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末《霸王別姬》的導演陳凱歌執導的奇幻鉅製《無極》上映,這部影片在上映前後,在整個中國電影史上,轟動了十幾年,從最開始的“一個饅頭的血案”的惡搞,到後來牽出眾多影迷對《無極》這部影片長達十幾年的討論。如果福斯非要將這部影片定義為一部“爛片”,那麼周遊君認為,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無極》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部“爛片”了,它自帶的關於電影的話題,讓很多福斯在討論《無極》這部“爛片”時,卻對電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執導《無極》之前,陳凱歌已經憑藉《黃土地》、《霸王別姬》等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由他執導的《霸王別姬》,是華語電影中唯一獲得了戛納金棕櫚大獎的影片,並且這部影片,憑藉著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確刻畫,深得影迷的推崇,長期盤踞在電影口碑網站的華語影片的榜首位置。在《無極》上映之前,影迷們無法想象陳凱歌會帶來一部這樣的玄幻作品。
和福斯對陳凱歌以往的認識不同,《無極》中的故事幾乎是抽空了歷史和地域的背景,它的故事架構在一個想象的空間裡,這個空間有著和常規世界不一樣的法則,卻一樣有愛、有恨、有嫉妒、有貪婪、有虛榮、有雪、有風、有雨、有速度。然而陳凱歌這樣的故事設定的本身,就幾乎忽視了相當一部分影迷的觀影需求。影迷們看電影,除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之外,除了感受影片中的道理,更多的,他們還希望得到一個能夠理解,能夠貫通的故事,而《無極》這個影片的故事,即使是放在它上映之後的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很難和觀眾形成共鳴,這是多年來,觀眾對於這部影片最大的詬病。這部影片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而為什麼觀眾們卻對這個影片的故事充滿了違和感呢?
首先是故事的設定沒有親和力,在這點上,不管是陳凱歌還是張藝謀,他們在涉足商業大片時,總是太過於自我。大段的似是而非的對白,各種抒情的電影鏡頭,甚至連半句玩笑的話和情節都看不到,使得這部商業鉅製,太過於自我。曾經有人問陳凱歌導演,《無極》是不是一部好萊塢式大片,陳凱歌的回答是,這部影片是陳凱歌式的大片。從導演本人而言,他們就沒有以普通觀眾的感受為出發點,或者並沒有以一個普通觀眾的全面觀影感受為出發點。
在這一點上,陳凱歌太過於自信他對觀眾的掌控力。《無極》和《英雄》一樣,是一部自帶營銷噱頭的影片,和《英雄》不同的是,陳凱歌這次整合的資源更為國際化。而這個太過於國際化的表演團隊,也是《無極》這部影片失敗的地方。中國觀眾都熟悉李連杰、梁朝偉這些華人國際巨星,但是大多數的觀眾對南韓的張東健和日本的真田廣之卻是陌生的,另外當年的謝霆鋒和張柏芝的確有一定的營銷噱頭,但是這些噱頭對於一部影片而言,還太過於單薄。最大的問題是,在調和這些元素時,陳凱歌仍然是夢想著自建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電影空間。
《英雄》雖然是不尊重歷史,但是它有自己的歷史大背景,而且這段歷史中國觀眾都非常熟悉,這就使得觀眾更容易進入導演所設定的故事內容。《無極》中是沒有中國觀眾熟悉的歷史背景的,它是通過影片片頭的字幕,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向觀眾交代了接下來的故事所發生的“故事背景”,而這個故事背景非常的蒼白無力,既沒有神話傳說,也沒有歷史依據。但是陳凱歌也非常自信,所以他讓張東健和真田廣之還有謝霆鋒、張柏芝在影片中直接不使用配音,不得不說,這個設定非常的符合陳凱歌構建的電影故事空間,本來就沒有年代,也沒有地域,所以怎麼發音都是對的。
他們這種外國式普通話,其實更契合《無極》的故事主題,但是觀眾們就很難領情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導演和觀眾之間的誤會,電影本來就是導演通過銀幕和觀眾的一種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其實導演和觀眾們都是有備而來,而《無極》雙方的有備而來卻是有著很大差異性的,導演希望向觀眾展現一個不一樣的陳凱歌,展現一部不一樣的影片。觀眾們雖然也很期待,但是《無極》的展現形式,未免太過突兀。
