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0

微博

Qzone

經歷了疫情的影視寒冬,國慶終於迎來大爆發。

《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佔據票房的主要貢獻。

其中最突出的要屬《我和我的家鄉》,18.7億的成績,穩居c位。

長假8天,創下總票房近40億的高成績。

這份答卷,讓不少忙碌的影院鬆了一口氣。

也讓電影公司下半年更有底氣去出品好的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的成功,是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模式。

把視角放在小人物身上,把每一個觀眾中的“我”和國家聯絡起來。

產生共情。

那麼,《我和我的祖國》是如何塑造小人物形象的呢。

中國國慶檔的主旋律獻禮片從2009年的《建國大業》正式開啟。

到現在走過了11個年頭,也沉澱了11個年頭。

獻禮片不僅要用巨集觀的角度展現國家的偉大歷史程序。

更要注重表現普通老百姓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

這樣才能讓題材更加豐富,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更現實。

但回望前十年的獻禮片,基本都是以偉人的視角為主。

跟觀眾的距離太遠,每部影片都千篇一律。

觀眾在進步,電影也必須跟著進步。

大資料讓電影創作人員明白,新時代的電影觀眾群體,是一群年輕人。

是一群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一代人,有著網際網路的觀影思維和觀影方式。

如果獻禮片還按照以前的內容、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來創作。

顯然,新一代的年輕觀眾是不會買賬的。

直到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

打通了獻禮片和現代年輕觀眾的情感連線。

重構影片敘事方式、人物塑造是關鍵因素。

不再一味追求偉人的故事,而是把視角放在普通人身上。

那些離我們最近、最親的人,拉近了觀眾的距離。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僅三天就突破10億票房大關。

最終票房成為國慶檔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獻禮片。

影片堪稱“眼淚收割機”,由七個普通人的“小故事”組成。

對應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中的七個“大事件”。

七個故事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

對應中國歷史事件分別為:

開國大典。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第一次奪冠。

97香港迴歸。

鳥巢奧運會開幕儀式。

神州十一號成功返回著陸。

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儀式。

七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光時刻,串聯起無數個“我”心中的愛國情懷。

每一個偉大的時刻都是由無數個細小的平凡時刻組成。

把電影中的“我”和觀眾連線起來,讓每一個觀眾產生共情 。

釋放每一個觀眾對祖國熱愛的情感,是這部電影努力的方向,也是成功的關鍵。

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表示,看過影片後,深受感動。

人物塑造

之前的獻禮片,人物比較單一刻板,基本都是同一種人物。

他們高大、偉岸、身上散發著民族精神。

但缺點是,缺乏生活層面的東西。

《我和我的祖國》彌補了這個空白,人物是多維度的,有血有肉的。

《北京,你好》。

葛優葛大爺的形象就非常平民化,在《北京,你好》中飾演一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

他沒有高大的形象,沒有帥氣的外表,甚至連一個小小的理想都沒有。

他會隨手搶過孩子們的足球,會不小心打翻兒子做義工的水瓶。

給兒子買了雙鞋當生日禮物,結果還買小了。

隨後又被開罰單。

這些細節都表現了,他是一個普通人,一個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小人物。

不僅如此,從和兒子的對話中可以得知,他和兒子的關係並不好。

和老婆分開了,雖然沒有交代離婚這一資訊。

但,他的家庭並不美滿,這是實錘的。

故事到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的普通生活。

並沒有什麼愛國情懷,他連一個小小的理想都沒有,更不要談什麼愛國了。

然而從他回到公司開始,人物開始轉變。

因為運氣太好,得到了奧運開幕式的門票。

此刻開始,人物又有了多面性的呈現。

他不停地到處炫耀,跟我們生活中一樣,遇到好事,總喜歡跟人分享。

甚至他的炫耀略帶一絲絲狂妄。

在兒子的生日聚會上,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平時是一個愛吹牛的人。

事情發生重大改變的是他拉一個四川來的小孩,跟小孩炫耀門票的事。

結果票被掉包了,留下八百塊錢。

經過一番折騰,票找回來了。

當時所有人,包括我,都以為到此結束。

但此刻,人物形象再次出現轉折。

當他知道四川小孩的父親在汶川地震中去世。

而小孩父親是一個平凡的鳥巢建築工人時。

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放棄給兒子的生日禮物。

讓男孩去現場,親手摸一下父親參與建設的欄杆。

當男孩出現在大螢幕時,他露出了喜悅的表情。

相信在電視機前的妻子和兒子,也會為他感到驕傲。

最後場外觀眾一起大喊奧運加油,北京加油。

一個鮮活的人物,外在油膩,內在善良的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另外,男孩掉包,留下錢,並不是直接把票拿走的這一舉動非常關鍵。

即使他是天災中的受害者,但他並沒有因此怨天尤人。

心裡只為完成一個小小的願望,親手摸一下父親建設的欄杆。

實現願望的手段也是通過兌換的方式,他看到票的價格是800元。

於是留下800元,“買下”這張票。

男孩具有人性中應該有的品德,這也成為司機送他票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你好》短短的20分鐘,司機的內心經過了三次變化。

第一次拿到票開始炫耀,第二次為了兒子去“搶”票,第三次為了成全他人,“送”票。

司機的人生觀,價值觀改變他的態度和行為,創造了一個多面性的人物角色。

他愛炫耀、愛面子、愛兒子、不會跟兒子和妻子溝通,但同時他也有愛心。

這才是真實豐滿的人物。

《前夜》中的人物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人是複雜的、有血有肉的。

一個正常人,都會有自己的矛盾性,對別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自己的態度。

人無完人,有優點,就必然會有缺點,因此就會產生性格中的矛盾。

因此在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塑造需要一些不可預知但又合情合理的品德。

最後人物完成蛻變成長,才有說服力,觀眾才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並認可。

《前夜》中,電動旗杆設計者林治遠。

影片一開始就描寫了,他是一個非常恐高的科學家。

站在幾米高的木箱子上,都害怕得不行。

助手說他恐高,他還死不承認。

結果升旗前,廣場上的旗杆出現問題。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爬到旗杆頂端,用電焊換配件。

