隻蟑螂時,那麼可能已經有一堆蟑螂了。
這些野生保護動物,是如何一次次通過網購平臺實現販賣的?
在這一個被曝光的網紅背後,也許存在著一整條野生動物販賣產業鏈。
02
更龐大的產業鏈隱藏其後
除了線上交易,野生保護動物的產業鏈,或許在線下市場更加頻繁。
儘管提子反覆強調,她食用的大白鯊來自正規渠道,但她可能不知道的是:
野生動物在被送到買家手裡前,可能早已兜兜轉轉,經過幾番交易。
今年4月份,溫州樂清法院審理了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案件。
編輯 搜圖
事發後,警方追根溯源才發現,他們是在菜市場上,花了80塊錢從男子吳某那裡買入。
而吳某也是中間商,他是在海鮮批發市場上,看到另一位女攤主在售賣,於是花70元進的貨。
如果不是被人舉報,很難發現隱藏的犯罪線索。
儘管廣州中心城區大力打擊野生動物售賣,加上科普普及。
但野生動物的販賣,只是從市區轉向了更偏遠的地方,比如散落在佛山、白雲等。
他們把生意發展到了地下,從外地收購後運至市場出售,然後提供訂貨、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
一些賣家為防公安部門查處,只做熟客生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讓這條黑色產業鏈變成了一場游擊戰。
via @新京報
有博主科普,這些海底野生保護動物,一般都是攤主專門從漁民手裡收購而來,放在正常的海鮮銷售市場上打掩護來售賣。
但這麼少見的海鮮,普通生客哪敢亂吃亂買。
“更多時候,都是熟客事先跟攤販預定,攤販再聯繫上家下單。”
編輯 搜圖
去年5月,美食博主“阿壯鍋”被扒出在多平臺發佈的視頻裡,食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法螺”。
經警方查實,法螺正是博主的朋友跟當地某漁業有限公司購買而來。
最後,根據海南警方發佈公告,賣家、買家、以及食用法螺的博主三人都被依法刑事拘留。
然而,這種個體戶單獨作案,簡單粗暴的買賣查處起來還不難。
更可恨的是團伙“高端犯罪”、機構“監守自盜”。
2020年,一輛裝有3只小熊貓的車輛,在雅安被警方擋獲。
嫌疑人是因販賣盜獵的野生動物,被判刑多次、出獄不久的李某華。
然而我國野生動物交易管理制度較嚴,他如何能單兵作戰、屢次成功交易?
編輯 搜圖
警方救出了4只金絲猴,第5只已經死了
通過線索,警方發現李某華曾被一位開養殖場的朋友,引薦給銅陵動物園負責人。
原來,銅陵這傢俬營動物園也是中間商。
在新華社的採訪裡,民警表示,“許多從事販賣野生動物的人員都是熟手,他們往往來自具有運輸、繁育甚至出售等相應資質的企業或機構。”
中間商給動物的身份一頓“洗白”後,再以合法方式,轉賣給其他動物園。
“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層層轉手後,價格可以翻到40倍。”
李某華只是浮在表面的一個小小買手。
只有尋根究底,才能扒出這條集獵捕、購買、運輸、銷售為一體的黑色產業鏈背後,是一整個犯罪團伙。
回到開頭的“食用大白鯊”事件。
人人都在噴網紅,但她也僅僅是鏈條上的一環。
捕殺鯊魚的漁民、轉手販賣的商家、拍攝策劃的團隊……更多參與者正在輿論中隱形。
03
熱度散去只剩一地雞毛
商家也不是黑色產業鏈上的最後一環。
“人們對觀賞性野生動物的需求日漸旺盛,一些不法分子就緊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區,實施不法行為。”
私營動物園之所以鋌而走險,非法購入野生動物,是因為有遊客想看。
而在短視頻流量時代,這種看客需求,被搬上了賽博世界。
食用大白鯊事件爆出後,不少網友紛紛科普:
因為鯊魚的泌尿系統是皮膚,所以鯊魚肉裡充滿了尿素,根本不適合吃。
和早幾年“吃野味”圖嘴快不同,這兩年網紅食用野生動物,更多是為了供人獵奇。
隨著提子更多的美食視頻被扒出,網友發現早在大白鯊之前,她就已經吃過各種金色變異娃娃魚、兩百斤的大鴕鳥和孔雀。
什麼動物稀奇,她就吃什麼。
編輯 搜圖
商家要賺錢,網紅要賺流量,市場的本質就是趨利。
所以即便各種畸形的美食吃播,多次被批評,但依然治標不治本。
前文提到的那位因食用法螺而被拘留的“阿壯鍋”,一恢復“自由身”,就重拾自己美食博主的身份。
視頻裡現在依然到處是“鱷魚頭” “鴕鳥腿”等獵奇的標題。
在越來越“卷”的吃播亂象下,現在的網紅們吃個帝王蟹、海蠣子的,壓根兒就沒人看。
為了博眼球,他們就絞盡腦汁地開始吃各種罕見的動物。
那麼大白鯊之後呢?
當看客們獵奇的閾值被一次次提高後,網紅們是否就要開始抓起下水道的美人魚?
via 周星馳《美人魚》
嫌直接吃不夠刺激?那就再直播獵捕的過程。
2018年,九江一博主為吸人眼球,在網上直播獵捕野生動物,被警察依法刑拘。
他還在視頻裡,展示活扒動物皮的過程,並傳授捕獵技術。
編輯 搜圖
今年2月,雲南一位女主播為了吸粉,也直播起上山獵捕。
民警接到舉報後,跑她家一看,發現了疑似白鷳腳一對,豹貓皮一張,豹貓骨骼一架。
還有一位廣州網紅,為了帶貨賣彈弓,竟然直播射殺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
在這種畸形浮誇的流量邏輯下,不法分子盯上了買賣市場。
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卻變得越發逼仄。
還記得席捲全球的病毒,一度讓所有人的生活停擺。
然而,人類消停的同時,野生動物卻得以久違的喘息。
在紀錄片《地球改變之年》裡,美國阿拉斯加東南部,原本每年有130萬遊客,搭載遊輪而過。
正是遊輪取消的這年,原本已經瀕臨滅絕的座頭鯨才開始放心繁衍,遊往更遠的海域捕食。
人類和野生動物的關係,不該淪為這種此消彼長的結局。
防止大白鯊滅絕,必須徹查黑色產業鏈、嚴懲幕後黑手、落實法律監管並做好科普教育。
否則熱度褪去,依然是一地雞毛。
整頓了這一個“提子”,還會有下一個葡萄和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