在影片中,在畫面的承接上,在故事的發展層次上,在人物的表演和對白上,總有一些細節的地方,太過於跳躍。讓一個本來很簡單的故事,在銀幕上呈現的卻有點支離破碎。雖然相當一部分畫面都很美,配樂也很不錯,但是影片卻無法和大部分觀眾形成共鳴,更多的時候,影片的發展,更像是導演的喃喃自語,自我興奮。
雖然陳凱歌后來一再聲稱,電影需要得到觀眾的共鳴,需要帶給觀眾觀影的愉悅,但是不得不說,相當一部分觀看過《無極》的觀眾,並沒有得到導演創作影片時的初衷裡的愉悅感,因為這部影片嚴重缺乏故事的代入感,無論是在鏡頭的寫實還是寫意上,《無極》都讓銀幕前的觀眾無可適從,就好像影片中那個時不時出現的,突兀的饅頭。
如果說以上的這些將《無極》定義為一部“爛片”,那麼接下來就要說說這部“爛片”對中國電影的重要性。其實在《無極》之前的《英雄》就已經掀起了一場全民關於電影的大討論,但是不得不說,《無極》的話題更為持久,而且對電影的討論更為深刻,而且後來還有影迷將這部電影剪成了“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它進行惡搞,並同樣引起轟動。
在《無極》和《英雄》之前,中國電影的成績更多的是體現在一些文藝片上,這些影片通常以寫實的手法,對民族,對歷史進行反省和思考。而在商業片領域,那個時候並沒有像樣的中國產電影,這個領域一直被美國好萊塢佔據著,這種佔據對中國產電影而言,並不僅僅是票房上的損失,更多的是對中國產電影工業體系發展的阻礙。因為好萊塢的市場範圍廣,所以在單一的市場裡的成本,好萊塢的影片是低於中國產電影的,這就造成了中國產電影如果想突破好萊塢體系的壓制,就要想辦法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大片之路。所以這個時候《英雄》和《無極》便應運而生。
由於沒有成系統的電影工業體系,所以當年的商業大片只能是以張藝謀和陳凱歌這些成功的電影人為主導,並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實踐,逐漸的將中國產電影工業體系引導的完善和成熟。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讓國內觀眾看到電影創作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其實《無極》這樣的創作手法在國際電影中並不少見,如日本的電影大師黑澤明就曾執導過一部影片《亂》,這部影片雖然是架構在日本的戰國時期,但是一樣沒有準確的歷史背景,而且故事的核心是取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李爾王》。
《無極》的個性化和不拘一格的創作方式,雖然在當時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但是卻給電影人帶來了啟發和實踐性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電影人也在逐漸的找到國內觀眾的觀影興趣點。這一點是好萊塢大片所不能提供給國內電影人蔘考的,畢竟創作環境和創作題材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從這個方面講,《無極》的探索性經驗對於中國產商業大片還是帶來了很多啟發的。而後面關於《無極》這部影片的全民大討論,更是讓電影人收集到了很多來自於觀眾觀影感受的第一手資料,如對於畫面的感受,如對於故事的感受。隨著《英雄》、《無極》這些影片成為過去式,現在的商業大片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更加的關注劇本,而非僅僅的是大製作和大明星的營銷策略了,也不再僅僅是導演出於個人愛好的一家之言了。
而且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電影人更善於把握商業大片的創作了,在創作這些影片時,他們更懂得規避《無極》當年所犯下的錯誤,所以近些年來的商業大片,在觀影感受上,真正的給觀眾帶來了陳凱歌所謂的觀影愉悅感。而得到這個結果需要的是一個探索過程,《無極》就是這樣一部富有探索性和前沿性的中國產電影,但是最後周遊君要說的是《無極》究竟是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爛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命題,雖然這部影片的觀影感受不好,但是這部作品依然是陳凱歌作為一名電影匠人的用心之作。