而擁有這一手藝的人,只有林治遠。

此時人物的矛盾就出來了,恐高,但必須爬到高處完成任務。

趕到現場,面對22米的旗杆,他毫不猶豫地爬了上去。

但爬到一半的時候,開始猶豫、緊張、害怕。

此時如果他放棄任務,在人物塑造上來說,是合情合理的,因為他天生具有恐高症。

但他還是克服了心魔,堅持往上爬,最後完成任務。

這種人物的設計就把人身上具有的矛盾性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

林治遠天生恐高,但為了工作,為了升旗儀式能順利進行。

他克服了生理恐懼,展現出明顯的生理反差。

在他爬行的過程中,觀眾才會如此緊張,完成任務的時候,才能展現他的“偉大”。

《奪冠》——個體,也可以成為英雄

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是什麼樣的?

是岳飛、霍元甲、梁啟超、袁隆平、鍾南山等等。

中華民族的發展是一部英雄的發展史,所以我們從小腦海裡的英雄,都是偉大的人物。

但沒有想到,平凡人有一天也能成為愛國英雄。

《奪冠》,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

鼕鼕有了心儀的小女孩——小美。

可是小美馬上就要出國了,從此天各一方。

鼕鼕想要在小美臨走前,送她一個有紀念價值的禮物。

一盒《我的中國心》磁帶裡夾著小美的畫像。

那個年代,街坊鄰居一起看電視是常態,因為不是每家都買得起電視。

在街坊的期待中,鼕鼕把自己家的電視搬下樓,大家一起看奧運女排的比賽。

條線不好,電視訊號總是受到天線的干擾。

鼕鼕只能爬到樓頂,穩定天線,才能保持訊號正常。

結果就是一邊要保持訊號,讓鄰居看最精彩的女排比賽。

一邊小美將要離開,鼕鼕左右為難。

他放下手中的天線,狂奔下樓,朝小美離開的方向追去。

但女排進入最緊張刺激的時刻了,鼕鼕面對鄰居們的期待,選擇了回去。

回去時鼕鼕衣服上的掛鉤把床單勾在了背上,於是他就像一個小超人一樣。

穩穩地扶著天線,堅持讓鄰居們看完女排的比賽。

當鄰居們把他高高舉起時,他成了鄰居們的英雄。

小小的身體,也有一顆炙熱的愛國心,也能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

這種塑造英雄的方式打破常規。

英雄不一定是大人物,身邊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英雄。

甚至一個小孩,也能成為鄰居們的英雄。

一直以來,我們對英雄的概念產生於好萊塢大片。

英雄必須和邪惡鬥爭,並且戰勝邪惡,拯救蒼生。

一個擁有正常生活的人都不算一個合格的英雄。

《奪冠》打破了固定的英雄模式,將英雄平民化、個體化,是一種突破且成功的創新。

另外還有鼕鼕和小美的愛情。

終於在中中國產片裡看到描寫兩小無猜的愛情了。

雖然沒有重點刻畫,但看到這一情節設計的時候,還是為中國電影的進步感到驕傲。

配角一樣出色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不是靠一兩個大明星能完成的。

就像鮮花一樣,沒了綠葉,鮮花還有它原本的魅力麼。

立體的配角可以為故事增色。

不僅可以幫助主角顯現自己的光環,還能傳達故事的主題,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

在《前夜》中,林治遠和自己的助手說,人工組的組長不願意幫助他,等著看他的笑話。

組長聽到這些話,並沒有作任何反應。

而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派人去幫助林治遠。

下達命令一定要幫助林治遠完成任務。

這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在民族大義面前,不會因為個人情感,影響大局。

《相遇》中,高遠身患重病。

在醫院治療之後,院長對高遠的領導說:

“應該通知他的家人了,雖然知道你們的工作是機密,但都這個時候了”。

院長是一個遵守規矩的人,但同時他也是普通人,充滿人情味。

在國家大事面前,那些為國犧牲的人,他們的命運,他們的家庭,一樣的重要。

《迴歸》裡的上司,西裝革履。

一看就是特別嚴肅的人,對英國方面絕不做進一步的退讓,堅決捍衛國家利益。

領導再三叮囑,交接任務一定不能出錯。

但在交接前夕,又特別溫和幽默的說:“交接之後給你們每人發個媳婦”。

他就像交接士兵的父親一樣,嚴肅又充滿慈祥的父愛。

《護航》中,飛行員說:“這架飛機也是我男朋友”。

這句話說出一個女孩對愛情的渴望。

英姿颯爽的背後,她也是一個希望獲得愛情的普通女孩。

《我和我的祖國》中的七個故事,每一個都有獨特的魅力。

每一個人物的細節都處理得完整。

特別要說的是《相遇》中的張譯。

喜歡這個故事不是因為人物塑造,這個故事的重點不在人物,而是表演。

重頭戲是通過一場公車相遇完成的。

極簡的場景,兩個人,張譯戴著口罩,所有的表演都靠眼神來完成。

中國有這樣的好演員,是幸運的。

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觀眾審美的進步,觀影需求在不斷提高。

電影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人物塑造的創新,必須要走在觀眾前面。

《我和我的祖國》把人物下沉到生活中,引導觀眾去感受“自己”的故事。

既貼近了生活,又不失藝術的水準。

收藏

舉報

 

3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王寶強被曝已結婚,私生子認祖歸宗?這次知道先做了婚前財產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