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雲宇,這是一篇分享寫作乾貨的內容~
對新手來說,要寫好一篇文章,把一件事情或一個觀點說清楚,比把它說精彩更重要。
一、列提綱
不管是寫小說、文章或者小紅書圖文,事先列好提綱都能提高寫文時的邏輯性。我的做法是,準備一張草稿紙,把自己想表達的觀點列個1234出來,要把所有能想到的點都儘量寫出來。
再根據主題對列出來的點進行刪減、合併和排序,最終形成一個成熟的提綱。提綱可以先按照時間順序、由淺入深或總分總等結構分幾個大標題,再在大標題下分列小點。
最後根據提綱寫文,邏輯自然就通順了。如果文章結構比較複雜,還可以用xmind之類的軟件做思維導圖。
二、按一個統一邏輯敘述事情
前面提到大標題的文章結構,其實就是敘述的邏輯。新手寫文時,最好按照同一個邏輯敘事。
比如講一件事,一開始先按時間順序來寫,熟練之後再增加空間邏輯的複線;闡述一個觀點,則可以按照總分總等邏輯來表達。即先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事實+分析的方式論證觀點,最後再做總結強調。
寫人物時,除了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ta的某些特點來寫。比如寫某個明星,可以從ta的生活、事業、性格等幾個方面來一一闡述,最後用時間線連接起來。
三、善用使用連詞
“因為……所以……”、“只要”、“雖然……但是……”、“於是”、“然後”……這些連接詞與詞、句與句的虛詞,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但善用連詞,能讓語句更連貫,邏輯也更清晰。
有時候寫完一句話後不知道該怎麼接下一句,找到一個合適的連詞,思路也會清晰起來。但連詞使用不能過於單一和頻繁,比如一直“然後……然後……然後……”,讀起來就很無聊。
先在開頭提出自己對一件事、一個現象的觀點;接著說明自己提出這一觀點的原因,並用一個例子來佐證;
最後重申自己的觀點,並昇華主題。其中,RE這一環節可以反覆出現。
比如如果有3點原因,就可以分3個小節,每節用一個原因和一個例子來闡述。
五、善用新聞的5個W
5個W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在寫一件事時,根據這5個W寫文就能很輕鬆把事情寫清楚。
比如X月X日,XXX在XX地方為了XX原因做了XX事情,再根據這一句話對事件進行擴寫,就很清晰明瞭。自己在寫事件時,也可以對照這5個w,檢查有沒有什麼要素沒寫清楚。
六、多聽、多想
聽:多聽他人的發言、演講,學習別人的表達邏輯和語言組織;想:看到某件事或某段故事時,多進行自我思考,想想可以從哪幾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有時候邏輯不好的很大原因,在於思考量不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七、多看、多說
看:多看TED演講、語言類綜藝,如《奇葩說》、《脫口秀大會》等。節目中嘉賓的發言其實都有一定的邏輯,多看多總結,會發現一些值得學習的邏輯規律。
說: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本就是邏輯和思想的碰撞,在說話前大腦會迅速整理腦中此起彼伏的想法並形成能讓人聽懂的語言,這一過程也是鍛鍊邏輯性的過程。
寫作是一個門檻很低、上限卻很高的技能,在日積月累的寫作中,總結經驗和方法,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秘訣之一。
如果你也苦惱寫文不夠有邏輯性,建議你收藏這篇文章並實踐起來,希望我們都能在寫作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目標。作者介紹:雲宇,努力靠碼字養活自己的自媒體人,用文字分享成長與經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